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物流集團北京有限公司 王榮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馬潔 李郭記
?
日批次管理在第三方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案例研究
招商局物流集團北京有限公司 王榮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馬潔 李郭記
摘 要:隨著精細化管理要求的提升,貨主企業(yè)的批次管理需求在發(fā)生變化,從以往的月批次向日批次管理轉變。本文結合實例,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在批次管理需求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倉儲貨位整改規(guī)劃、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施及出入庫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的三步解決方案,進而分析了整改后的影響。期望對同類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實施日批次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批次管理 精細化管理 第三方物流
伴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時期,物流行業(yè)發(fā)展也進入“增速有所放緩、質量快速提升”的“物流新常態(tài)”時期。第三方物流服務質量的要求逐步提升,精細化管理程度不斷加深。在此背景下,面對貨主企業(yè)批次管理要求的升級變化,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必須認真研究新的需求特征,積極改良服務方案,支撐客戶企業(yè)的管理升級。
1.1案例背景介紹
ZL集團有限公司的業(yè)務范圍從糧油食品貿易、加工起步,產業(yè)鏈條不斷延伸至種植養(yǎng)殖、物流儲運、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質能源、品牌食品生產銷售以及地產酒店、金融服務等領域,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打造核心競爭能力,為利益相關者創(chuàng)造最大化價值,并以此回報全體客戶、股東和員工。通過日益完善的產業(yè)鏈條,ZL形成了諸多品牌產品與服務組合,品牌與服務鑄就了ZL高品質、高品位的市場聲譽。YT公司作為一家專業(y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è),自2003年起開始運作ZL旗下的食用油項目,當時主要承接ZL某糧油工廠的干線運輸業(yè)務。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YT公司與ZL的合作項目已經拓展到全國16個城市的倉儲、干線運輸、市內配送,合作區(qū)域范圍占到全國地域的五分之三。
1.2實施批次管理的意義
ZL旗下的食用油系列產品在其整個生產制造、銷售和物流的過程中執(zhí)行批次管理的方式,即從原材料投入到交付出廠的整個生產制造過程中、從產品出廠到銷售的整個倉儲與運輸配送過程中,均按生產日期的先后劃分貨物批次,批次編號在全過程中貫穿使用。搞好批次管理,一方面能確保產品在生產、銷售全過程的有據可查,尤其對于有產品質量追溯要求的糧油類商品,批次管理是普遍要求的一種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能更方便地支持倉儲環(huán)節(jié)的先入先出,避免臨近保質期的貨物上市銷售,確保在銷商品的質量與ZL品牌聲譽。
2.1批次管理的需求升級分析
ZL物流項目運作前期,ZL物流管理體系內食品安全管理實施標準為月批次管理,即生產日期在當月之內的都可以認定為一個批次。例如,2015—1—2生產的一級大豆油及2015—1—23生產的一級大豆油在生產入庫及中轉入庫時都可以認定為2015—1批次。實施月批次管理的主要依據為食用油保質期較長(一般為18個月),同時商品流通速度較快,在銷售和倉儲出入庫中按月批次實施先入先出能基本保證商品的可銷售日期,對倉儲面積、出入庫效率及運輸追蹤管理的要求都不太高,有利于節(jié)約物流成本。
然而在項目運作后期,隨著ZL內部管理體系的變動及精細化管理、貨品追蹤管理的升級要求,ZL物流管理體系要求其全國生產工廠及物流倉儲供應商能夠在工廠生產入庫與出庫、中轉庫的入庫與出庫、運輸到達全環(huán)節(jié)做到日批次的管理要求。日批次就是以天為單位劃分商品批次,同一天生產出的產品為一個批次,一個月內最多就存在31個批次,這使得物流倉儲管理的難度大幅度增加。
2.2日批次給第三方物流帶來的挑戰(zhàn)
ZL實施日批次的要求對為其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YT公司前期專門指定給ZL項目的庫區(qū)是平面庫,僅按貨品品類進行了貨區(qū)的劃分,貨位管理不精細,不足以支撐執(zhí)行日批次后更細致的儲位分配。
第二,YT公司的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原有的貨品檔案中雖然有批次號的屬性,但鑒于ZL食品油的出入庫頻率較高,在庫周期不長,月批次的在先進先出策略實施中的約束作用不明顯,且與貨位的對應關系不嚴格,無法支持升級到日批次管理后的先入先出。
第三,YT公司先前針對ZL食品油的出入庫操作受月批次的影響不大,基本上入庫時不需要做特別的貨位安排,而出庫時也很容易進行先入先出的判斷。執(zhí)行日批次管理后,原有的出入庫流程則無法確保先入先出。
3.1倉儲物理貨位的重新規(guī)劃
