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琳 王應軍 王爽元
摘 要 利用海藻酸鈉-聚乙烯醇凝膠固定化水華束絲藻和硅藻土,研究不同包埋比例(即m濕藻∶m硅藻土)對COD的凈化效果,隨著包埋比的增加,包埋粒對水體中COD的去除能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當包埋比為1∶4時,凈化效果最好,對COD的去除率為86.34%。
關鍵詞 水華束絲藻;硅藻土;包埋比;畜禽廢水;COD凈化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12--02
未經(jīng)處理的畜禽廢水中有機污染負荷較高,會隨著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嚴重的污染[1]。目前,我國處理技術還不是非常的成熟,管理運行的成本很高,規(guī)?;酿B(yǎng)殖場的廢水處理還沒有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近年來,采用藻類細胞固定化技術處理污水的研究,受到國內(nèi)外廣泛關注[2]。本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條件下,固定化水華束絲藻和硅藻土對畜禽廢水COD(化學需氧量)的凈化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實驗藻種水華束絲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FACHB-1039,購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種庫,該株系是從滇池中分離、純化后獲得。實驗前2周將藻種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300 mL BG11培養(yǎng)基的500 mL錐形瓶中,置于光照培養(yǎng)室進行擴大培養(yǎng),反復接種,使之處于對數(shù)增長期。在665 nm下測其生長曲線,見圖1。
1.2 實驗方法
藻種的包埋固定化:實驗按以下包埋比例進行固定化處理,然后用注射器勻速滴入預冷的飽和硼酸溶液和質(zhì)量分數(shù)為3%的CaCl2混合溶液中固定,滴完后在4 ℃下凝膠8 h。取出顆粒用蒸餾水沖洗2次,再用0.7%生理鹽水在4 ℃下浸泡24 h,最后蒸餾水沖洗備用。實驗組設定見表1。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包埋比條件下對COD的去除效果
圖2(a)和圖2(b)為包埋組和空白組實驗在對模擬廢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由圖2(a)可以看出,在前5 d中,不同包埋比下的實驗組對污水中COD的去除呈現(xiàn)出較快的上升趨勢;通過10 d的降解吸附,去除率基本達到70%左右。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藻土比為1∶1、1∶2、1∶3、1∶4、1∶5對污水中總磷的去除率分別為61.23%、70.65%、73.24%、86.34%、78.50%。懸浮組和未加吸附劑硅藻土包埋實驗組對總磷去除率分別為78.20%和81.36%,說明同樣在包埋比為1∶4的條件下實驗組對總磷有最佳去除能力。在最佳包埋比例條件下,總磷去除率相對1∶1和1∶0實驗組分別高出9.03%和15.35%;同時,相對懸浮組高出18.52%,再次說明包埋固定水華束絲藻能極大提升其對污水中COD的去除能力。圖2(b)給出了在單獨包埋硅藻土的情況下,包埋粒對COD的去除效果。從10 d的去除試驗中可以看出,對照實驗組0∶4、0∶5對COD的去除率為30%左右,較其他對照實驗組有明顯的提升,說明了硅藻土對COD有一定吸附效果。
2.2 包埋后與懸浮狀態(tài)生長狀況研究
圖3為包埋后的水華束絲藻和懸浮狀態(tài)下的水華束絲藻的生長狀況。從圖中可以觀察到藻類在新環(huán)境中有6 d左右的適應期,在第22天左右生長達最大并開始進入穩(wěn)定期,30 d后開始衰亡。同時,被包埋的藻在最初3 d的生長量低于懸浮狀態(tài)下藻的生長量,經(jīng)過10 d左右的適應都出現(xiàn)了相對較明顯的增長,開始進入對數(shù)生長期,整個生長周期符合典型的“S”型曲線。同時,也可以看出包埋水華束絲藻并沒有對其生長產(chǎn)生較大影響,而且可以觀察到,在對數(shù)生長期,包埋組的生長趨勢明顯要稍高于懸浮組,說明經(jīng)包埋后水華束絲藻流動性減弱,加之包埋粒可能對氮磷有一定吸附性能,增快了其生長。
3 結(jié)論
包埋水華束絲藻和硅藻土在不同包埋比例下對COD有不同的吸附效果,其中在m藻:m土為1∶3~1∶4時,去除效果最好均可達到90%以上,其他實驗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懸浮藻去除率只有75%~80%。
參考文獻
[1]陳蕊,傅學起.畜禽養(yǎng)殖廢水的研究與應用[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5(增刊):374-377.
[2] De la Noüe J.,Proulxd D. Biological tertiary Treatment of Urban Wastewaters with Chitosan Immobilized Phormidium[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8(29): 292-29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