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顯慧
摘 要: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資助和關愛,但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尊重,給他們的心理帶去陽光。因此,我們特別要關注留守兒童,每一個人都和他們做知心朋友,讓他們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陽光,感受到“愛心”的滋潤,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做國家、社會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留守兒童;溫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99-01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日益突出,尤其是邊遠、少數民族、貧苦山區(qū)更是日益膨脹——因為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回避、急需解決的社會現實。但是如何讓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落到實處,仍然是我們大家值得關注、討論的問題。
一、“知心朋友”在眼前
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親戚們溝通,交流親情缺失,造成他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與眾不和。此刻,老師經常出現學生面前,就是他們心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主動靠近,時常陪伴。我們老師不要高高在上,不要下課鈴一響就走之夭夭,不和學生在一起。老師,要主動靠近學生,聽聽他們的心里話,用愛體貼照顧好這些孩子,并努力改善師生的關系,經常與他們談心、溝通和交流,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用師愛來填補缺失的父愛和母愛,也使我們能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參謀、顧問和助手,以此增強他們學習、生活的信心和動力,扮演好慈父愛母的角色。
積極家訪,了解動態(tài)。留守兒童多,但是各自情況不同,我們老師必須一家一家去走。因為家訪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而且讓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讓孩子們一家人都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要做好家訪情況記錄,對于個別困難學生要特別關注,時時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心思所動,用實際行動關注成長。
勇于出手,敢于擔當。對于留守兒童的情況,我們還可以定期舉行討論會或座談會,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和夢想,老師盡量去幫助實現;每月與學生家長進行電話溝通,匯報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身體等各方面情況,主動承擔起家長的部分關愛責任,不要怕什么。
二、“快樂老家”在腳下
留守兒童盼望著開學讀書,盼望著來到學校。因為他們在家比較孤單,在學校朋友多就高興。所以,學校是留守兒童的“快樂老家”。那么,作為學校應該做些什么呢?
愛心電話,免費接通。孩子們都希望一兩天跟家長打一個電話,讓孩子們在學校的“愛心電話亭”和在外的父母說幾句話,多好啊。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進行視頻聊天,讓他們“網上見”。
心理輔導,健康成長。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心理課程,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專業(yè)心理咨詢服務。尤其是教給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識,提高留守兒童的個人保護意識及生存能力,保護孩子健康成長;針對成績較差的孩子,多給予學習上的鼓勵和幫助。
開展活動,豐富生活。通過主題班會、聯誼會、留意兒童節(jié)等活動,引導學生互助互愛,激勵他們向更好更高的方向發(fā)展,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代理家長”在身邊
“孩子,以后有什么困難就找我們,這是我們的結對卡,上面有我的手機號碼?!蔽医洺щy留守兒童說。不管是社會人士,還是志愿者,我認為不要名義上的結對,要實實在在地做“鐵桿愚公”,實實在在做好“代理家長”。
愛心媽媽,首當其沖。為使每一名留守孩子都能有人愛、有人護、有人幫,老師們要精心組織,開展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活動,為他們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幫助,讓留守兒童在“愛心媽媽”和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不再唱孤獨之歌。
手拉手,結對子。學??筛鶕嶋H情況,開展學生互幫互助活動,組織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與留守任意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學習游戲,增強留守兒童的集體意識,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引導其健康成長,并將幫扶效果作為教師考評獎勵的重要依據。
代理家長,真幫實干。做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幫助留守兒童,不是作秀更不是走過場,要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孩子。定期到孩子家中走訪,定期打電話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用愛心讓留守兒童感受社會的溫暖。
真正的關愛是無私的,也是無痕的,就如水般潤物無聲。留守兒童需要全社會資助和關愛,但他們最需要的還是尊重,給他們的心理帶去陽光。因此,我們特別要關注留守兒童,每一個人都和他們做知心朋友,讓他們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陽光,感受到“愛心”的滋潤,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做國家、社會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