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淋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眾多城市新區(qū)不斷崛起,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公共雕塑在其中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一件好的公共雕塑作品帶給城市的不僅僅是美化環(huán)境,對于城市文化發(fā)展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公共雕塑;城市文化;人文思想;關照大眾
21世紀是一個設計的世紀,在網(wǎng)絡信息與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今天,一切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都將發(fā)生改變。環(huán)境雕塑也不例外,特別是大型雕塑。一個好的藝術構思只有和設計結合起來,才能發(fā)揮出它應有的魅力和功能作用。 一般說來,大型環(huán)境雕塑的設計是最難的。同時,它又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雕塑家藝術才華的最好空間。大型雕塑往往是通過招標形式來選擇方案,一般大型公共雕塑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充分肯定人的行為和精神,展現(xiàn)人的道德和價值觀念基礎上的。人文思想所表現(xiàn)的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精神財富。公共藝術中那種崇高的人文價值觀和民族創(chuàng)造意識,正是大型雕塑在設計中所尋求的藝術魅力的“軸心”,雕塑在空間、形體、材料和色彩上的種種造型手段無不圍繞著它運行。當今社會時代和歷史的要求從另一個角度看雕塑賦予了公共藝術更高的價值標準,大型環(huán)境雕塑絕不僅僅是一件在空間中單純的“存在物”,它所包容的設計思想和文化信息是藝術表現(xiàn)的核心。
2.強調城市文化觀
一個城市無論大小,必然有其自身發(fā)展的歷史文脈,即使是經(jīng)過移民遷都的新城區(qū),也不會忘了老祖宗。這種潛栘默化的浸潤構成了它獨特的風景線?!八囆g源于生活”同時也源于現(xiàn)實,源于歷史。大型雕塑強調城市文化是設計的前提,城市文化包括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民風民俗文化等等。一個城市的外部形象除自然外首先是由建筑和雕塑構成的,了解了這一點,設計才上升到一種高度。
3.關注公共雕塑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狀況
一個設計師如果不對設計現(xiàn)場有充分的了解,光靠靈感是難以沒計出成功的方案的?,F(xiàn)場考察要求對環(huán)境的建筑形式、主要人流及主要視點、交通線路等有所認識,從而對未來的設計在高度、體量、材質與色彩上有一個模糊的輪廓。
4.收集雕塑的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主要包括當?shù)厝宋沫h(huán)境、歷史文脈、遠景規(guī)劃等,力爭設計出獨特的、有象征意味的設計方案。
5.造型力求簡潔,結構要牢固
在室外環(huán)境中,“建筑是合圍的空間,雕塑是伸展的空間”。這話沒錯。但在大型超高雕塑中(15米以上),其伸展度應該是有限的。-—般來說,雕塑的懸挑部分不能超過5—8米,造型要和結構工程帥密切配合,有的可以采取金屬拉索和合理的支撐。雕塑做得越大,越要具備豐富的建筑知識?!叭诵偷袼芙ㄖ⌒徒ㄖ袼芑边@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6.注意雕塑的抗風抗震
人型雕塑的設計一般會遇到雕塑面積過人,體積過重的問題。發(fā)計中可以考慮雕塑的多體塊處理,還可以設計導風口,以減少風力對雕塑的影響。
7.避免雕塑表面大面積的不平整
大型雕塑一般采用金屬加工,雕塑的平整度是目前城市雕塑巾加丁技術的難點,在設計中可以利用分縫處理,金屬折板,減少人工鍛造的痕跡,同時應用氬弧焊和激光焊(切割)等多種技術來完成。
理查德·塞拉被譽為現(xiàn)代主義重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之一。雖然他的作品有雕塑、錄影藝術及繪畫,然而最著名的還是他以極簡練的設計、用銹蝕鋼材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他的作品《傾斜之弧》(圖2-18),是一件極少主義的雕塑作品,以長達36米、高5米的巨型尺度,將紐約曼哈頓區(qū)聯(lián)邦辦公大樓廣場強行阻斷,而廣場以前曾是舉辦爵士音樂會、群眾集會和午飯時間簡短的社交活動的場地。公眾認為《傾斜之弧》不僅侵犯了他們的權利,而且人格也受到了欺辱。自作品立起那天起,公眾抗議聲就從未間斷,市民對市政當局和作者本人反復提出要求,最后以訴諸法律、強行拆除而告終。在這里,藝術家的自我意識表現(xiàn)為將自己的概念強行加給公眾,公共藝術的目的性失去,而作品體現(xiàn)的對強權的批判意識轉換成了對公眾日常生活的限制,它生硬的,與社會語境脫離的,與公眾的意志相背離,最終公眾拋棄了它。公共藝術時代的藝術家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先知,他們是生活的參與者。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里藝術家如何給自己定位呢?著名解構主義大師??乱苍S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示,他說:“知識分子的角色并不是要告訴別人他們應該做什么。他們有什么權利這樣做?想想兩個世紀以來知識分子竭力表達的那些預言、承諾、指示和藍圖吧,那產生了怎樣的后果,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了。知識分子的工作不是改變他人的政治意愿,而是要通過自己專業(yè)領域的分析,一直不停地對設定為不言自明的公理提出疑問,動搖人們的心理習慣、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拆解熟悉的和被認可的事物,重新審查規(guī)則和制度,在此基礎上重新問題化,并參與政治意愿的形成?!惫驳袼艿脑O計就像所有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沒有一定之規(guī),但它具有可遵循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按照設計的客觀規(guī)律歸納的設計活動所具有的依據(jù)和遵循的基本法則。只有遵循這些原則,所創(chuàng)作的公共雕塑才能夠成為設計合理、符合公眾審美要求和社會文化要求的藝術品。
最后,公共雕塑應該弱化了藝術家自我意識的藝術。在人類文明歷史的長河中,雕塑這一藝術門類源遠流長,那些大型室外雕塑幾乎同建筑物一樣,成百上千年地屹立在那里,反映著歷史的足跡,被人們稱作“石頭的歷史”。雕塑是以三維空間的形式,并用堅實的物質材料構成的,其形象的實體性以及形體的物質性,可以與建筑藝術等同。但建筑不具有造型性,建筑藝術不可能表達具體的概念,雕塑藝術卻可以通過自身的“造型”處理,典型地再現(xiàn)生活,可以把外部空間環(huán)境所要表達的主題從一般概念上升到具體的思想。這就是雕塑同建筑長久以來相互結合的基本條件和保證。大型空間雕塑是指在城市廣場、交通大轉盤、大型綠化空間里的雕塑。除環(huán)境對其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外,在設計規(guī)范上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參考文獻:
[1]孫珊,胡希佳,王衛(wèi)華編著,公共藝術,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03,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