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新
摘 要:近年來我校積極參與蘇州市“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項目。學校數(shù)學組努力將評價改革研究深入到數(shù)學課堂,讓評價呵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拓展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角色,這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自主學習意識的回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良好的學習情感的養(yǎng)成以及學習個性的張揚、學生的終身學習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評價改革;數(shù)學課堂;主體意識;學習興趣;個性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1-041-2
2013年12月,我校積極申報并有幸參加了蘇州市教育局“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項目,正式啟動了教育質量校本化的綜合評價改革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學校數(shù)學組也逐漸將評價改革延伸到數(shù)學課堂教學這個大花園里,通過評價改革,促進數(shù)學課改研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通過研究和實踐,筆者感到課堂評價改革的開展,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自主學習意識的回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良好的學習情感的養(yǎng)成以及學習個性的張揚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并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筆者就課堂評價活動談點粗淺認識與做法,請專家評析并予以賜教。
一、讓評價呵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用富有童真的情感善待每一個孩子,營造愉快寬松的學習氛圍
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認為,“學生與生俱來就不相同,他們都沒有相同的心理傾向,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有自己的學習風格。”“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個別化方式進行,那么教育就會產生最大的效應?!倍獙嵤﹤€性化的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求我們必須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包括學習背景、興趣愛好、學習強項等,并意識到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一個個有著豐富情感并不斷發(fā)展完善的社會人,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相反,如果實用主義地看待教育,這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異于買櫝還珠,因為它消解了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所具有的意蘊。
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校對完之后,做對的孩子高興的給自己畫一顆五角星,小黃河也在數(shù)學書上歪斜而又自信地畫了一個☆。“老師,黃河沒做!”“我在心里想過,都對了!”望著黃河振振有詞的樣子我笑了,他肯定又是做在心里那本“本子”上了。我沒有立即追問他為什么不寫,只是輕輕地對他說:“我知道這道題你肯定會了。但是你知道張子美會做這道題嗎?”黃河搖了搖頭。于是我喊道:“張子美,請你把作業(yè)本拿來給黃河檢查一下!”張子美的座位離黃河最遠,她的作業(yè)寫得既工整又正確??戳藦堊用赖淖鳂I(yè)本,小黃河不好意思地笑了……這一次我沒有板著臉向黃河瞪眼睛,因為我不愿意看到黃河那急切地想表達自己想法的表情變得失望。我想,張子美的作業(yè)就已經代替了我的“嚴肅教育”,這是一種完全帶上了富有童真的純凈真摯的師生情感的教育方式。
我們堅信:“呵護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內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
二、以評價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融入兒童的情愫,盡可能多地讓數(shù)學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做法也多姿多彩。但如果我們仍然把追求考試分數(shù)作為教育的全部,那樣學生是毫無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的,相反學生頭腦里生來就具有的主體需要和主體意識卻在這樣的學習之中不斷地被弱化,他們感覺不到數(shù)學與他的喜怒哀樂還有關系,感覺不到學數(shù)學除了會答題之外還有什么別的用處。一句話,數(shù)學雖然走進了他們的視野,卻沒有走進他們的心靈。近期我聽了一節(jié)低年級課,讓我感觸很深。
上課鈴響了,教室里亂哄哄的。年輕的老師一聲不響地在黑板上畫起了五角星。畫完后,她問:“哪組星最多?”學生說第三組?!暗谌M幾顆星?”“其他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xù)隨手在黑板上寫下:7 4 10 8。“你們想要哪個數(shù)?”學生都說要10。“為什么呢?”“因為10最多!”接著,老師讓學生給這四組排一排名次,學生分別寫出了3 4 1 2。現(xiàn)在你喜歡哪個數(shù)?學生說1。老師馬上追問:1最小啊?學生搶著說:1在最前面。說不清,但學生意會了。接著老師又請每一組的學生說說想法。得第一名的小組代表,有的說要繼續(xù)努力要不然別的小組會趕上的,有的說給幾個★給別的組。不好的小組代表說,要再得幾個就和第1名一樣多了,有的說不行,還要多得幾個,因為第1名的小組還會再得。發(fā)展的眼光!這可不是單純數(shù)學的知識技巧可以代替、包辦的。
這里,不經意的提問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為什么孩子們的回答充滿了智慧的本真?它怎么就把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的心聯(lián)系的那么緊?把孩子的心與數(shù)學聯(lián)系的那么緊?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今天的數(shù)學課已滿足了這些孩子們的情感需要,融入了兒童的情愫,而且,從孩子們的眼神里我感到數(shù)學已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心靈。如果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數(shù)學就像個窩窩頭,不是牛奶、巧克力,孩子們不喜歡吃,相反如果讓數(shù)學走進生活,孩子就會搶著吃爭著吃。
三、用評價拓展活動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數(shù)學探究活動中,學生之間“無論是對生活情景的感悟,數(shù)學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分析,還是對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選擇等等,都存在個性差異”??梢灾v,“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所具有的鮮明的個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承認學生差異,尊重他們的個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提倡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個性化,正是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
學校開設了小星星班,要求數(shù)學老師輪流給每個班級里的一些學習后進的學生進行分層指導。有一次講單位名稱換算,我問學生:10000米=( )千米。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有人舉手回答了:
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因為1000米=1千米,10000里面有10個1000,所以10000米就等于10千米。流暢嚴密的推理,太精彩了!
第二個學生也有自己的看法:還有辦法!因為1千米等于1000米,1000×10才等于10000,所以10000米=10千米。
我贊許地點點頭笑了!目光停留在數(shù)學成績不大好的祁勵勵的身上,他笑著:“我猜的!”說著他用手比劃10000有4個0,去掉三個“0”后就等于10千米。
從這三個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差異,但是我們很難說清誰好誰壞。第一個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了等量代換思想,第二個學生的逆向推理也很出色,第三個學生則很大膽,能聯(lián)系自己的經驗來解決問題。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會,還處于懵懂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要給他們留點時間,相信他們的發(fā)展有個過程!有人曾說過,時間和空間對于孩子來說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因為這些構筑了他們學習的基石。
四、讓評價激勵成長——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角色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边@就要求我們在開展課堂評價活動時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本身始終是充滿快樂的!
因此,我們在開展課堂評價活動中,嘗試建立《課堂成長記錄本》。課堂上及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寫評語,鼓勵自覺學習的習慣和善于質疑的精神,經常在學情調查的同時,在記錄本上寫上充滿激勵性的評語。如:“你已經掌握了獲取科學知識的鑰匙”,“學會提出懷疑的問題,是科學家必備的素質之一”,“你的想法真了不起,你能在課堂上講給同伴們聽嗎?”……這些真誠平等的語言讓學生體驗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快樂,成了我與學生們進行心靈交流溝通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個勤奮好學、聰明可愛的小小探索者的未來。在自學活動中,不僅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學生之間也經常開展平等的對話,相互評價,相互勉勵,如:“我同意××的觀點!”“我還要補充……”“要是把××和××的意見合在一起就可以了”……這些面對面的交流,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對話,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學習小主人的角色。
每到期末,我們還和學生們一道為自己精心準備一份檔案袋,里面不僅有素質報告單,還有學生各種獲獎證件、最佳數(shù)學作業(yè)、自己設計的數(shù)學小報、自己最滿意的一張數(shù)學試卷、向家長匯報的書信等能反映學生較大進步的過程性材料。這種檔案袋式的評價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課堂評價活動的成果,鼓舞了學生開展課堂評價活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