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錢
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我們否定教師一言堂,力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與學習能力的提升。于是,有教師就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認為活躍的課堂讓人感到充滿活力與生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其實,也不盡然。過分活躍的課堂看上去熱鬧,學生參與度高,而實際上他們習得的知識和能力在考試檢驗中并不理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無益的活躍情形
1.胡亂積極,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
我們可能狹隘地理解了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的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了就是素質教育,就是互動教學,其實這是片面的。如在史鐵生《我與地壇》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地壇”是深入理解史鐵生殘疾之后的狀況和對生命認識的心態(tài)轉變的節(jié)點。筆者在教學中,用多媒體展示地壇的圖片時注意到,有些學生看到圖片就對圖片進行解讀,這本是好現象;可是他們有的就是看看風景,而沒有與課文內容建立聯(lián)系,是那種有口無心的說,是那種不知道圍繞課文學習重點的談。沒有從地壇的斷瓦殘垣中看到衰敗和沒落,說不出失落沮喪意志消沉者可能感受到的景中之情。這樣的活躍和口頭表述,缺少情感和思維的融入,含金量不高。
2.打亂教學,造成教學低效
課堂活躍看上去營造了一種非常熱鬧的氛圍。可是這些積極表達的學生可能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個性思考和理解,甚至有時候影響教師的判斷與講解。教師可能因為他們的回答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重新定位,造成了教學的低效。如在《祝?!方虒W中,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寫是把握人物性格,認識其悲劇性和理解小說主題的抓手。我們重點是分析祥林嫂的眼睛,而祥林嫂的衣著往往一讀而過。但是有學生在課上說祥林嫂兩次都扎著白頭繩,說明祥林嫂還是愛整潔的,喜歡白色。如果教師不糾正,那么,其他學生就認為分析得對,而教師去解釋就影響了教師課堂的預設,不得不停下來去解釋為什么祥林嫂扎著白頭繩。如此,教學重點不突出也難以深入。
另外,有些學生的活躍有好表現的傾向,有嘩眾取寵之嫌。教師若不加以合理調控,那么,整堂課學生都在說說笑笑中度過,很難有靜下心來的閱讀發(fā)現、思考分析和總結反思。
二、揚長避短,促成和諧
課堂需要學生的參與,但那是圍繞教學重點,切實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分析鑒賞和方法獲得能力的參與。而我們也不能過分批評那些積極參與的活躍分子,影響學生學習情感。那么,怎么辦呢?
1.適當引導,圍繞學習目標而動
我們鼓勵學生在課堂發(fā)表見解,有個性地參與;更要強化有效教學意識,精心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如在《荷塘月色》教學中,我們展示荷塘月色的圖片,在學生讀圖之后,可讓他們說說自己去描述這一圖片可以按照什么順序,要對哪些事物進行描寫。如此,學生的活躍就是圍繞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活躍。而在分析圖片之后,我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認知去品讀“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兩個部分,看看這兩段如畫的描寫,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極具表現力的詞語,表現出景物的什么特點,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如此,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認知并在糾正中獲得閱讀鑒賞能力的提升。
2.動靜結合,分析、記錄并用
課堂活躍的一種表現就是課堂熱熱鬧鬧,學生卻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而學生語文能力是需要不斷積累和運用的,需要他們把不清楚或是以前沒有掌握的技法記錄下來,課上理解或在課后消化吸收。如《說書人》中“說書人”形象特點的概括是能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對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因此,教師既要讓學生去讀散見于文中的人物描寫,還要能夠從人物的身份、社會地位、思想品質、性格特點等方面進行歸納概括,這就需要學生去讀和說,更需要他們靜下心來整理。當然,教師補充的人物分析方法也是需要學生記錄下來的。
3.該放就放,課堂和諧提升教學效率
一般來說,課堂上表現活躍的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讓他們做小組合作的組長,帶著組員進行合作討論。而對一些喜歡插嘴,課上喜歡插科打諢的學生進行必要的阻止和批評也是必須的,教師將課堂放心地交給學生是以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都能有方法地獨立閱讀與學習為前提的。張弛有度、合理處理學生課堂上的活躍,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圍繞教學內容活躍課堂,要加強指導,讓聽說讀寫多樣化進行,讓學生在感知認知、體驗探究過程中學習與建構,從而實現課堂學習氣氛和諧,促成課堂的高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證大中學 (2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