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娟
詞語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其認知能力非常有限,詞語學習需要教師從不同維度展開引導。因此,在詞語教學時,教師需要從語用角度出發(fā),通過多維度設計,構建詞語語用教學新模式,為全面落實新課改精神發(fā)揮助力作用。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詞語學習直觀性
在小學低年級詞語的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進入到積極語態(tài)之中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詞語學習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詞語應用有足夠敏感度。
如在學習《秋游》時,涉及的詞語有“漸漸、郊外、一望無際、稻子、高粱、棉花、螞蚱、追逐”等,為讓學生有清晰感知,教師利用大屏幕播放一組秋游圖片,讓學生找圖片上有哪些事物。有學生找到:老師帶領一群學生在城外游覽,藍天、白云、農(nóng)田、水稻、高粱、棉花,還有活蹦亂跳的螞蚱。也有學生說: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大家你追我跑,笑著喊著。教師再點出詞語,學生大都掌握了詞義。因為多媒體的介入,讓文本內(nèi)容立體化了,學生有了直觀感知,對詞語的學習也是自然滲透,教師不需要做過多解釋。語境創(chuàng)設成功,極大地提升了詞語學習效度。
語言語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帶入特定氛圍之中。如在學習《鄉(xiāng)下孩子》時,學生需要掌握“黃鸝、蝴蝶、編織、撐、逮、曠野”等詞語,教師帶領學生讀過課文后,講了自己年少時的故事,再來接觸這些詞語,學生也就快速掌握了詞語的要義。教師用故事形式創(chuàng)設了語言語境,學生深受感染,引發(fā)情感共鳴,對相關詞語的感知有了更多靈犀,學習效果呈現(xiàn)顯性。
二、解讀文本意境,抓住文本內(nèi)質(zhì)關聯(lián)性
語言具有連續(xù)性,這樣才能構成文本。在低年級的詞語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文本意識,詞語學習不能脫離文本和語境。離開文本語境的任何單個詞語,都不具備固定語用意義。
小學低年級接觸到的文本大多比較淺顯,其語言環(huán)境是可以掌握的,但小學生的語言基礎較薄弱,如何讓學生準確理解語境,這才是教學關鍵所在。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本,并對文本意象進行多元展示,給學生留下生動影像,這對理解文本意境有重要意義。如《大禹治水》中有這樣幾個詞語:治理、制服、安定、偉大。教師為讓學生對這些詞語有深刻認知,對文本背景內(nèi)容進行解讀:洪水把一切都淹沒了,老百姓生活苦啊,大禹挺身而出,用疏通的方法治水,治理效果非常好,制服了水患,老百姓都過上安定的日子,大禹是不是大英雄?學生自然異口同聲。教師在文本解讀時,特別用上詞語“治理、制服、安定”,讓學生體會其含義,學生自然走進文本核心,理解了文意,對詞語自然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解讀詞語并非是機械解釋詞語的本質(zhì)屬性特征,而是將詞語放在具體語境中的特定意義,注意體現(xiàn)詞語解讀的特定性。如在學習《孔繁森》時,學生對“再三”“勉強”等詞語不是很理解,教師給出詞語解釋。再三:接連好幾次,最少超過兩次,才能叫再三。勉強:答應得不痛快、不爽快,就是不情愿的樣子。學生對這樣直白的解釋都能夠聽明白,自然就掌握了詞語在文本中所表達的含義。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師解釋時,要注意降低語言深度,盡量直白淺顯,這樣學生才能很快掌握詞語要義。
三、實施擴詞造句,彰顯詞語運用靈活性
詞語學習方法眾多,利用擴詞、造句等方法,也可以取得比較顯著的學習成效。詞語有一定的應用范疇,構成詞語的各個元素也具有靈活性,在實際應用時,可以進行多種組合,形成詞語集合。
擴詞在小學低年級的詞語學習中是常用方法,用同一個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這是對相關詞語的一種集合,并形成比對關系。學生會在擴詞的過程中,對相關詞語進行詞義上、用法上的比較。這樣很容易建立詞庫,也就是同類或相關詞語形成的集合倉庫。如學習《青松》時,涉及的“壓、挺、直、高潔、待”等詞語需要解析,教師就先讓學生朗讀、背誦詩句,然后利用擴詞的方法,對這些詞語進行認知。有學生這樣擴詞,壓:壓迫、壓力、壓下;挺:挺拔、堅挺、挺立;直:直立、耿直、正直、直接;待:等待、待人。教師根據(jù)學生擴詞,進行逐一比對,找出文本詞語用意,讓學生體會表達效果。學生自然掌握了詞語學習規(guī)律,學習效果顯著。
造句是低年級學生比較熟悉的語言訓練方法,如果學生能夠?qū)⒃~語準確恰當?shù)剡M行實際應用,則說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詞語的含義和應用范圍。如在《小動物過冬》中有詞語:商量、春暖花開、約定等,教師為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讓學生用詞語造句。有學生這樣造句:(商量)我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事,都要經(jīng)過商量才去做。(春暖花開)迎春花開了,鳥兒也開始鬧春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到公園去賞花。(約定)我和春天有一個約定,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在這里放風箏。這些句子表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比較到位。
詞語語用教學模式構建,是現(xiàn)代教學形勢的實際需要。教師應認真做好教情、學情調(diào)查,從不同維度人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適宜學習詞語的環(huán)境。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實際設計詞語學習方式,在教學情境、學生生活、文本解讀、擴詞造句等方面形成教改突破,從而提高詞語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