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劉詠春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地朗讀“學盲文”部分重點語段。
2.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他傳的文體特征,初步感悟海倫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以及她對生命的熱愛。
3. 了解表達順序,了解引號用法,感受精妙比喻、含蓄表達等語言藝術(shù)。
【教學重點】
品味關(guān)鍵詞句,初步感悟海倫的不屈不撓,體會語言文字是如何表情達意的。
【教學難點】
體會海倫對生命、對世界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 文體導入,對比激疑
1. 板書課題,指導:“勒”的第8筆是橫,第9筆是豎。
2. 這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通常寫名人的生平事跡,自己寫的叫自傳,別人寫的叫他傳,這篇課文屬于他傳。
3. 師生交流海倫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根據(jù)“雙目失明”和“雙耳失聰”展開想象,體會海倫的不幸;學生提出心中的困惑。
【設(shè)計意圖:他傳,學生之前很少接觸,對其特點沒什么認識。了解他傳的特征,意在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注文體的閱讀習慣。閱讀需要真問題驅(qū)動。海倫的輝煌成就和萬分不幸形成強烈反差,學生頓生困惑,閱讀欲望已被點燃?!?/p>
【評析:從文體入手,緊扣文體特點開展閱讀,這是有效閱讀的一個重要的策略?!?/p>
二、 自讀反饋,整體感知
1. 出示自讀要求:
(1) 帶著問題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圈出提示寫作順序的文字?/p>
2. 學生根據(jù)要求初讀課文。
3. 檢查自學效果。
(1) 讀準字音。
出示:
脾氣暴躁猛然醒悟吮吸甘霖
摸出了血一一包扎花瓣散落
重點指導多音字的發(fā)音。
(2) 教學“躁”和“燥”。
學生用比較偏旁的方法區(qū)分“躁”和“燥”。
教師在橫格中范寫“脾氣暴躁”和“干燥的海綿”。
學生臨寫,要求:行款整齊,姿勢正確,有一定的速度。
(3) 理解“吮吸甘霖”;了解“盲文”。
出示: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
師:句子中的“吮吸甘霖”是什么意思?
出示:
盲文圖片。
師:這就是盲文,由一個個凸起的點組合而成,靠手的觸覺來閱讀,電梯按鈕上就有盲文。
(4) 交流課文的寫作順序。
(5) 把人的一生寫在一篇文章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課文詳寫了哪兩個典型事例?
【設(shè)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在閱讀中應(yīng)當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讓學生圈畫提示寫作順序的文字,正是為了促使學生沉潛于文字,去搜尋判斷表達順序的依據(jù)。高年級寫字,要求學生做到“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師的范寫和學生的練習均使用橫格,評價時將速度作為一項重要指標?!捌ⅰ弊值?0筆和第11筆容易誤寫為一筆,“躁”和“燥”,字形易混,范寫“脾氣暴躁”和“干燥的海綿”具有教學價值。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選取典型材料和有詳有略的寫法,確實意義非凡?!?/p>
【評析:第一教時的讀學,讀好書、寫好字,了解作者的表達順序仍然是主要的學習內(nèi)容。但在高年段的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年段閱讀的要求,應(yīng)該有所側(cè)重。周老師在寫字指導中注重指導學生“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在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表達順序時,根據(jù)文體特點,抓典型材料的選取和詳略得當?shù)谋磉_等,就是體現(xiàn)了課標對高年級學生的要求?!?/p>
三、 品讀詞句,感悟人物
1. 他傳通常會對人物做出評價。瀏覽課文,找出概括評價海倫的一句話。
師:“不屈不撓”怎么理解?
2. 海倫不屈不撓到什么程度呢?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表現(xiàn)海倫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語句。
3. 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畫句子。
4. 學盲文這部分中,你們畫出了哪些句子?
5.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預設(shè)1:
出示:
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
師:這一句是寫沙利文老師的,你從哪兒讀出海倫的不屈不撓?
學生討論。
師:看似寫沙利文老師,實際是寫海倫,這種寫法叫側(cè)面描寫。
預設(shè)2:
出示: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師:這一段文字從正面描寫海倫。文中并沒有出現(xiàn)“不屈不撓”這四個字,你們從哪些關(guān)鍵詞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屈不撓?
學生找出“不分晝夜”、“拼命”、“不停地書寫”、“如饑似渴”、“摸出了血”等關(guān)鍵詞。
師:從這些關(guān)鍵詞中選一個來交流感受,你選哪一個?
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受,重點引領(lǐng)學生品讀比喻句的表現(xiàn)力和“摸出了血”的畫面感。
師:沒有出現(xiàn)“不屈不撓”這類字眼,卻處處讓我們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撓,這就是語言的含蓄之美。齊讀這段話,讀出海倫的不屈不撓!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 海倫不屈不撓地摸盲文、拼單詞,學到了這些方面的知識:
出示:
閱讀、書寫、算術(shù)、用手指“說話”
師:怎么理解“用手指‘說話”?
師:學盲文那么艱辛,海倫卻如饑似渴地學習,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學會閱讀,我就能。
學會書寫,我就能。
學會算術(shù),我就能。
學會用手指“說話”,我就能。
學生從中自主選擇一句,說出海倫的心聲。
師:大家的發(fā)言說明一點:學盲文的過程就是海倫認識世界、融入世界的過程!
