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義
【摘 要】本論文探討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設置的著眼點。在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有效的課堂提問,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過程處于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給課堂教學增添神奇的魅力,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 有效提問 著眼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0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而課堂提問是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提問過多,學生忙于應付,以簡單的集體應答取代深入的思維活動;有的提問流于形式,重結(jié)論,輕過程,甚至用優(yōu)生的思維代替全班的思維;有的隨意性較大,學生“啟而難發(fā)”,使課堂提問成為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甚至不良提問。有效的課堂提問,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過程處于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的狀態(tài),給課堂教學增添神奇的魅力,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如何有效地設置課堂提問,結(jié)合本人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語言精練,指向明確
要使教師的課堂提問有效,首先要做到問題指向明確。提問針對性強,不能不著邊際、過于空泛,使學生不知從何作答。每一問題,都要精心設計,或引起注意,或突出重點,或激發(fā)思考,努力做到必有所為。教師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關(guān)鍵點和重難點來提問,針對學生困惑的地方設問。提問時要注意表達準確,語言精練,通俗易懂,有的放矢。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上課伊始,教師提問“圓錐與我們學過的圓柱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由于問題指向明確,學生就能圍繞問題的指向進行觀察、操作、思考得出:相同點是它們的底面都是圓形,不同點是圓柱有兩個底面,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而圓錐只有一個底面,上面是尖尖的點。接著教師追問:“圓錐與圓柱有沒有聯(lián)系?”這些問題指向明確,單刀直入,學生能針對問題主動探究積極地投入到數(shù)學學習中去。
二、設置懸念、誘發(fā)思維
問題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起點。課堂的設問不時為問而問,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在提問時追求“短平快”,只求形式的熱熱鬧鬧,而沒有實在的思考價值。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特點與所確定的目標選擇問題,精心設計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與主動性。有效的問題提出要給學生造成心理的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性而達到求知的目的。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教師分別做了“一個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卡片,任意取一個三角形露出一個銳角部分,然后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這就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如果露出的部分是一個鈍角或是一個直角你又如何判斷呢?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后,教師又提問:“為什么都是露出的一個角,有的可以直接判斷,有的不能直接判斷呢?”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這個問題的提出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探討主題深處,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在這樣的情境設置下提出問題,通過對一些有思考價值問題的思考開啟學生的心扉激活他們思維,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設計有度,把握難易
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度,以激起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思考。提問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學生就會卡殼,答不上來;過低,學生就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起不到思維訓練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科學適度,課堂提問要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讓學生有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的懈怠。要基于考慮學生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使問題適合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基礎;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在考慮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同時,使學生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即教師要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只有提問設計有度,才能達到以問促思,以問促學。
四、學會等待,留有時間
有許多教師習慣于采用“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等簡單而不必思考的問題,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整齊又熱烈,但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也有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往往在提出問題后就立刻讓學生作答,忽略了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在教學中,教師要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問題的設置應疏密相間,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節(jié)課不能提問不斷,每一個提問后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以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對問題考慮的全面周到。因為學習是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過程,學生解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經(jīng)過一個思維過程,沒有充分的感知和足夠的時間,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到位,猶如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收獲不大。心理學研究表明,課堂提問一般有兩個最重要的停頓,即“第一待等時”和“第二待等時”。所謂“第一待等時”是指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能馬上重復問題或請同學回答;“第二待等時”是指學生回答后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評價或提出另一個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問后學會“耐心的待等”,要給學生一個“緩沖”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及時評價
尊重每一位學生。只有充分尊重學生,學生才能夠積極思維、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起來。也只有如此,課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可以是強化正確,糾正偏差,激發(fā)熱情,提高效率。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作好及時、客觀、正確的評價,教師的評價一定要以指導、鼓勵為主,教師不能切忌隨意一路唱“贊歌”,諸如“很好”“你真棒”“你真聰明”等,或模糊的回答:“好的”“嗯”。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應及時給予肯定,再問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想法”;當學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確,教師要肯定正確的部分,而后探問其他同學“有什么補充或建議”;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可用婉轉(zhuǎn)的語言采取探問、轉(zhuǎn)向或重新設問等教學處理策略,也能讓回答錯誤的學生“體面”地坐下;當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預設不一致時,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接納學生的新觀點,讓學生的智慧火花盡情綻放。
總之,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思路、啟發(fā)學生思維,有效的提問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調(diào)整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有效的提問可以使課堂實現(xiàn)師生互動、師生交流和生生互動的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雙主”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