實施日批次管理,首先是要將現有庫房的庫區(qū)和貨位進行物理劃分,按托盤尺寸規(guī)劃貨位尺寸,原則上,不同批次的貨物不能碼放在同一個托盤(即貨位)上,因而可能帶來貨位占用的增加。為保證充足的庫區(qū)面積,需要將平均在庫量按日批次重新測算所需貨位數。貨位劃分完畢后,根據四位編碼規(guī)則對每個貨位進行唯一的編碼。對于平面庫,還需要對地面噴涂貨位線與貨位號碼(如圖1所示)。
圖1 ZL倉庫圖
3.2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改進實施
在倉儲貨位重新規(guī)劃完畢之后,需要按照物理貨位編號在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進行相應的貨位分區(qū)與規(guī)劃工作(如圖2所示)。
接著,需要在系統(tǒng)中對原庫房的現有ZL食品油庫存信息進行統(tǒng)一調整。具體做法是先調整實物,即將貨品從月批次分割為日批次后,再將單日批次的貨物移放至新劃分的貨位上去。貨位填充工作完成后,需要由倉儲管理員及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操作員聯合對貨物分布情況做一次徹底的盤點,由此生成導入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ZL食品油庫存基礎數據。這一數據必須與實際貨位的貨品存放數量完全一致,因為這涉及數據導入系統(tǒng)后期初庫存數量的準確性。庫存數據導入后的系統(tǒng)界面見圖2。
3.3基于日批次管理的出入庫流程優(yōu)化
圖2 SAP系統(tǒng)ZL物料庫存庫位分布界面
圖3 倉庫基于日批次管理的入庫作業(yè)
出入庫流程的優(yōu)化需要借助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能力,規(guī)范化日批次管理。具體流程如下:入庫時庫管員將相應的批次及入庫貨位填寫清楚;信息員根據庫管反饋單據,在系統(tǒng)內做相應的錄入工作,包括日批次信息及貨位信息;出庫時信息員根據配載要求,先在系統(tǒng)內打印揀貨單,系統(tǒng)會根據先入先出的原則,選擇最早的批次進行出庫,并制定出庫貨位;庫管員根據揀貨單上的批次要求及貨位要求,至指定貨位進行出庫做業(yè),避免人為干預作業(yè)情況的發(fā)生;在裝載完畢后,庫管員會將相應的單據反饋至信息員處,信息員根據出庫是否有甩貨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沖減工作。優(yōu)化后的標準出入庫流程詳見圖3、圖4。
圖4 倉庫基于日批次管理的出庫作業(yè)
日批次管理貫穿了從生產到倉儲、運輸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實施日批次管理的服務方案給第三方物流企業(yè)帶來諸多影響。
首先,從ZL項目上來看,從月批次管理向日批次管理轉變帶來的是庫存面積的增加。月批次庫房堆存在滿貨位的情況下,可以放置當月任意一天的批次,或幾天內的同一批次可以堆存在一起。如1000箱同類產品,分別為同一個月的5個不同生產日期,設定一個貨位可以放250箱。在月批次管理機制下,1000箱產品需要4個貨位存儲。但在日批次管理機制下,5個生產時期代表著5個批次,則至少需要5個貨位存儲。因此,雖然日批次管理對ZL項目來說是一種更精細化管理,但精細化管理的提升需要通過庫房原存儲面積的增加來支撐,代表著物流成本的增加。經過實際測算,從月批次管理向日批次管理轉換過程中,庫房面積增加了10%~15%。
其次,從月批次管理向日批次管理轉變帶來的是物流單位作業(yè)效率的下降。從入庫方面,同一車次上裝載的同一個月的不同生產日期的產品,在月批次管理機制下可以認定為一個批次。但在日批次管理機制下則要認定為多個批次,且需要裝卸人員以人工方式對不同批次進行區(qū)分,從而降低了作業(yè)效率。從庫內管理方面,日批次管理機制下貨位整理的頻率要明顯高于月批次管理機制,如果保證有效物流工作量不減,則需增加倉儲作業(yè)人員。從備貨出庫方面,日批次管理機制下需要叉車搬運貨位數量增加,需要把每個批次分層、分批地進行裝載,降低了單位裝載速度。
在國內對食品安全管理日益重視的大環(huán)境下,日批次管理是ZL項目對食品精細管理及產品質量追溯的一種必需手段。日批次管理不僅是客戶精細化管理的提升,同時也倒逼物流企業(yè)提升精細化的服務能力。雖然日批次管理機制提高了物流作業(yè)成本、降低了單位作業(yè)效率,但大幅提升了物流作業(yè)質量。
參考文獻
[1]邸銀鎖.批次管理淺談[J].電子標準化與質量,1996 (5).
[2]賀曉萌.批次管理下多品種制造企業(yè)生產流程精益化研究[J].機械,2011(10).
[3]王皓,等.批次管理在物資倉儲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14(9).
作者簡介:王榮(1978-),男,漢族,湖南人,在讀博士,就職于招商局物流集團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主要從事第三方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馬潔(1979-),女,漢族,河北人,副教授,碩士,就職于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商務管理系,主要從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李郭記(1985-),男,漢族,山東人,講師,碩士,就職于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商務管理系,主要從事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a)-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