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芳
摘 要:從高職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課程改革理念出發(fā),運用任務教學法學習蛋白質的組成、性質和用途。
關鍵詞:蛋白質;教學案例;任務教學
一、課例確定
課例名稱:蛋白質。教學時間:2課時。
二、課例背景分析
1.高職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貫徹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培養(yǎng)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職業(yè)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面向醫(yī)藥衛(wèi)生行業(yè),從事藥品調(diào)劑、藥品生產(chǎn)、藥品檢驗、藥品營銷及藥品使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有機化學課程目標。有機化學是五年制高職藥學專業(yè)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擔負著承上啟下的任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藥學專業(yè)所必要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為后續(xù)課程打下基礎。
3.本課例在有機化學課程中的功能定位。在本門課程的學習中,蛋白質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也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
4.學生能力基礎分析。本課例的教學對象是五年制高職藥學專業(yè)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本著以就業(yè)為導向,堅持“必需、夠用”原則,對蛋白質的結構只做一般性介紹,突出蛋白質在臨床中的應用。
三、學習目標設定
1.認知目標。熟悉蛋白質的組成和分類,掌握蛋白質的性質,了解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交流討論的意識和能力;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感受蛋白質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資源準備
1.時間資源。教學課時共2學時,可以滿足教學內(nèi)容需要,相關準備在課余時間完成。
2.材料資源。督促學生針對事先教師設計好的問題,預習書本關于蛋白質相關知識部分,將學生分組并選定一名代表作為上課時的發(fā)言人。
3.設備資源?;瘜W實訓中心準備好實驗所需儀器和相關試劑。
4.信息資源。利用網(wǎng)絡資源,指導學生上網(wǎng)查找關于蛋白質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過程實施
1.復習提問(5分鐘)。教師活動:PPT展示題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和性質,請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活動:回憶知識,進入狀態(tài)。設計意圖:溫故知新,為新課打下伏筆。
2.導入新課(3分鐘)。教師活動:PPT展示圖片——“三聚氰胺”與問題奶粉、雞蛋,并提問:三聚氰胺是蛋白質嗎?它對人體有什么傷害?什么是蛋白質?怎么鑒別蛋白質?學生活動:思考問題,進入狀態(tài)。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新內(nèi)容的興趣。
3.講授新課(20分鐘)。教師活動:講授蛋白質的組成、性質、應用。學生活動:認真聽講,做好記錄。設計意圖:學習蛋白質理論內(nèi)容,為實驗驗證做準備。
4.分組實驗(20分鐘)。教師活動:明確任務,引導學生分組實驗,包括顏色反應(茚三酮反應、黃蛋白反應、縮二脲反應)、蛋白質的鹽析、蛋白質的變性、蛋白質的兩性性質。學生活動:規(guī)范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做好記錄。設計意圖:真實情境、理實一體化教學,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5.小組討論(22分鐘)。教師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醫(yī)院為什么用紫外線燈消毒?防疫部門一般怎樣保存疫苗、酶制劑?為什么可以用煮沸的方法消毒醫(yī)療器械?鑒別蛋白質有幾種辦法?學生活動:組內(nèi)討論,得出結論。設計意圖:做中學,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6.師生共評(15分鐘)。教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點評并總結。學生活動:組內(nèi)代表回答問題,得出結論。設計意圖:對比評價中學習、鞏固所學知識。
7.任務拓展(10分鐘)。教師活動:學習效果檢測并布置課后拓展任務:夏天沾有汗?jié)n的衣服為什么不宜用熱水洗?如何證明一塊布料是真絲還是蠶絲?如果誤服重金屬鹽應如何解毒?學生活動:完成檢測,記錄課后任務。設計意圖:強化學習技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學反思
第一,從課堂氣氛上來看,小組實驗、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高漲,這是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達到的。第二,理論知識學習后,通過自主實驗探究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入。第三,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有所差異,導致有些能力差的學生過分依賴學習能力突出的同學,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