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徐園園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傷害性事件,特別是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造成的危機事件在我國高職院校頻頻發(fā)生,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及教育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關注。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輔導員,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本文就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進行了初探。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4-134-2
0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德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咨詢技巧,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通過素質拓展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輔導員通過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等途徑,有效干預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 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1.1 輔導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大多數(sh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出身,也有一些來自不同的學科,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學習,沒有經(jīng)歷過正規(guī)的心理專業(yè)培訓,所以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難有成效。由于他們沒有掌握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的技能,一旦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他們只能憑借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或是以說教、關愛的方式來處理,他們不懂得運用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沖突根源,這就難以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效開展。
1.2 輔導員定位角色有偏差
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壓力,以及人際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困惑,結合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這就需要輔導員更多地關注學生,為他們提供幫助和相關咨詢。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很少關注,一旦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他們多半是直接上報領導、相關部門并轉交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而不是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和咨詢。這阻礙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
1.3 輔導員自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
由于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對輔導員的工作定位、出路及待遇等問題尚未指明,輔導員對工作的期望值過低,輔導員工作在高職院校也得不到重視,所以輔導員常常會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同時,輔導員一手要抓學生思想教育,一手要抓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對象個性差異大,工作性質又像是“24小時保姆”。來自工作的事務繁瑣,自身發(fā)展前途渺茫。因此,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中缺乏主動熱情,對輔導員工作產(chǎn)生興趣低落、心理抵觸、工作倦怠等現(xiàn)象,這也大大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開展。
1.4 高職院校對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中,輔導員的工作主要是抓住學風建設,維護日常管理,保障安全穩(wěn)定。高職院校把“育人”的職責往往交給專業(yè)教師,更不用說心理健康教育了。高職院校將資助核實、學籍校對、宿舍管理等瑣碎的事宜都交給輔導員,過度消耗輔導員的精力,分散輔導員的教育,導致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2.1 輔導員應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提升業(yè)務水平
2.1.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學習和培訓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大學生的個性差異越來越明顯,心理動態(tài)也越來越復雜,如果輔導員還用傳統(tǒng)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來管理學生,勢必會帶來不良的校園反應。因此,輔導員必須加強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定期參加專業(yè)培訓,主動了解大學生的心理,掌握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做到對癥下藥。輔導員還要不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有成效。
2.1.2 提升輔導員自身心理健康和修養(yǎng)
輔導員不僅僅充當工作的角色,還會是別人的同事,家人的子女、父母。他們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還會有煩心的事,諸如孩子學習不好,父母身體欠佳,親戚家的紅白喜事等等,這些事情也會引起輔導員自身的不良情緒,這些情緒可能間接的影響到工作中去。因此,輔導員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用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
2.1.3 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踐行中積累經(jīng)驗
高職院校輔導員應巧妙地將所學的心理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通過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活動來鞏固和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讓自身更有內(nèi)涵。輔導員豐富了自己的理論基礎后,還應結合工作實際,了解學生的生活動態(tài)和心理動態(tài),并通過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有效指導學生走向健康。輔導員在業(yè)余時間也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所做的工作,找出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總結經(jīng)驗;輔導員也可向專業(yè)的心理教師學習,主動掌握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地得心應手。
2.2 輔導員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2.2.1 管理心理健康檔案,有效干預預警對象
為全面了解高職院校所有學生的心理狀況,須定時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并定期更新,健全心理健康檔案。每年在新生入學之際,輔導員應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新生進行心理狀況普查,心理普側結果出來后,應及時關注那些需要預警的學生,并登記備案,有效更進這些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建立并有效管理新生心理健康檔案。
2.2.2 關注特殊學生心理,加強重點對象的預防干預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將單親家庭的、家庭困難的、身體有疾病的等等這類特殊人群的心理檔案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在平時工作中,輔導員需要更多地關注這些特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深入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并更深入的進行跟蹤觀察,重點指導,關心和幫助他們。同時,輔導員要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并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和干預,防患于未然,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2.3 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航人,輔導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以學生的心理作為切入點,嘗試運用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加大對學生思想工作的力度。用心理咨詢的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使學生感覺更放松,更愉快,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輔導員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清問題,運用正確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應用心理咨詢的相關技術,對高職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啟迪,使心理健康教育順其自然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
2.4 輔導員建立二級心理異常情況報告制度及心理危機快速反應機制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已初步建立心理危機防御體系及學生心理危機報告制度,但容易與學生脫軌,不能及時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動態(tài)心理狀況。這就需要作為一線的輔導員建立二級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健全二級心理異常情況報告制度和危機干預快速反應機制。如果必要的話,還須以班主任為依托,以班級、寢室為載體,構建三級、四級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輔導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強有力隊伍,高職院校要重視這支隊伍,發(fā)揮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同時,輔導員要加強自身學習,充實自己,增強自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為助大學生成長、成才而努力。
參 考 文 獻
[1] 吳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輔導員作用研究[J].華章,2010(1):70-71.
[2] 黃希庭,鄭涌.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