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
【摘 要】現(xiàn)代的科技發(fā)展,很多方面離不開化學知識的支撐,我國政治、文化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化學知識,正是由于化學的存在,許多事業(yè)發(fā)展的才會如此迅速。自從化學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開始,就受到了各方面的關注,由此,化學的實踐性意義顯的尤為明顯。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驗合作 理論轉(zhuǎn)化 課后作業(y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74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在化學學習上大都是學習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而現(xiàn)實中很多都是與化學相關的內(nèi)容,學生卻沒有注意到,也很少有學生會把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學生本身對化學學習的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學習僅停留在化學是一門需要掌握的學科而已,并沒有將化學作為充實自己的精神食糧。所以,我認為,在現(xiàn)在的高中教學中,教師應該探討總結出一套既適應高考制度,又能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方式,使化學能回歸實踐。
一、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實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高中階段的學習是一個競爭力非常強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大都是各自兼顧自己的學業(yè),相互之間合作學習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時間久了,學生頭腦中關于合作學習的想法已經(jīng)完全被高考給壓制沒了。高中階段是公認的學習壓力大的時期,教師教育學生不能浪費一分一秒,抓緊每一分鐘去學習,所以,高考的壓力彌漫整個高中,課堂、課間都已經(jīng)是教師與學生緊張的進行教學、學習工作。
但是,化學這門學科不同于語文英語等文學性學科,化學學科理科性質(zhì)明顯,要求學生具備邏輯的思維模式,在學習化學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合作學習,那對于提高化學水平有很大幫助。現(xiàn)在的高中學習模式,大都是課上教師講解重難點知識,因為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從時間角度以及教學效率角度考慮,進行大量實驗都會浪費較多時間,畢竟最后的高考是要通過筆試呈現(xiàn)的。所以,從效率角度考慮,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在各種理論題目上進行合作,更是促進學生利用最少的時間,接觸最多的實驗。
高中化學一般都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在課本上能學到的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和實驗現(xiàn)象,而在考試中,主要考查的卻是拓展知識。例如,對于基礎的實驗現(xiàn)象,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我們都知道實驗中會發(fā)出藍色火焰,放出熱量,但是在考試中,并不會直接考查這種簡單的知識,而是考查學生對這個實驗的理解是否透徹。高中的化學考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讓學生設計實驗的考題,而且器材都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選擇。就比如曾經(jīng)一道比較典型的題目,檢驗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在做這道題目時,首先學生應該明白,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具有毒性,根據(jù)這兩條性質(zhì)進行實驗設計,有的學生就設計出了非常有趣的實驗,借助活塞,連接兩個不同的集氣瓶,分別放入金魚和青蛙,在釋放一氧化碳時,觀看兩個器皿中的變化。
其實,現(xiàn)在的化學學習,學生都是先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再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去驗證,用靈活的思維去設計實驗。高中階段關于一氧化碳會涉及很多實驗,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氧化鐵等等,這些知識并不會都講到,因為每一種物質(zhì)都可能與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不同而化學反應,教師不能一一講到,但并不意味著考試不會考。所以需要學生相互之間不斷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更多的知識,在保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去利用實驗驗證理論。下課就埋頭于題海的學習方法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可能會鞏固課堂上學過的知識,但是,自己鉆研的程度遠遠不及小組合作進行學習得深入,而且合作學習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論知識,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能夠在考試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反之,只掌握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懂得發(fā)散,化學考試時就可能會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將課本上的理論轉(zhuǎn)化為實打?qū)嵉膶嶒灛F(xiàn)象
化學、物理等學科是最注重實驗的,因為這兩門學科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或者是與實驗相關的,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以及時間壓力都導致教學過程中嚴重缺乏實驗時間,而近幾年的高考越來越注重實踐方面的考查。所以,在日常備戰(zhàn)高考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注重實踐學習,注重理論知識的轉(zhuǎn)化。前文提到過,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那合作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手里的學習資料也都大不相同,高中階段的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安排學習任務,教師只要將日常必需的工作做好,不給學生額外的壓力就可以。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人在學習上都有為自己爭取學習實踐的權利,所以,在學習上每個人都會以自身的利益出發(fā),如果幾個人的學習情況差距很大,那這樣的合作就是不協(xié)調(diào)的,對促進學習是有缺陷的。
因此,在合作小組的分配上,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陌才牛献鲀?nèi)容教師可以給出意見,但主動權還是在學生手上,讓學生自己選擇。理論的轉(zhuǎn)化就是將課本中學習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驗,學生根據(jù)考試要求的形式,小組間進行分工,有人負責寫實驗設計方案,有人負責寫器材,在整理出一套具有科學性與安全性的實驗方案之后,交給老師,讓老師進行指導。高中的實驗室都有基本的實驗器材,可以找出專門的某一節(jié)課,教師帶領學生到實驗室,將每一組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實踐,實驗設計等事情都是需要學生課下自己抽時間進行的,教師給出具體的實驗時間,學生在這段期間進行準備,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分工,進行實驗設計,不僅加深了理論知識的理解,更有助于鍛煉實踐能力,重要的是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驗證學過的理論知識,這對于化學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三、課下作業(yè)的布置要遵循實踐性原則
高中的學習模式就是課上學習,課下或者是晚自習寫作業(yè),有些學生奮筆疾書,可是最終寫的東西是否能夠真正理解,是否能夠有效就不得而知了。在我看來,對于化學學科,課下作業(yè)的布置不能一味的讓學生做題,這樣沒有實效。高中課程很緊,學生一般是利用課下時間寫作業(yè),那化學學科就要少布置書面作業(yè),而是多布置一些實踐探究題,讓學生進行探究,進而提高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單純的書面作業(yè),去做一些實驗題,并不是最佳方法,建議學生能夠就一道實驗題進行探究。題目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題目,學生可以進行交流,進行查閱,根據(jù)一道題目,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題目,這樣一道題目的效果遠遠超過十道題目。所以,課下作業(yè)的布置也要進行創(chuàng)新。
總而言之,化學學科還是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注重實踐方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