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珍
【摘 要】寫作不僅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這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值得思考且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下面,筆者主要對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興趣 素材積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1
作文是小學語文學習中要求最高的模塊,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困難、最害怕的學習內(nèi)容之一。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處在基礎階段,有限的詞匯量導致寫好作文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對于老師來說,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學生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師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多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分析事物,記錄生活中的有趣點滴,仔細品味寫作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
寫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寫作的素材大多數(shù)都是發(fā)生在學生周圍的事情,因此要讓學生學會把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與自身的想象結(jié)合在一起,用合適的文字表達出來,繼而寫出具有意義的文章。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要求小學生不僅要掌握課本上的內(nèi)容,同時也要積極拓展課外知識,多閱讀課外書。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作文比賽或者朗誦比賽,增加學生之間的活動交流,老師也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與學生交流一些自身的經(jīng)驗,課后注意對學生寫作時遇到的困難進行及時地解惑。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把寫作當作自己的一個愛好,那么寫作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知識儲備不多的小學生來說,僅僅是寫完一篇作文就是一個巨大的任務,更不要說是寫出非常好的文章了。由于寫作的困難,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寫作,從而對寫作沒有興趣,學習寫作便會變得更加的困難。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先就要扭轉(zhuǎn)學生認為寫作很困難的錯誤思想,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呢?
首先,在平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每天寫一篇簡單的日記來記錄一天之中與同學、老師或者家人一起經(jīng)歷或者遇見的有意義的事情。學生交上來的作文中,老師在上課時可以選取寫的較好的作文閱讀出來表示贊揚,以此激起學生的寫作動力;對于寫作較差的學生老師選取一些優(yōu)點對其表揚,期望他下一次能夠更好。還可以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分享,增加信息量,讓學生在互相分享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其次,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比如春游或者秋游,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鞏固了學生對于課本上的知識。比如課文中學習到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出游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特意帶學生去看荷葉,讓他們對于這句詩有具體的印象。而且適當?shù)恼n外活動有利于學生的性格培養(yǎng),不要讓他們“死讀書,讀死書”,見識的多了,那么寫作也就更加的容易。在游玩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寫出一篇游記,比如記錄在游玩時遇見的一片草坪、一棵桃樹或者一條小溪,這樣的寫作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非常簡單好寫的。這樣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方法無疑是非常有效的,從平時的日常寫作積累、老師的鼓勵,漸漸的寫作文就變得簡單了,學生也逐漸對寫作有了很大的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要從真實生活中出發(fā),不能只是一味講道理,要舉一些例子使文章變得生動起來。在寫作中素材積累很重要,如果學生素材的積累太少就會限制寫作范圍,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小學正是學生對世界充滿許多好奇和未知的階段,此時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多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己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對于世界的了解。學生身邊的朋友、親人、老師等對象是小學生最常見的寫作題目之一,那么就可以寫生活中的趣事,還可以是對某個人的感情等等。老師要注意把寫作教學生活化,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寫作教學變得生動,讓學生學會通過書寫真實的生活來表達真實的情感。
讀是寫的基礎,寫作以讀為前提,只有學生讀得多了,見識多了,才能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廣泛閱讀不僅僅能積累寫作的素材,更有利于學生語言的表達,多讀一些名著,多了解一些名人事跡,不僅僅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在寫作時也可以作為素材運用其中。所以老師要適當?shù)南驅(qū)W生推薦一些小學生能夠閱讀的書籍,也可以推薦好的作文書,讓學生多多感受寫作表達的不同方式,從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不僅課外閱讀要加強,課文的閱讀也不能忽視,老師在講解時要運用一些有趣的例子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更加容易理解吸收,不僅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要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印象深刻。在書中看到的精彩片段或者名言要謄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單獨閱讀記憶,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繼而提高自身作文的內(nèi)涵。讀得多了、積累多了,久而久之學生文章中的內(nèi)涵便會充實起來。
三、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寫好作文的一大重點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特色,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在平時積累閱讀素材的時候,容易形成固定的寫作模式。此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同一個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拓寬寫作思路,不要給學生定好作文的框架格式,教學生怎么開頭,怎么結(jié)尾,要讓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比如描寫“我的同桌”時,可以從同桌的長相去描寫,也可以描寫同桌的性格,還可以寫與同桌經(jīng)歷過的有意義的事情,各個角度寫出來的作文都有不同的感覺。從仿寫文章段落到形成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展開學生的想象能力,想的有多深,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就有多少自己的特色。
避免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雷同,降低文章的可閱讀性。學生在寫作時找不到可以下筆的地方就會寫出一些虛假內(nèi)容,比如寫好人好事時,總會寫成雷鋒范文,沒有一點自己真實的想法在其中,作文也就變得枯燥乏味。老師要及時批改作文,讓學生在老師講解時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錯誤之處,在下次寫作時不斷的改正。在教導學生寫作的時候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不同的調(diào)整,及時了解學生寫作上的困難并給予幫助。
總之,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要避免向?qū)W生灌輸自己的思考和寫作方式的現(xiàn)象,老師要盡量以學生的思維去考慮,讓學生積極的參加學?;顒樱c學生老師積極討論交流。多閱讀書籍,增長見識;多記錄佳句,體會語言魅力;拓展思維,增加文章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