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輝
【摘要】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有的猜想都建立在驚見的前提下,繼而引發(fā)新一輪的探索潮。猜想真正屬于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猜想即猜測和想象,在物理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都是源于猜想,然后源于猜想的基礎,經過眾多的實踐、實驗然后上升到理論層面??梢韵胍姏]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更不會誕生相對論;亦不會有分子核式模型的提出闡述,自然量子力學的建立更無從談起!所以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揭示光的本質……可見猜想對物理學的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
【關鍵詞】物理教學 學生 猜想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22-02
一、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躍的成分
猜想能激發(fā)興趣,猜想出新奇的現(xiàn)象、問題能吸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興趣高漲,這就誘使他們企圖用現(xiàn)有的知識去解釋或喚起他們對新知識的追求。猜想能調動積極性,興趣和渴求新知的欲望是驅使學生學習的動力,通過猜想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去探究。猜想能啟發(fā)思維,猜想亦使物理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積極參與的智力活動過程,學生積極主動去探討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會越來越趨向活躍,潛移默化中讓多維思維的方向更加清晰。猜想能促使實驗教學的發(fā)展,同時是實驗課題的土壤,經過猜想,有較多問題就會在學生面前立體呈現(xiàn),在已有條件下,用實驗去分析、論證,尋找答案,促進理解深化!學生認識越深刻越全面,猜想的結果就會越多,反之亦然。
二、新課程倡導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而在科學探究學習過程中,首先就要猜想,在此基礎上再設計出實驗的方案,可見,猜想的地位舉足輕重!尤其在初中物理各環(huán)節(jié)教學中,猜想充斥著思維的每一個空間。
而實際教學中,學生猜想的結果往往出乎意料。比如說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影響因素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猜想可能與重力大小;速度大小,接觸面的面積,物體的質量,密度;形狀有關等等。會有一部分學生會即刻做出反應,凡是他們想到的,都認為是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和器材以及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對猜想的所有結果一一驗證。所以雖然課堂上走了猜想──探究的形式,但卻耗時費力收效甚微。為避免學生猜不到點子上和漫無邊際猜導致的尷尬,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猜想能力。
三、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猜想更接近于結果呢
1.要讓學生有一定生活經驗和做好知識儲備。
猜想絕不是天馬行空,無端臆測。而是對已有知識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重現(xiàn),如果學生頭腦中沒有類似的現(xiàn)象,恐怕很難做如是猜想。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如果學生對照相機照相時得到清晰理想像的做法了解,那么就很容易猜想出,要得到不同的像,可能需要改變焦距。如果學生對能量轉化特別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知識理解不透徹,恐怕很難猜想出熱機的工作原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多注意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這不僅符合新課程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理念,也能讓學生積累起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物理教學特別是探究活動的開展無疑大有裨益。
2.猜想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好猜想方向。
課堂上的猜想過程應由教師激發(fā)而產生,并由教師把控學生猜想的大致方向,讓學生明確研究目的。當然,教師也不能太過于霸氣與強勢,否則就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同時又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
3.介紹給學生一些有效的猜想方法
(1)直覺猜想法:直覺猜想是感情猜想,是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未經分析就迅速對問題做出合理的猜想,是人腦對突然出現(xiàn)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xiàn)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往往會形成智慧的火花,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靈感。例如,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什么因素有關?學生憑直覺可能猜想:與電流的大小有關,與線圈的匝數(shù)有關,與導線的粗細有關等。
(2)類比猜想法:根據(jù)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把信息從一個對象遷移到另一個對象的一種推理方法。如密度和比熱容都是物質的特性,可將其類比,讓學生猜想比熱容的用途,學生就很容易猜出可用來鑒別物質。教學電學中重要的概念電壓時,由于它很抽象,需要逐步加深理解,教學中,結合水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壓,電流和水流的形成類似,學生即可類比猜想出電流的形成是由于電壓。
(3)聯(lián)系猜想法:借助以前與之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其他物理問題或知識。如在學習功率一節(jié),讓學生猜想如何比較一個力做功快慢時,可聯(lián)系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學生會豁然開朗,猜想到可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做功的多少來比較。
(4)歸納猜想法:通過某類物理對象中個別對象具有的屬性,猜想該對象全體都具有這種屬性。如在教學降低溫度是使氣體液化的一種方式時,可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中常見的液化現(xiàn)象歸納猜想提出來。
(5)逆向猜想法:從結論或現(xiàn)象開始,到這思考問題,反向分析,來探究成因或條件。如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時,從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總共分別包含哪些部分,找到S和h的關系,就可找到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
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躍的成分,學生的猜想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挖掘更合理的猜想,從而讓學生通過猜想,歷練去達成自己的目標,最終使學生的猜想能力達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梁志強.猜想——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淺談科學探究中如何猜想與假設[J]理科考試研究 2012年20期.
[2] 曹世慧.猜想與假設導向性能力的培養(yǎng)[J].化學教與學 2012年12期.
[3] 陳信余.科學探究[J].物理教學探討 2005年06期.
[4] 陳琴,龐麗娟.科學探究:本質、特征與過程的思考[J].教育科學 2005年01期.
[5] 金修成,方雪鐘.物理探究式教學中猜想與假設的引領[J].物理教師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