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梅
【關鍵詞】 新課改;英語教學;培養(yǎng)興趣;技能;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81—01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受到新課程改革的感染和熏陶。在筆者看來,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它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它提倡建設性學習,交流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而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zhàn)。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他們作為英語初學者,是懷著對好奇與興奮的心情投入到未知語言的學習中來的。他們對學習過程或學習活動本身最感興趣。在日常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課堂中過于強調虛假情景的創(chuàng)設
在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chuàng)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產(chǎn)生了虛假的情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基本能利用學生原始的自然興趣,像學生的大朋友一樣,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看得見景,聽得見音,并親自參與表演和交際,使語言在交際中習得,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但是這種原始的自然興趣是很容易被消磨掉的。很多教師抱著在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學習英語的期望,其實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是不切合實際的。在40分鐘的英語課上,教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huán)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練習面面俱到,加上課文朗誦,情景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
二、應試教育與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矛盾
考試的指揮棒何時不放下,教師的心就會始終緊繃著??荚嚦煽兪冀K是所有教師心中無法言喻的痛,領導會用考試成績評價教師,家長也要看到試卷上學生得了多少分,而這些造成的最嚴重的后果便是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圍繞考試題型講課。遇到勤奮好學的學生還好,那些接受能力本來就差,連漢語都學著吃力的就可想而知了。農村小學生信息閉塞,不善言辭,口語能力差。就連平時讀單詞、讀句子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口頭表達了。因此,差生影響了整體的分數(shù),成了老師心里的結。而這一切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顯而易見,更無興趣可言。
三、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即使不經(jīng)過特殊的學習照樣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英語不同于漢語,“不學習語言規(guī)則、不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詞匯,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目前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匯,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提示或圖片說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于小學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guī)則訓練,不熟悉詞匯的拼寫規(guī)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并成了小學生學英語的瓶頸。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yǎng)持久的興趣。
四、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不能只靠游戲
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yǎng)學生持久的興趣。學生的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yǎng)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guī)則,并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模仿的機會,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yǎng)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
以上是筆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幾點反思。筆者堅信:無本之木,只能曇花一現(xiàn),無源之水,只能激蕩須臾。筆者一定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反省自己,總結經(jīng)驗,爭取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完美!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