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華
[摘要]“自由”是一個政治哲學領域中最基礎的概念,正因為這個概念在政治哲學領域中極其重要,自古及今許多哲學家對之有過不同的定義。F·A·哈耶克是西方現(xiàn)代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家之一,他不僅在經(jīng)濟領域倡導與發(fā)展了“古典自由主義”理論,還在政治哲學與法學層面捍衛(wèi)著自蘇格蘭啟蒙運動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那種自由觀。哈耶克所承襲與發(fā)揚的就是類似之思想遺產(chǎn),他將自己理解的自由定義為是一種“消極自由”,并重新梳理了自由主義長期以來的各種關于自由的學說理論,為這一政治哲學流派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關鍵詞]自由;消極自由;個人主義;自發(fā)秩序
學術界往往習慣于把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作為一個界限,在此之前的自由主義,一般被稱為是“古典自由主義”。其學說的核心是強調“個人主義自由”。古典自由主義對于任何形式的公共權力采取一種審慎的懷疑態(tài)度,認為公共權力是可能產(chǎn)生對于個人基本自由權之侵犯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此之后的自由主義哲學一般被稱為“現(xiàn)代自由主義”,亦即強調公共權力是一種維系社會公益的必要力量,從公意民主程序而產(chǎn)生的權力不應加以限制,應使其發(fā)揮功能。哈耶克所繼承與發(fā)揚的應該是一種古典自由主義的自由觀,這是由約翰·洛克、孟德斯鳩、大衛(wèi)·休謨、亞當·斯密、托克維爾、阿克頓爵士等思想家們一脈相承的重要學說。
有關自由的論述與研究是哈耶克思想體系中的最為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他曾經(jīng)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引用法國哲學家、思想家托克維爾的話,“我相信,在任何時代我都一定會珍愛自由,但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卻準備崇拜自由。”在哈耶克的政治哲學理論體系中,自由具有支配性地位。
我們了解哈耶克的自由思想,需要注意,他所講的自由主要體現(xiàn)于兩個層面:在個人價值層面,他認為,“自由不只是諸多價值中的一個價值……而且還是所有其他個人價值的淵源和必要的條件”;在社會發(fā)展層面,他指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乃是受公眾普遍信奉的某些道德原則支配的……實際上,使先進文明的發(fā)展成為可能的惟一一項道德原則,便是個人自由?!?/p>
一、哈耶克定義的自由含義
自由是什么?這是政治哲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深入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和概念。但是自從這個概念被提出來開始,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現(xiàn)代政治哲學開始發(fā)展成熟的各個階段中,出于各種目的,“自由”這個概念被一些政治家、學者有意無意地混用、濫用,以至于其概念逐漸變得非常模糊,在同一個術語下竟然出現(xiàn)了多種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含義。于是,我們時??吹脚e著“自由”的大旗,卻在事實上大肆扼殺自由的吊詭現(xiàn)象。因此,哈耶克認為,必須重新澄清自由的概念,才能夠使不同的觀點在同一個平面上真正地相互交鋒,而不是自說自話。
基于這種自由概念的定義前提下,哈耶克否定了其他三種對于自由的定義,即:A、政治自由;B、“內在的”或“形而上學”的自由;C、等同于能力的自由。
二、哈耶克自由觀的性質
哈耶克強調,自由的性質與和平、安全相類似,從其本質上而言,應該是一種否定性的概念。自由是對于強制的一種否定,它意味著個人的選擇及行為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可行性范圍內不受任何力量的阻礙,這要求每一個社會中的個體要保有一個安全的私人領域空間,以確保能夠最求個人不同的目的。為了說明這種否定性的自由觀,哈耶克從自由與政治哲學領域的多種基礎性概念的對比中做了廣泛的闡述。
第一,自由是一種必然的善。通過對于自由和民主之間的關系對比,哈耶克提到了自由是目的,而民主是手段。自由和民主這一組概念并不具備必然的相關性。哈耶克認為:“自由主義是關于民主要加以選擇的政府權力之目的和范圍的若干學說中的一種學說,而民主作為一個方法對政府的目的未做任何說明。”雖然,民主政治在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諸多政府形式中,相較而言是一種能夠保障自由的制度。
第二,哈耶克提到了自由與平等(事實平等)概念的不相容性。哈耶克認為,在個人主義語境下的“自由”必然與事實平等相互矛盾。平等只能是在法律意義上的平等,“只有法律和行為的一般準則的平等才能導向自由;我們只有在確保這種平等時,才不至于傷害自由。自由不僅與任何其他種類的平等毫無關系,而且還必定會在許多方面造成不平等”。
第三,自由同時與責任密切相關,是所有立法過程的最高原則。個人主義哲學認為,一個人選擇過什么樣的生活(當然包括自由的生活),在資源與文化的特定背景下,他本人要為該種選擇負起責任。個人自由的范疇,就是個人應負之責任的范圍。當然,哈耶克也認同“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边@不僅僅局限在個人的特定選擇,也根據(jù)每個個體在私人領域的保障下自主選擇,經(jīng)過長期經(jīng)驗所形成的“一般原則”。這種一般原則就是基于自由前提下立法應遵循的最高原則。
第四,自由同時與責任密切相關,是所有立法過程的最高原則。個人主義哲學認為,一個人選擇過什么樣的生活,在資源與文化的特定背景下,他本人要為該種選擇負起責任,哈耶克也認同“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边@不僅僅局限在個人的特定選擇,也根據(jù)每個個體在私人領域的保障下自主選擇,經(jīng)過長期經(jīng)驗所形成的“一般原則”。這種一般原則就是基于自由前提下立法應遵循的最高原則。
三、哈耶克自由理論的意義
毋庸置疑,方今世界的自由事業(yè)已經(jīng)在全球范圍內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回望上個世紀,自由精神的發(fā)展道路充滿了曲折與艱難,在凱恩斯主義、福利主義與集體主義興盛的20世紀,對于自由事業(yè)的繼承充滿了障礙與挫折。英國古典自由主義哲學家阿克頓勛爵曾經(jīng)感嘆,從古至今,自由真正的朋友是如此之少。為什么自由理想總是容易被遺忘、背棄,自由常常被侵犯甚至踐踏?
哈耶克正是通過對自由理想的全面性闡述論證了自由的內涵和價值。如他自己所說:只有通過重新闡釋和奉行自由主義思想大師們曾經(jīng)倡導的那些基本原則,我們的時代許多迫切的社會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哈耶克的這種批判在更多層面上源于對俄國和德國的擔心,亦是對于是當時整個歐洲都被一種國家干預和中央計劃所籠罩的氣氛感到不安。
一方面喚醒了當時所有流派中有著良知、正義和愛好和平與自由的知識分子,使他們成為反對極權、專制和奴役的中流;另一方面為保障個人自由而限制權力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正是通過他對于古典自由主義的全面性的修訂與重建,才使得這個在當時已經(jīng)逐漸被人們忽視的重要的哲學流派重新為人們所關注,也使得古典自由主義理論下的自由觀念再次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以賽亞·柏林.《自由論》[M].譯林出版社,南京,2011.
[2]F·A·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第一卷)》[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北京,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