斯琴
【摘 要】當前特色幼教層出不窮,其特點與價值值得分析與探討,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將會對孩子今后各種能力的發(fā)展,以及知識的獲得、興趣的培養(yǎng)、心理結構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意義。
【關鍵詞】創(chuàng)新方法;幼兒園教學;綱要;環(huán)境
根據(jù)我國幼兒園新綱要精神,5~6歲的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主要應該側重對幼兒的傾聽、表達、文學欣賞和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結合其他活動的進行使幼兒的各方面的綜合技能同步提高,要作好這一切筆者認為應作好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良好寬松的語言活動環(huán)境和氛圍
學習需要有良好的語境,可促使幼兒聽、說、想的欲望,這種良好、寬松的語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
物質環(huán)境包括活動場地(景)墻面、頭飾、電教設備等,通過這些物質環(huán)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給幼兒一種直觀的感受,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模擬的實境中,喚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使其樂于說,敢于做,發(fā)自內心的去表述,為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前提基礎。
結合在活動應給予每個孩子說話的機會,作為支持者和引導者的教師應引導、鼓勵幼兒建立一種自信,使之連貫、大膽地對主題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惜贊賞語句,及時抓住表述的亮點進行肯定的評價,盡量不用否定評價,(除與科學性原則性相反的)同時還可以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表述。
如語言游戲“說相反”、故事續(xù)編“貓醫(yī)生過河”、兒歌創(chuàng)編“動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圖講述“小雨傘”“讓座”拼圖講述“聰明的公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的語言活動,如“今天的新事兒”“論天氣”“報食譜、說菜名”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語言。
為使所學的內容得以及時鞏固,應將活動時使用的相關教具、情景圖等放置在固定的區(qū)角中,使之隨時隨地的去學習、體驗和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技能,鞏固了幼兒的記憶,而且培養(yǎng)了幼兒的協(xié)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二、采取多種方法整合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綱要的主旨,語言教育應是聽、說、讀、寫、觀察、表演、思維、想象、操作等行為的整和,因此在活動時教師應抓住各種契機,挖掘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對幼兒的活動表現(xiàn)和教材內容應有一種整體的意識,才能真正培養(yǎng)幼兒語言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的設計中以語言表述為主,引導和支持幼兒在與教師的合作中進行不同側面的觀察和感知,從不同層面的探索活動中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進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將整個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單一的活動中進行綜合性地獲取與提高。
如在故事教學中可采用聽故事,看圖說感受,以圖或文字作記錄,學表演,作游戲的活動并與內容有選擇的、有機的整合于一體,既豐富了活動內容,又引導了不同水平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同時還提高了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由此題材多樣化的教材通過多元化的整合,結合幼兒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及能力上的差異,將集體教學改為分組結伴,區(qū)角活動、個別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覺的交流和想象的過程中使每個孩子的語言潛能都在不斷的發(fā)展提高。
三、挖掘講述活動的新形式
(1)主題繪畫講述。在進行主題教學活動后,根據(jù)活動主題進行繪畫,這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與主題相關聯(lián),畫面的內容是幼兒自己構思的,課后讓幼兒講述自己的畫面,充分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變換繪畫的形式,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貼畫、連環(huán)畫等多種方式讓幼兒結合主題進行講述。
(2)創(chuàng)意拼圖講述。教師提供各種拼圖材料,如各種動物、幾何形體的圖形卡片,以及拼板積木、雪花積木等結構型玩具,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意拼插成各種立體結構,自由組合畫面,然后進行講述。由于拼圖講述的內容是由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設計出來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既容易,又具有濃厚的興趣。創(chuàng)意拼圖講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兒邊玩邊講,動靜自然結合,這樣的方法符合幼兒好奇、好問、好動手的心理特點,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手、腦、口同時并用,能使幼兒得到全面發(fā)展。
(3)感受音樂講述。利用音樂可以使幼兒的講述能生動一點,在音樂的感染下,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教師還可以結合其他的手段,如根據(jù)圖片配上合適的音樂進行教學,效果就大為不同,感受音樂的旋律使圖片中人物形象變得栩栩如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注意的持久性,可幫助幼兒理解意圖,發(fā)展其想象力和表達力。
(4)生活經(jīng)驗講述。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調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如:講述自己的喜好、生活經(jīng)歷、旅游講述、照片講述、看展覽講述等。盡量放開,幼兒自由講述。一般采用集體講述、分小組講述、結伴講述等方式。
(5)頭腦風暴即興講述。為滿足大班幼兒好奇心強、愛提問的特點,開展此類講述活動,要求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就好像在和孩子們聊天,請一名幼兒提出問題,全體幼兒憑借對此問題的了解各抒己見。答案對錯先不加定論,允許幼兒表達不同的觀點、大膽猜測,快速搜索自己在大腦中的知識經(jīng)驗。最后在通過資料收集、網(wǎng)上查找等途徑解決問題,獲取答案。
(6)情景再現(xiàn)講述。放錄像展示一段情景事件,向幼兒展示可供講述的內容。比如: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我拍攝下他們的活動場景,引導幼兒回憶某一有趣經(jīng)歷,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活動體驗。更加直觀地再現(xiàn)了活動情景,提高幼兒的觀察力,為講述活動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四、優(yōu)化講述活動的組織策略
(1)教師可以把課余、餐前、睡前的零碎時間利用起來,充分利用活動內外時間,營造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講述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表達。不斷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抓住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有話可說。
(2)靈活開展講述活動,可以在一節(jié)活動中結合多種形式,吸引幼兒參與,幫助他們感受語言活動的魅力,激發(fā)幼兒講述興趣。
(3)利用優(yōu)秀的故事、兒歌、繞口令、相聲等文學作品,讓幼兒學習欣賞它們的語言簡練、生動而富于情感。豐富幼兒的詞匯種類,給予一些形容詞、動詞和副詞的刺激,提升語言講述質量。
五、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語言習慣主要指聽、說、讀、寫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項,而傾聽則是幼兒感知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也是幼兒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它關系到人際交往和對語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們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而幼兒文學作品則是引起幼兒傾聽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賞活動“媽媽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動中,通過配樂故事的欣賞使幼兒從感人的音樂和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之中,逐步體味一位普通媽媽對孩子的那一分真愛。
這樣不僅使幼兒聽辯出了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而且激發(fā)了想說的動機。而說則是語言的關鍵,如何引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從最簡單、斷斷續(xù)續(xù)的說到流利、完整、連貫的說,應從對父母、同伴的說到集體面前大膽的表述入手,將源自于生活的、比較熟悉的、和幼兒感心趣的內容,作為活動的主題素材,給幼兒提供大膽說的情景。使幼兒情不自禁的對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在培養(yǎng)了幼兒聽說習慣的同時,不應忽視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陪養(yǎng)。應從幼兒視圖入手;而后導入情景講述、看圖說話;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閱圖書,學會觀察和思考進行評價性的拓展評述。
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不同等級的思維會有不同的思維表述。結合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聽、說、讀的技能綜合于一體的引導,最后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屈書波.幫助孩子樹立自信[J]幼兒教育,2000(6).
[2]周瑾霞.幫助孩子找回失落的自信[J]學前教育,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