【設(shè)計意圖:學生尋找評價人物的句子,進一步認識他傳的文體特征。聚焦“不屈不撓”這一關(guān)鍵詞,畫出表現(xiàn)海倫不屈不撓的語句,水到渠成地明晰教學內(nèi)容,對文本作出合理取舍。品讀過程中,引領(lǐng)學生感受比喻、含蓄等表達藝術(shù),初步領(lǐng)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學盲文那么艱辛,海倫卻如饑似渴地學,為什么?這個問題不解決,學生對海倫人物形象的理解就難以深入。設(shè)計想象海倫心理活動的言語訓練,能夠化解學生心中的疑團,巧妙地將感悟人物和言語實踐有機融合?!?/p>
【評析:閱讀教學,如何處理好文本內(nèi)容與文本形式的關(guān)系?這是許多老師的困惑。周老師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做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結(jié)合。本課中理解內(nèi)容的核心點是不屈不撓,怎么理解人物的“不屈不撓”?周老師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感受,透過標點符號去感受,透過朗讀、想象、表達等語文學習方式去感受。這樣的教學,文本有了溫度,有了溫情,有了溫馨。透過文本,孩子的頭腦中會立體地展現(xiàn)出一個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人物形象?!?/p>
四、 咀嚼景語,升華感悟
1. 引讀第5自然段,引出海倫描繪想象世界的文字。
2. 出示:
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
師:讀著這動人的筆調(diào),你能感受到什么?
組織學生交流。
師:這么多美好的情感都濃縮在這動人的景物中,這也是語言的含蓄之美!讓我們在音樂聲中有滋有味地讀,讀出海倫的快樂與幸福,讀出她對世界、對生命無限的熱愛!
配樂,學生朗讀。
【設(shè)計意圖:在感受海倫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的基礎(chǔ)上,再讀這一段文字,學生在思考中品茗海倫的優(yōu)美筆調(diào),走進她豐富的情感世界,體會那一份不屈的情懷,仰視那一個高貴的生命,在濡染精神的同時再次感受語言文字的含蓄之美。】
五、 總結(jié)課堂,閱讀延伸
1. 同學們,以后再讀他傳,要關(guān)注——典型事例、人物評價,這篇課文詳寫的兩個典型事例是——學盲文、學說話,這兩個事例共同表現(xiàn)海倫的——不屈不撓。
2. “學說話”部分又是怎樣表現(xiàn)海倫不屈不撓的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
3. 課后閱讀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你的生命一定會有一個嶄新的開始!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板書,從文體、文本和人物三方面總結(jié)課堂,整體回顧,加深印象。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既是根據(jù)文中人物拓展延伸,又是由相關(guān)文體拓展延伸,具有雙重價值?!?/p>
總評
《海倫·凱勒》是一篇人物傳記,但很多老師在教學時未有明確的文體意識,只是把其當做寫人的記敘文來教,導致課堂缺少靈動與特色。周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從文體入手,循著文體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理清文本脈絡(luò),感受人物品格,從而既得“意”又得“言”。
一、 借助文體,激發(fā)興趣
上課伊始,周老師明確地告訴學生,今天所學的是一篇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有自傳和他傳。《海倫?凱勒》屬于他傳。這樣的導入旨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因為讀人物傳記,于小學生而言還是第一次,在他們的心目中,人物傳記似乎是大人閱讀的文本。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與少年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內(nèi)心都有一種被認可,被視作“大人”的愿望。周老師借助文體的課堂導入一下子契合了學生的心理,學習閱讀,學會閱讀成了學生們迫切想做的事。
二、 借助文體,理清脈絡(luò)
“把人的一生寫在一篇文章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周老師通過這樣一個問題的設(shè)計將學生的視野從內(nèi)容理解轉(zhuǎn)向表達的關(guān)注。作為語文科的學習,我們不僅需要關(guān)注課文寫了什么,更要關(guān)注的是課文怎么寫的。
周老師圍繞文體,巧妙設(shè)問,點撥探究,步步深入,文本的寫作脈絡(luò)就在這讀讀議議中被學生領(lǐng)悟到了:作為傳記類文
體,重點是要寫好人物的典型事例。聚焦到本課,作者選取了四個事例:生病、學盲文、學“說話”、奉獻,但詳寫了學盲文、學“說話”,略寫了生病、奉獻。這樣的詳略安排,其目的是突出典型事例。
三、 借助文體,感悟品格
在研究“學盲文”這一典型事例時,周老師同樣以文體切入。借助人物傳記的另一個特點——“對人物作出評價”,引導學生瀏覽課文,找出概括評價海倫的一句話。學生很快聚焦到“不屈不撓”這一關(guān)鍵詞。周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通過品詞品句品標點,通過想象、說話,通過感受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等體會海倫“不屈不撓”品格和文本“意在言外”的含蓄之美。
文體是文本的客觀存在。不管你看到與否,它都在那兒。作為一個老師,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發(fā)現(xiàn)文體,使其在教學中發(fā)揮獨特價值!
作者簡介:
周飛,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青劍湖學校教師,市小學語文教學能手,市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獲江蘇省第十二屆“藍天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多篇教育教學文章發(fā)表于《江蘇教育》《小學教學設(shè)計》等刊物。
劉詠春,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揚州市勞動模范,寶應(yīng)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