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冬華
【摘要】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在不斷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才能不斷成長。筆者通過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進行分析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反思 教育 激勵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04-02
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對待學生應該循循善誘,要不斷地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反思自己的教育。最近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學生中“小倔驢”越來越多?有的學生,躺在地上,你怕他著涼,讓他站起來,他非躺在那里,即便你把他拉起來,他還是會再躺下。上課時,有的同學你讓他寫作業(yè),他說不會寫,你教他,他說學不會,反正怎么說都不寫……這些孩子到底出了什么問題?還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以我們班的住宿生健健為例,談談我的反思教育。一天下午,剛上班宿舍值班老師就氣急敗壞地揪著健健來找我:看看你們班的健健中午不睡覺,在床上一會兒坐起來,一會兒躺下,總是打擾其他同學休息,批評他,還梗著脖子、歪著頭,根本不服從管理。我急忙寬慰宿舍老師:“不要生氣,這孩子交給我,我來教育?!碑斕?,我給他講了很多道理,他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不應該不休息,還不聽值班老師的話。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件事剛過去一天,接著又發(fā)生了一件更讓人后怕的事情:中午,其他班的一位學生不知道怎么碰了他一下,兩個人就打起來了,聽值班老師說:他就像發(fā)怒的豹子一般,掐住那個同學的脖子不放,把周圍的同學都嚇壞了。等到值班老師趕來制止,他才松開手,自己還氣得直喘粗氣,嘴里嘟嘟囔囔地辱罵老師。值班老師沒辦法,一上班就匯報給了領導,領導立即通知我,聯(lián)系家長來解決問題,可是他媽媽留的電話怎么也打不通。我想問問他知不知道他爸爸的手機號,當時的他還沒有冷靜下來,一臉委屈、不服氣。我問:“你知道爸爸的手機號嗎?”他立刻把頭一擰,眼睛盯著屋頂,很生硬地說“不知道”。然后無論你怎么問他都不說話。沒辦法我只能通過朋友,好不容易聯(lián)系上了他的家長,家長來了,首先一頓訴苦: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倔,在家有什么事不樂意了,就任由他發(fā)脾氣,發(fā)不夠脾氣,誰的話也不聽。
后來經了解才知道,他父親性格比較暴躁,愛喝酒,平時根本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孩子犯了錯不是吼就是罵。我嘗試著多次和家長進行溝通,要求家長對孩子多些耐心,多些欣賞,特別是在性格方面多一些引導,培養(yǎng)他與別人相處的能力。
對于這樣的學生,我想了很多辦法去引導他,教育他,但效果并不顯著。我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決定轉換思路,對他進行賞識教育。于是我留意了他的各種行為,發(fā)現(xiàn)他有時對班級的工作比較積極,便以此為契機,大加贊賞,安排他拿班級鑰匙,當住校生的隊長,希望他提高責任意識。
我對他進行一對一地指點,為他確定了目標:上課不說廢話,并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無論遇到什么事都先忍一忍,并用紅筆在他手上寫了個“忍”字。經過交流,其實我知道他也很愿意進步,就是管不住自己。在學校里,我?guī)退規(guī)讉€優(yōu)秀的孩子跟他一個小組,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他會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經過一學期的共同努力,他的改變和進步讓人欣慰:行為慢慢地變得規(guī)范了,脾氣也不再是一點火就著,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的進步。不知那位教育家說過“教育就是一種激勵”。在班級管理中我意識到激勵的巨大作用,于是,班上同學們的責任感一次次被喚醒:班上多了管理員、電扇管理員、電腦管理員、教室過道安全監(jiān)督員、校牌監(jiān)督員、每天有值日同學負責當天的課程預報和名言告知、清潔監(jiān)督......
魯迅先生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脾氣暴躁的學生,成績不好,得不到同學的肯定,也得不到教師的贊賞,他們聽到更多的是嚴厲的批評。雖然這也是出于教師對他們的關愛,但是,這種關愛的效果并不好,過多的批評教育致使他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作為學困生需要更多的是老師的欣賞和鼓勵。于是,只要他取得了微小的進步,我也會見縫插針地鼓勵他,讓他覺得老師是很喜歡他的,他就會愿意聽取老師的意見,也愿意和老師交流,不在當“小倔驢”了。師愛是潤物細無聲的,教師就要把握好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是不同的,作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正確引導,他們一定會被感化。
總之,反思應成為我們教師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應進行反思,或用筆寫下真實的想法,或者靜坐在臺燈下,品嘗思考的快樂。因為只有反思,才能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教育的真諦,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路,引領學生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