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科章
摘要:當前,計算機與網(wǎng)絡逐步滲透于各行各業(yè),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貼近,網(wǎng)絡電話、智能小區(qū)、網(wǎng)上銀行逐一亮相,數(shù)字化城市、數(shù)字化地球的呼聲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使人們清醒地看到:不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技能,將難以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電腦要從娃娃抓起,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己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之一。信息技術屬于新興學科,加上各地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所以信息技術教學沒有既定的教學教法。筆者就從事信息技術教學進行的一些嘗試,談談自己的體會、心得。
關鍵詞:游戲教學法;任務驅(qū)動法;比喻法;教練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04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將逐步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學科。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其他學科教學中。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的限制,農(nóng)村中學的各方面水平與城市中學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直接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以及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同時,信息技術學科注重實踐操作,而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初中學生接觸到計算機的機會非常少(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而且還不能保證每個學生擁有一臺電腦),從而限制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那么,如何讓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更好地、更多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呢?這便成為每個農(nóng)村信息技術教師考慮的問題,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了一些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游戲教學法、任務驅(qū)動法、比喻法、教練法。
一、游戲教學法
在教學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在歡快的活動中,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到教材上的內(nèi)容,或者學到必須掌握的課外知識的教學方法。例如七年級學生,他們剛進校園時,很多學生由于生活在農(nóng)村,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首先就得讓他們學習指法。然而,學習指法又是比較枯燥的,如果直接讓學生練習,學生自然沒有興趣,而且強迫其練習必然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筆者專門下載了鍵盤指法游戲,讓學生通過鍵盤指法過關游戲的玩耍,從而讓學生對鍵盤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感到輕松快樂,并且還掌握了相關知識。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操作到電腦,筆者要求學生輪流使用,讓他們都在電腦操作中獲得學習的快樂。
二、任務驅(qū)動法
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為活動中心,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又引導學生進入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jīng)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讓學生自己試著實踐,然后根據(jù)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比如,學習WORD中圖文混排時,筆者先給他們展示了一幅圖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親節(jié)賀卡”,其中包括了圖片的典型格式應用、圖片作為背景及各種文字環(huán)繞方式。通過學生的操作,已達到筆者的預期效果,學生的思維非?;钴S,他們進行了各種嘗試,對于還沒有掌握的內(nèi)容,通過筆者的講解,他們掌握得既快又牢固,并且還能幫助其他同學快速地完成相應的任務。
三、比喻法
信息技術學科中有些教學內(nèi)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教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法進行教學,才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到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tǒng)(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jīng)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顯示出來。又如,在講到計算機的軟件與硬件的關系時,把計算機軟件比喻為人的思維,一個人沒有了思維,軀體何用;一臺計算機沒有軟件,硬件就是一堆廢鐵。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梢哉f,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亮點,在教學中可以大量運用。
四、教練法
作為實踐性與工具性特點明顯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能力,而技術能力培養(yǎng)與運動技能有類似的地方。因此,使用教練法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技能培養(yǎng)與過程方法的訓練是一種常用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而這些技能必須經(jīng)過多次練習才能熟練掌握。例如鍵盤的使用、漢字的錄入、flash工具面板中工具的應用等。因此,相當多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可采用教練法。
在具體采用教練法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操練過程中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得到有效培養(yǎng),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學方法必然具有多樣性、靈活搭配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實踐和創(chuàng)新,設計出最好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得到不斷提高。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且將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于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學習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所在,也希望上述幾種教學方法能給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帶來幫助。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尚嵇中學 5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