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必須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全面完成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小學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但如今以單純的筆試成績論學生學的優(yōu)劣、教師教的水平的做法,不利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單純的筆試,導致語文教學只在語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視了人的全面培養(yǎng),導致學生、教師片面追求高分,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因此,以改革現(xiàn)行考評制度為突破口來促進語文教學,勢在必行。
《江西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調整意見》強調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省教育廳《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進行考試測評制度的改革。為了比較科學、真實地評價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摸索出高年級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考查模式,用“等級+評語”的形式來評選學生的語文成績,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
一、考評內容——知識與能力并重
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基本技能的形成是考核的核心內容。根據(jù)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特點,選取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內容,以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綜合考評。
1.聽方面。①聽寫一段話。要求學生用筆把這段話記下來,做到完整、正確,標點使用得當。選的內容要體現(xiàn)一定階段教學要求,聽寫的材料多以口語對話,禮貌禮節(jié)的形式出現(xiàn),每次考察內容錄音播放三遍,第一遍速度稍快,第二遍稍慢,每一句話各重復一次,第三遍快速播放,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對照所做的記錄。②聽短文回答問題。老師先發(fā)題卡,然后學生連續(xù)聽短文錄音三遍,最后回答題卡中的問題。問題以填空、選擇、判斷形式出現(xiàn),如短文講了 事,主人公是 ,
原因是 ,這項考評時間集中,便于操作。
2.說方面。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要求時間4-6分鐘,普通話標準,表述清楚、流暢、聲音響亮、語態(tài)得當、生動有趣,這項考評可分階段、分組進行,也可選若干名學生當評委全班集中進行。該項內容的考查能全面地反映學生說的能力。
3.讀方面。①朗讀課文。教師指定內容(一般以3分鐘內容為宜),讓學生準備兩分鐘再朗讀,要求學生朗讀時正確、流利、有感情。②背誦課文。由學生抽簽決定背誦內容,背誦時要求學生做到準確、流暢、有感情。
4.寫方面。①抄寫一段話。教師出示抄寫內容,要求學生先默讀一遍,然后抄寫。做到準確無誤、書寫工整、按時完成。②快速作文。要求學生在40分鐘內完成一篇命題作文。做到按時完成、條理清楚、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感情真實。
二、考評方法——平時考察與階段考評、教師考評與學生自評相結合
1.平時考察與階段考評相結合。平時考查,即結合課堂舉手發(fā)言、板演、朗讀、提問等對學生進行考查。課前教師確定準備考評的學生,設計具體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考查,并及時記錄下考查結果。平時考查爭取每個學生每個學期達十次。階段考評,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階段進行考評。聽、寫考評,每月進行一次,說、讀考評,期中、期末各進行一次。每次考查和考評后,教師及時小結、指正,及時表揚、鼓勵。
2.教師考評與學生自評相結合。教師考評,既對小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力的提高,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進行考評(這種考評由平時考查與階段考評完成)。學生自評,即學生每月對自己學習的習慣做定性評定,內容有以下六方面:①能否認真聽他人說話,邊聽邊想?②能否用標準普通話與他人交談?③早上能否堅持早讀?④按時、按質地完成作業(yè)情況如何?⑤能否堅持寫日記?⑥本月讀了哪些課外書?(建議家長參與評定)
三、成績評定——等級+評語
教師對“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的考評均以“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級來評定,學期成績評定根據(jù)各單項成績最后確定。同時根據(jù)考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缺點,寫出客觀評語,表揚優(yōu)點,提出改正不足之處的方法。評語突出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狀況的反映,進步、退步、保持優(yōu)秀、保持中等,擇其優(yōu)點給予肯定。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