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河
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效,但是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式的單一、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著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將對存在的問題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合作有效性的路徑進行分析。
一、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中要求教師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但是在許多音樂課堂中教師缺乏教學目標或者制定的教學目標不足。一些小學音樂教師素質(zhì)比較低,只是一味地去完成教學的任務,而缺乏教學的目標性,這就會導致在教學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達到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提高自身素養(yǎng),達到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一些思想傳統(tǒng)、年齡比較大的教師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的去接受知識,這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長久如此,會嚴重限制教學的有效性。
3.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性不高。小學音樂合唱的難度一般比較大,對于學生的素質(zhì)的要求比較高,加上一些學校音樂合唱課程沒有普及,所以為了應付教學的要求和目標,由其他科目的教師兼任,這往往不能發(fā)揮合唱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也難以達到。
4.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畏難心理。對于學生來說一般認為合唱會比較難,對學生的訓練要求與強度會比較高,這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畏難的心理,嚴重制約了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
二、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分析
1.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中,主要要求兩點:一是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二要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音樂合唱教學的方法和形式,精心地設計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合唱的積極性。要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體會到合唱的感染力,進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在合唱過程中對技巧進行引導,不斷提升演唱能力。對于音樂演唱的教學來說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進來,這對于集體的參與感和榮譽感來說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合唱過程中每一個學生掌握好每一個聲部,對于每一個聲部之間要達到統(tǒng)一性、協(xié)調(diào)性,共同把一首音樂完成出來。所以這就需要在合唱過程中教師對技巧進行不斷引導,主要包括三點:第一,要求學生在合唱中把握呼吸的節(jié)奏;第二,要求學生更好的控制氣息;第三,加強學生的音準和節(jié)奏的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
3.在合唱過程中合理利用輔助教學形式。在合唱過程中還需要利用一些輔助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器樂的利用就是非常好的輔助教學形式。在進行《送別》的演唱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器樂來輔助合唱,就能夠提高合唱的效果。
4.在合唱過程中增減一些難度性,以更好地提高合唱的水平。在合唱中往往存在許多聲部,如果將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聲部劃分不同的演唱聲部,這樣往往會存在許多困難,在合唱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所以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合唱中的聲部進行適當?shù)碾y度調(diào)整,學生在對一些聲部處理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改進,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融入合唱的學習中,以此更好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合唱過程中難度的增加和減少要符合整個合唱的要求,不能完全忽視整個作品的效果,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的作用。
在不斷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中,要認識到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合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合唱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合唱的技巧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需要合理利用輔助教學形式,以不斷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鉛山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