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君
摘 要:每年九月開學季,小班新生幼兒在新入園的第一個月尤其辛苦。然而,在孩子們基本適應新環(huán)境后,大部分小班新生又開始面臨另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自我服務能力普遍較弱,從而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小班新生幼兒無法在園順利而愉快地生活、游戲。
綜觀當前小班新生的自我服務能力,筆者展開以下分析和反思。
關鍵詞:能力培養(yǎng);小班新生;自我服務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38-02
一、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弱的集中表現(xiàn)及原因分析
綜觀當前小班新生自我服務情況,時時可見到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普遍較弱,這引起了筆者的關注與反思。
1、午餐環(huán)節(jié)
在用餐環(huán)節(jié)中,小班新生的以上現(xiàn)象尤為普遍,究其原因在于:第一、源自家長的無限寵愛和不正確的教養(yǎng)心態(tài)。如今獨生子女居多,家中長輩尤為寵愛,往往是親自喂養(yǎng),許多家長抱著只要孩子能將飯吃完,喂喂也無所謂的心態(tài)。第二、孩子在家長們長期的不正確教養(yǎng)方式下,久而久之于無形中被剝奪自己動手用餐的習慣,獨立用餐的意識越來越淡薄。
2、午睡環(huán)節(jié)
午睡環(huán)節(jié)中,小班新生的自我服務能力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第一、家長事事包辦,久而久之幼兒失去自己穿脫衣褲的權力和意識。依賴性越來越強,認為應該由長輩幫忙。第二、許多家長沒有引導孩子將衣褲脫下后折疊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的意識和習慣。第三、小班新生手部小肌肉發(fā)育尚未完善,穿脫衣褲時解紐扣、拉拉鏈等環(huán)節(jié)對于該年齡段的幼兒來講確實具有一定挑戰(zhàn)。
3、盥洗環(huán)節(jié)
盥洗環(huán)節(jié)中,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普遍較弱的原因大致如下:第一、大部分家庭,在孩子入園前,沒有培養(yǎng)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洗手的意識,故而,大部分新生不會也不懂得用正確的“六部洗手法”。第二、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穿著美觀,往往為孩子購買牛仔褲、打底褲等比較緊的褲子,孩子需要大小便時,便由家長包辦,而缺乏教會孩子自己獨立大小便的意識。
二、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1、家園合作是前提
有效的家園合作對孩子教育和發(fā)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專家講座與班級家長會——強化家長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意識。
小班新生九月入園的第二周,邀請專家來園對所有小班家長進行相關講座,通過專家在理論和經典案例的解說,幫助和強化家長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意識。第三周由每位班主任組織家長進行班級家長會,在會上,再次進行強化。班主任和配班老師還可以根據開學以來的三周對幼兒觀察的情況進行相關反饋,讓家長近距離了解孩子離開家庭后自我服務能力的基本情況,從而為家長樹立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意識提供更有效的現(xiàn)實依據。
(2)個別家訪——促進父母和祖輩之間教養(yǎng)觀念的統(tǒng)一。
家長樹立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意識的基礎上,還應幫助祖輩和父母之間在教養(yǎng)觀念上進行有效統(tǒng)一。實踐中,部分家庭爺爺奶奶的教養(yǎng)方式和父母有著非常大的分歧,這不僅導致家庭中矛盾的時常產生,而且對培養(yǎng)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產生了一定的阻礙。老師可以進每家每戶,針對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進行個別家訪,真實描述幼兒在園的基本情況,對爺爺奶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站在一切為了孩子發(fā)展的角度進行溝通,從而幫助父母和祖輩之間形成一致的教養(yǎng)觀念。
(3)多途徑、多維度的有效溝通指導——幫助家長了解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具體方法。
老師與家長溝通的途徑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當面溝通、電話溝通、網上溝通。選擇什么方法則可以根據每位孩子和家長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每天親自由父母來接孩子的家長,可以采取當面溝通的形式;對于祖輩接送比較多的家長,建議電話溝通;對于經常喜歡網上溝通的80后家長,老師也不妨采取網上溝通。
2、兒歌教學是途徑
為提高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筆者在實踐研究中,開展了《以兒歌教學為途徑,提高小班新生自我服務能力》的研究。認為以下策略頗為有效。
(1)教研團隊為力量,精心匯編《小班新生自我服務兒歌集》。
基于小班新生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生活環(huán)節(jié)中自我服務能力普遍較弱的現(xiàn)象,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了所在園小班教研組團隊老師的力量,針對性地匯編了《兒歌集》。操作過程中,以省編幼兒用書為主要參考用書,結合《教師資料手冊》等專業(yè)書籍,同時請組內文學功底較強的老師作為領頭人,多次篩選、精心匯編了《兒歌集》。
(2)多種途徑為載體,有效落實兒歌教學。
借用教研平臺,指定《兒歌集》中的幾首,進行集體教學觀摩研討。將《兒歌集》中的其中幾首,以一學期為單位,請小班教研組內的老師進行教學公開課觀摩活動,教研形式可以是“一課多研”,也可以是“同課異構”。例如筆者所在園的小班教研組以兒歌《穿衣服》為教學內容,請3為老師開展了同課異構教學。每位老師針對該教學題材,結合班級幼兒具體情況設計了教案并進行教學展示。
借用游戲功能,將所教兒歌進行有效鞏固。小班幼兒最喜歡游戲,情境性的游戲往往能牢牢吸引小班新生的眼球。在兒歌教學后,日?;顒又薪處熆梢宰鳛閰⑴c者的身份和孩子們進行游戲,使孩子們在游戲中對所學的兒歌進行鞏固。例如:小班區(qū)域游戲《娃娃家》中,教師提供了娃娃和幾件衣服,請幼兒當成媽媽,為娃娃穿衣服,邊穿邊念兒歌。教師只需要在旁邊做同樣游戲,吸引幼兒在游戲中模仿學習。
3、實踐操作是關鍵
(1)生活環(huán)節(jié)是平臺,切實給予小班新生自我服務的機會。
在《兒歌集》教學一一落實的同時,幼兒自己操作就變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環(huán)節(jié),一一引導幼兒邊念邊做。比如:引導幼兒正確為自己洗手,在幼兒進盥洗室前,教師用情景游戲的形式和孩子們一起聽、念《洗手歌》,邊念邊引導幼兒做相關動作。
隨后分組請幼兒進盥洗室洗手。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兒因為在記憶特點上屬于短時記憶,剛剛做的動作,在真正操作的時候未必能一一落實,這就需要保育員老師或者配班老師在旁提醒,可以是語言提醒,也可以是請幼兒模仿的形式進行落實。
(2)多方展示是舞臺,切實強化小班新生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待《兒歌集》中兒歌一一在教學中落實,孩子們基本掌握獨立穿衣、穿褲、疊衣、疊褲、進餐、洗手、如廁等生活基本技能后,可以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多方展示的舞臺,以便強化小班新生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以上三種教育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彼此間或有側重、或交叉滲透、或同時,多形式靈活使用。它們對促進小班新生自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及為孩子們能更好地在幼兒園生活和游戲提供了保障。當然,除了這些教育策略外,還可以采用故事教學、親子培養(yǎng)等策略,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