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亞玲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要遵循孩子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選取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孩子們美育和審美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我們的美術教師積極探索美術教育的藝術,使孩子們喜歡美術課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學好美術知識和形成初步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動手畫畫等能力。本文從情景創(chuàng)設藝術、材料運用藝術、課堂示范藝術等方面論述了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一些思考和舉措。
【關鍵詞】小學美術 教學藝術 情景創(chuàng)設 材料運用 課堂示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90
小學美術對于小學生的美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等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這門學科沒有納入到升學考評中,因此很多學校并不是很重視這門學科的教學,很多美術教師也不是很重視這門學科的教學,就更談不上去探索教學方法來提升這門課的教學質量了。鑒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我們美術教師有必要探索一下美術教學的藝術。
一、重視美術教學中情景創(chuàng)設的藝術
在很多學科教學中,都比較重視情景教學,因為它比較生動直觀。但是,在美術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情景教學都管用,我們運用情景教學也要注重其藝術性。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高雅的藝術作品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它讓年齡尚小的小學生覺得生疏;韻味深刻的藝術作品難以讓學生有共鳴。這時,我們需要一個載體,在藝術作品和小學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它就是有趣的活動情境。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展開美術欣賞課堂活動教學,引導學生以感性的方式,與欣賞對象產生情感上的溝通與共鳴,使學生走近審美對象,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如,教師播放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并投影展示四幅作品,提示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背景中靜靜地欣賞與分享美術作品的魅力。教師適時提問:看了這些作品你們有什么感覺?
誰能找一找,哪些是大師的作品,哪些是小朋友的作品?哪位同學能說說理由?在教師的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最終才找出大師的作品,教師適時地告訴學生這兩幅畫的作者是畢加索。這時學生也有想法了,他們積極地通過校園網提供的資料以及自己課前所了解的資料,對畢加索的繪畫風格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深入地了解他們以前難以理解的抽象繪畫,由此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認為這歸結于教師對導入這節(jié)課的活動情境的設置。
二、重視美術教學中材料利用的藝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我們會普遍運用材料,這就需要講究如何利用材料,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美術。小學生興趣的穩(wěn)定性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單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會使他們感到乏味,降低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鮮性和獨特性,引發(fā)學生興趣。要積極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去聯想和制作,逐步養(yǎng)成從多思路創(chuàng)作作品的好習慣。如學習《裝飾畫》一課,有的學生帶來了麥桿、稻草、麻繩、鵝卵石,有的帶來了匾、貝殼,紐扣、啤酒瓶,有的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瓣、花生殼、廢紙板……通過粘貼制作,一個個別具風格的裝飾畫就這樣誕生了。又如第五冊《植物籽粒拼圖》的教學,提早讓學生收集各種植物籽,包括小的飾品(紐扣、珠子等)。在教學中,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貼圖片,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善于選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增強“變廢為新”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把生活中常見的廢紙板制作成個性化的鏡框、小畫夾等手工作品;并且還可以啟發(fā)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這張廢紙板,如用彩繪的形式、水粉畫裝飾的形式、線描的形式。作為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所學知識的滾動性,培養(yǎng)孩子把書本知識用“活”的意識,把課堂上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如上《植物寫生》這堂寫生課時,發(fā)給孩子不同的植物種子寶寶,讓孩子們當一回農民伯伯,體驗植物寶寶生長的樂趣,并且要求孩子們把每個階段植物的不同變化描繪下來。這就是生活中的美術,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體驗和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又發(fā)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覺悟。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讓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讓我們的美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著美術帶來的魅力,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三、重視教師課堂示范的藝術
對于孩子們來說,示范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示范教學能夠給孩子們最直觀和最直接的啟迪和影響。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課堂示范的時機等示范藝術?!處熣n堂示范的內容與形式有了恰當的安排,示范的時機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形式,示范的時機不對,仍然會阻礙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曾在書上看過一位教師上《夢中的我》,開始用動畫導入,引出“夢的話題”,然后引導學生追憶“夢中的我”,最后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經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引導、挖掘,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他們爭先恐后地用語言、動作來描述自己夢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鳥一樣在藍天上自由自在飛翔。到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時,教師說:老師昨天做了一個有趣的夢,說給你們聽聽,好嗎?(教師講述自己的夢,同時出示描繪“夢”的范畫,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要實現夢想必須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師引導學生評析范畫,指導學生描繪“夢中的我”。很顯然,這節(jié)課學生的作品全是“教師的夢”。
美術課堂中教師示范時機往往是因課而異的。如曾看過一位低年級教師這樣示范:老師最喜歡“多啦A夢”了(在黑板上畫出“多啦A夢”),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領嗎?你還想賦予它一些更加神奇的本領嗎?生1:成為大廚師。師:好,老師給它帶上廚師帽。(教師示范:畫上帽子)生2:成為歌手。師:不錯的想法。誰愿意幫“多啦A夢”手上畫個話筒呢?(學生畫,教師幫助修改)生3:成為超人。師:這個想法太棒了。你會給“多啦A夢”穿上超人的斗篷嗎?(學生畫)……這里的教師示范猶如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學生技能與情感的火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教無定法,但有常法。這就是說,教學的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積極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只要我們用心去學習和探索,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美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