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萍
[摘 要]幼兒園生活課程的實施是幼教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特別是《指南》頒布以來,生活活動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我園也對生活課程的構建展開了積極的探索,梳理了生活課程的構建策略。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樹立了生活處處皆課程的理念,并能利用好生活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施教育,真正體現(xiàn)將生活融入教育,將教育融入生活,順利達成生活課程所設定的目標。
[關鍵詞]生活課程;構建;策略
《綱要》、《指南》在各個領域都強調(diào)了生活活動的價值,提倡從生活中挖掘教育內(nèi)容,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已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教學觀念。但目前,生活課程在幼兒園實施中上仍然存在一些誤區(qū),我園根據(jù)自身特點,對生活課程的構建策略展開了積極的探索,讓教學活動回歸生活,并逐步形成了“幼兒園生活活動”課程特色,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jīng)驗。
一、在多元活動中體驗生活課程
科學性、合理性、情趣性、可操作性的特點是教師解讀“生活活動”的最好起點,也是我們構建個性化生活課程的基石。我們始終堅持在精心設計的多元活動中構建生活課程。
1.新生適應周活動
每年的9月初是新生入園的關鍵期,幼兒園到處是哭聲一片。為了緩解新生的入園焦慮,我們嘗試設置了新生適應周。在原有的新生親子活動基礎上對作息安排上做了相應的梯度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六一小主人活動
節(jié)日是幼兒社會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課程的重要資源。我們在這一天,教師設計模擬小社會,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安排中大班的幼兒擔任工作人員,為小托班的弟弟妹妹服務。如美食一條街,大班幼兒在老師保育員的指導下分組,有的制作豆?jié){、泡飲料,有的包巧果,有的做手工禮物,有的在游戲活動中擔任道具整理員、裁判員等,每個人都是活動的主人,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親自參與,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學會簡單的勞動方法如擦桌子、椅子、玩具等。
3.春秋游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的春秋游是幼兒園必備的大型戶外活動,如何給傳統(tǒng)的春秋游賦予新的內(nèi)涵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課題實施以來,我們嘗試將春秋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來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城市廣場游,利用廣場下的沃爾瑪超市開展大班的超市購物活動,幼兒能學會自主購物,能按要求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物品,學會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有秩序的購物。能遵守集體活動的規(guī)則,知道保護自身安全的方法,中班參觀廣場美術館,不僅讓幼兒受到了美的教育和熏陶,還培養(yǎng)了熱愛藝術、熱愛繪畫的濃烈興趣,有助于美化幼兒的心靈和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
4.親子嘉年華活動
每年的12月31日,我們會開展親子嘉年華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活動室內(nèi)參加各類親子游戲活動后,按游戲成績獲得相應的游戲幣,然后把所得游戲幣去戶外各區(qū)購買小禮物或參加游園活動,如套圈區(qū)、甜甜零食屋、美食一條街,繪本圖書館、親子美工區(qū)、摸獎區(qū)等。培養(yǎng)孩子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在活動中學習認識錢幣,會簡單的購物計算等。
5.圣誕自助餐活動
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們體驗自助用餐的愉悅氛圍,培養(yǎng)孩子對各種食物的興趣。讓孩子們從被動地吃變?yōu)橹鲃拥爻?。通過自助餐的形式,讓孩子們從中學會自助餐的文明禮儀、遵守規(guī)則、謙讓和自我管理等各種良好的品質。自助餐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孩子們從中獲得自信、學會分享、快樂無比。
6.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為了增強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和生活自理能力,樹立責任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學期我們各年段會安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一系列的生活特色實踐活動,促使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獲得了真實情感的體驗,我們在創(chuàng)建個性與特色的過程中關注生活,并努力嘗試通過多種途徑把“生活”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這也是我們構建個性化生活課程特色最大的收獲與目標。
二、在一日生活中構建生活課程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兒從來園到離園的整個過程,主要包括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等。生活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在一日生活始終,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通過生活活動,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觀念,豐富幼兒多方面的認知經(jīng)驗。
基于此,我們對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進行調(diào)整。首先我們確定各類活動在一日活動中的比例:生活活動55%,學習6%,運動27%,游戲12%;然后,我們從課程的角度對一日生活活動的目標進行細化明確。
最后按年齡特征制定幼兒園一日作息時間表,允許班級教師根據(jù)班級實際制定班級作息時間表。
三、在區(qū)域活動中滲透生活課程
近年來,我園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區(qū)域環(huán)境,引導幼兒在自主性的區(qū)域活動體驗生活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區(qū)域活動中,游戲、實踐、操作、體驗等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主要方式。為體現(xiàn)生活課程,我們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區(qū)域時特別強調(diào),根據(jù)各年齡段孩子的能力和發(fā)展需要確定目標,投放材料,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例如;小班的孩子,剛剛來到集體中生活,他們對家庭生活非常依戀,所以小班的老師在創(chuàng)設區(qū)域時,注重的是溫馨、溫暖的感覺,她們盡量把家的氛圍帶給孩子,在生活區(qū),讓孩子給娃娃喂飯,穿衣,扣扣子,為食堂的叔叔阿姨剝豆子,孩子在游戲的同時,也提高了生活技能,體驗著勞動的樂趣。也可以讓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互相接觸、互相觀摩中逐步適應幼兒園環(huán)境并主動地融入集體生活。
此外,幼兒園為課題的研究探索特意創(chuàng)設了烘培區(qū),設備齊全,環(huán)境整潔。每周二、三上午10:00---10:40為區(qū)域活動時間,每天分組輪流開展,人數(shù)約15---20人,以便活動中幼兒操作?;顒觾?nèi)容豐富,有制作蛋撻,水餃、蛋糕、木糠杯、面包、榨果汁、曲奇餅干等,真實的生活情景,可口的勞動成果,讓幼兒學會動手操作、學會合作分享,并體驗了成功的樂趣,收獲了勞動的成果。
四、在家園共育中完善生活課程
由于不同的家長從事不同的行業(yè),具有不同的經(jīng)歷、職業(yè)特點、專業(yè)背景,本身即是一種活資源、活教具,能夠為幼兒園在資源整合和課程建設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家長作為幼兒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以及兒童日常最為主要的接觸者,對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是除教師之外最為切身的感受者。我們幼兒園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的形式,組建了“家長助教團”,協(xié)同教師共同為幼兒園生活課程建設添磚加瓦。如為了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特別是孩子們的交通安全知識,一位職業(yè)是交通警察的家長主動來給孩子們上交通安全標記課。
再如,我們的幼兒園在城郊,農(nóng)村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些班級的家長主動策劃帶孩子參與一些農(nóng)事。比如春天,家長帶孩子參與一些種子的播種、采茶葉等等;夏天,讓家長帶孩子采摘草莓、葡萄等;秋天讓家長帶孩子一起挖番薯、摘柿子等等;冬天,帶孩子們挖冬筍等等。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了四季種植的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
生活中的資源是豐富的,即包括自然資源、也包括人文資源,我們教師在設計課程還缺乏一定的能力,身邊有哪些資源可以服務生活課程的開展,這些資源可以和哪些生活內(nèi)容結合起來?這些問題還不能及時把握,我們將繼續(xù)拓寬教師思路,提高綜合科研素質,積極開發(fā)完善園本化生活課程,繼續(xù)關注生活、攜手生活,促使全園師生的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潔,《關于幼兒園生活化課程的實施》第三章.
[2] 廖莉、吳疏影、袁愛玲,《幼兒園生活活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