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克芬
?
服務型政府下的公務員培訓體系
東克芬
摘要:從我國現行公務員培訓體系進行分析,論文對現行培訓體系的發(fā)展特點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現行培訓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概括,并結合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大的環(huán)境趨勢,提出了應對服務型政府建設公務員培訓體系應該注重的問題。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公務員培訓;行政倫理
一、我國公務員培訓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公務員培訓法制化建設尚不成熟
中國的公務員法制化建設起步比西方晚。2006年以前我國公務員培訓所依據的法律有《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2001年人事部制定的《2001年2005年國家公務員培訓綱要》,后者規(guī)定了公務員培訓的基本目標、主要措施和主要任務。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于2005年4月27日通過并公布,2006年1月1日期實施,改變了過去只有條例、規(guī)定、綱要的概況。但本法對相關的管理辦法、培訓施教機構的資格認定、培訓質量評估辦法等并不完善,實際執(zhí)行操作中對法律法規(guī)的理解存在偏差,做到依法培訓有一定難度。
(二)公務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由于培訓制度不完善,各管理環(huán)節(jié)缺乏配套,不少部門和單位把培訓看成是軟任務,把工作看成硬任務。[1]公務員法中規(guī)定公務員培訓情況與培訓成績作為公務員考核晉升、任職的主要條件之一,但實際操作中各任職單位對公務員培訓的重視程度因地而異,并未將公務員培訓與公務員職業(yè)規(guī)劃緊密銜接,影響參與積極性。
(三)培訓主體市場參與不足
近年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以黨校、行政學院以及各類公務員培訓中心為主體的公務員培訓形式,公務員培訓網絡已成雛形。2006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國家建立專門的公務員培訓機構。機關根據需要也可以委托其他培訓機構承擔公務員培訓任務。雖然法律允許了市場參與公務員培訓的形式,但市場參與仍屬少數群體并沒有發(fā)揮它的競爭優(yōu)勢。
(四)培訓的內容相對單一
培訓內容著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1]政府的職能為更好的適應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的民主服務意識的增長而不斷調試著自己角色,公務員角色轉變,公務員培訓是最直接方式之一。但目前我國公務員培訓缺乏對公務員戰(zhàn)略性培訓、務實性培訓,培訓缺乏靈活性,行政倫理教育并未深入。
(五)培訓反饋評估機制不健全
公務員法僅要求對公務員培訓進行登記管理而對公務員培訓后的反饋評估沒有做具體的規(guī)定,這也就導致了公務員培訓評估在制度上缺乏剛性。培訓中存在重培訓不重評估、評估手段與方法不科學、以及“評而不用”等現象。[3]我國公務員評估大多僅在培訓結束時進行相應的試卷測試,培訓對公務員的后續(xù)影響缺乏必要跟蹤評估。培訓的需求與培訓計劃缺乏并要的鏈接,培訓計劃的制定缺乏必要的需求分析。
二、我國公務員培訓體系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加大我國公務員培訓的立法建設
1、公務員培訓管理機構、執(zhí)行機構的法制化。明確規(guī)定執(zhí)行機構在培訓機構的建設、培訓教材的編寫、教學計劃以及培訓考試等相關的職責;保證市場參與主體獲得相對平等的培訓競爭地位。2、培訓內容的法制化。法律規(guī)定公務員必修的培訓內容,但應規(guī)定公務員培訓的內容應根據職位、需求等形式適時地調整確保公務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和實時性。3、培訓方式的法制化。法律應當保障公務員培訓方式多樣化的可行性。4、公務員培訓評估機制的法制化。落實各評估單位職權、責任、義務使評估主體權利的行使有法可依,認識培訓評估的重要性。
(二)提高公務員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公務員培訓的實質也是人力資源再開發(fā)的過程,所以許多人力資源管理學科中的理論亦可以應用于公務員培訓研究當中。1、明確公務員參與培訓的動機。有學者研講公務員參與培訓的動機分為6類:組織影響、人際關系、社會環(huán)境、認知興趣、職業(yè)發(fā)展、本職工作。而且組織影響與本職工作這兩類動機取向的得分最高。[4]2、根據動機分析確定對應的激勵政策,確定相應的激勵手段,提高培訓的成本-收益率。
(三)促進培訓主體的多元化
1、完善現有的培訓主體的發(fā)展。充分利用現有黨政培訓主體享有的政策與資源優(yōu)勢。2、鼓勵培訓主體市場化發(fā)展。對可由市場主體參與的培訓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培訓收益率的目的;改變培訓資金的劃撥方式,試運行根據培訓項目選擇培訓機構再劃撥培訓資金的方式。
(四)培訓內容的多樣化
1、增強公務員行政倫理教育。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時要以公共利益為中心,克己利人的公共道德精神。公務員的行政倫理缺失,為民服務意識的淡化,是腐敗高發(fā)的主要原因。2、服務行政理念教育。全球化、后工業(yè)化的背景下社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迅速增長,管理的觀念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戰(zhàn),既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都是在工業(yè)社會低度復雜性和低度不確定性條件下建立起來的,服務行政就是應這種背景下提出。[5]注重對公務員服務意識的教育和應對處理復雜統(tǒng)治環(huán)境的能力。3、注重公務員的戰(zhàn)略性教育。學會對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思考,放眼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才是好戰(zhàn)略。
(五)培訓方式的多元化
1、發(fā)揮網絡工具的優(yōu)勢。創(chuàng)建E-learning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方式的采用可節(jié)約15%-50%的費用,可使學員的學習效率提高25%~40%。[6]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的在線學習有信息傳播速度、內容更新快,節(jié)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建網絡連接等形式可以使培訓者解除更多的培訓信息。2、發(fā)揮雙講式培訓靈活性的優(yōu)點,注重案例教學。理論講述與實踐相輔相成,發(fā)揮各教師的專長,調動培訓的活力。
(六)健全培訓評估機制
1、培訓評估主體的多元化。將還應當將專業(yè)性的培訓評估機構納入培訓評估主題當中,增加培訓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2、全過程的培訓評估。培訓評估應當貫穿培訓的始終。3、完善培訓評估指標。使評估做到公平公正,這也從側面激發(fā)了公務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三、我國公務員培訓的體系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克羅齊耶認為,“社會既不是柔軟的面團,可供改革者任意揉捏塑形,也不是堅固的整體結構,必須用炸藥將其炸開,而是處在運動過程之中的整體,其間運行著巨大的能量。[7]以服務型政府建設為前提,加強公務員培訓體系的法制化建設;增加公務員參與培訓的熱情;實現培訓主體的多元參與;培訓內容戰(zhàn)略性與豐富化,行政倫理教育與為民服務的意識觀念教育;培訓方式現代化與科學化;培訓評估的科學、公正性。(作者單位:青島大學)
參考文獻:
[1]徐美珠.我國公務員培訓制度的困境及其出路[A].2006.4
[2]王樹恩,王健.關于我國公務員培訓創(chuàng)新的對策研究.[J].2010.5
[3]杜保友,孔祥利.國外公務員培訓質量評估制度的經驗借鑒與啟示——以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新加坡五國為例.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總第58期.
[4]李東科,趙柳.能力本位視角下的我國公務員培訓體系構建[J].行政與法,2007,(4):41-43.
[5]張康之.全球化、后工業(yè)化背景下的行政學主題(二)[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6]王健,王樹恩.關于我國公務員培訓創(chuàng)新的對策研究.公務員制度放談.2010,5.
[7]米歇爾·克羅齊耶.法令不能改變社會[M].張月譯.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1.3.64-65.67-68.
作者簡介:東克芬,青島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