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同外國的經濟活動和貿易也越來越多,這對我國的外語文化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跨文化交際教學則是一種針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對國家化人才和國家競爭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對當前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文化身份定義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對其在發(fā)育教學中的應用等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文化身份;法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6-0123-01
對于跨文化視角下的法語教學,其主要是為了衡量一個外語人才對法語的掌握和應用能力,通過了解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從而掌握吸收外國文化中的精髓,并將本國文化進行宣傳,因此,在法語教學中,既要對學生的語言基本知識進行強化,同時還需要對兩國的文化不同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培養(yǎng)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等。而文化身份則是一種對其他企業(yè)文化具有較強的認同感,且能夠準確處理兩種不同文化之間差異性,本文對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文化身份對當前我國的法語教學的啟示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一、文化身份定義
所謂文化身份又叫做文化認同,指的是對于一些外國文學和文化經過研究后得到具有自身民族文化的本質特征,通過對兩種文化的對比和分析,能夠對兩種不同文化的語言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認知,并通過本質尋找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點。對于某一特定文化的民族性和特征,人們一般會將其看做文化身份的一種主要體現,但同時文化身份又是一種結構主義的特征,其將兩種不同的文化特征進行對比,尋找兩種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和特征,將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了很好的發(fā)揮。
二、跨文化法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是語言的溝通方式,對于語言,不是掌握了這一能力就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際,因為語言本身是不能夠進行交流的,其只是對交流雙方的交流進行表達。由于人們的生長環(huán)境和成長經歷等的不同,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在語義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跨文化交際首先需要對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進行了解,像時間這一名詞,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其有不同的認識,像德國人,其主要是根據直線式的時鐘進行生活工作等,而意大利人和希臘人等則對時間沒有過于嚴格的控制和計算,其認為相同時間內能夠同時進行過重活動。而亞洲人則認為時間具有輪回特征,在運用時間時更加關注通過認真的思考在進行任務的進行。
然后是語言和文化,對于兩種不同的語言,在進行學習時往往是為了能夠對其文化的使用群體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習法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了解一個國家的思維方式,對其了解的越深刻,在交際的過程中才能更好的掌握法語的表達方式。
而對于法語教學,隨著我國同法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活動越來越多,我國的法語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但由于我國對法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我國的法語人才在培養(yǎng)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同英語相比,法語沒有一個相對應的影響力和,這對我國的法語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
三、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法語教學啟示
(一)對本國文化有較深刻的研究。對于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法語教學,其首先需要對本國文化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能夠通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另一個文化世界,并通過自身的認知來對其中包含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進行法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幫助學生更好的對自身的文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引導學生通過他人視角來對本國文化進行研究,尋找其中的特征和個性點。然后在法語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這一認知能力來對法語文化中包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此外,通過對本國文化的人同來意識到法語文化中包含的獨特之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同時還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將本國文化中的精髓發(fā)揚光大。法語教學中,包含著對法國文化內涵的理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對法語文化中的精華進行重點的描述,通過文化的描述和傳播帶動法語語言的教學。像La vie est comme un oignon, on retient toujours ses larmes en l'épluchant中,其講述的是生命過程中存在著艱辛,我們需要通過忍受艱辛來生活,這同我國文化中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相似,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能夠更好的進行法語學習。
(二) 開放的學習態(tài)度。對于法語文化教學,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種族的中心主義,這一問題在當前的所有文化中都存在,且在認知的過程中往往對文化現象的表面過于看重,而對思想上的內容和因素則很少涉及,這是由于人們對文化的認知程度不夠所導致。而對于開放的學習態(tài)度,其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打破傳統(tǒng)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通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對法語文化進行接受。對于法語文化中的內涵,不能通過好壞來對其評價,而是應該站在法語使用者的角度來對當地的文化進行理解,然后通過對比本國文化來對兩者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分析。
(三)個性和共性。對于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其在任何兩種文化中都是存在的,而通過對兩種文化的差異進行分析,結合兩者之中的優(yōu)勢來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向兩國文化之間的園林建筑等,法國曾經也對我國的園林設計進行模仿,取中國文化中的精髓來促進當地的文化發(fā)展。對于東西思想文化,其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溝通和交流時,需要先對兩種文化有一個良好的認知,然后通過文化的對比選擇其中對自身發(fā)展有利的內容進行學習。
總結
對于法語,其是當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之一,在世界上應用非常廣泛,而法國作為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國家,使法語的應用價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在進行法語教學的過程中,法語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文化身份認同來對學生的法語教學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同時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法語學習。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肖菲菲.法語口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晉中學院學報,2011(1):101-103.
[2]高菊敏.文化背景知識與法語教學[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100-102.
[3]楊燕麗.對外法語課堂的跨文化交際[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