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 要:本文在中學語文教學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初中生的特點,以教材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為載體,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這一問題,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世界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個人需要的體驗,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一、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課堂情緒,滲透情感教育
布盧姆指出:如果學生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就能更好地學習。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導向,猶如在茫茫大海中行駛船只的指路燈塔。它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而,語文課堂教學確定合理、適宜的目標,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開創(chuàng)性,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教學氣氛,促進教學活動向高效、快速方向發(fā)展。在語文課堂目標教學中,我十分注意用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我會根據(jù)不同文體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情感促動為中心,制定出情感激發(fā)目標、情感實施目標,并使學生明確,以便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磨煉情感的成熟。
二、利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文章是人情感的流露。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情動而言形,理發(fā)而文見”。即所謂有感而發(fā)。白居易講得更明確,認為寫文作詩要做到“聲情俱美”、“情文并茂”,并強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梢娢恼露际恰坝星槲铩?,是“文”與“情”的和諧統(tǒng)一。教材中的范文無不包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遵循“文情統(tǒng)一”的原則,充分利用文章自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fā)與培養(yǎng)。
(一)走進教材,發(fā)揮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走進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體現(xiàn)的優(yōu)秀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品味詩詞字里行間的韻味,感受語言潛含的情感。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學生欣賞領略山清水碧的壯麗美景;曹操的《觀滄?!分械摹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驗作者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和宏偉抱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博大胸襟;杜甫《石壕吏》中“獨與老翁別”的感時傷世、憂國憂民;冰心的《紙船》中透出的生動細膩的念母情懷……這些都能觸及學生的靈魂深處,產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漸漸內化為學生的情操境界,啟發(fā)學生思考,涵養(yǎng)學生情感,提高學生修養(yǎng)。
(二)鉆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觸發(fā)點激發(fā)學生情感。初中語文教材蘊涵著深厚的人文精神,起著啟蒙學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十分注意把課文中那些富含情感的語句找出來,深入悟讀,讓學生體情揣意,發(fā)揮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價值,體驗人類的情感因素,從而獲得更高和更強烈的審美和情感。如著名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詩中有這樣幾句話:“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边@幾句話寫兩種不同階級的人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其中“騎”和“俯”這兩個動詞用的十分生動、形象、準確?!膀T”這個典型動作再加上“我多偉大”這個典型語言,二者連結起來,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殘暴無恥;“俯”這個典型動作再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個貼切的比喻,準確生動地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形象。兩種人對人民態(tài)度不同,而人民對這兩種人的態(tài)度也很鮮明,一個“摔垮”一個“記住”。通過對比研析,學生內心的情感自然被觸發(fā)起來,是非自明:為人民作出貢獻的人,將永遠值得并得到尊重,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將是遺臭萬年。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利用教師自身的情感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交流的活動,營造一種情感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得雙方互相走進對方精神、情感和整個心靈世界,并以此建樹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礎上,使教學能聽之順耳、理之達心、知之入腦,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境地。上課伊始,學生的情感處于蟄伏狀態(tài),需要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促使學生進入最佳情境,因此“新課導入”這一關尤其重要。實踐證明,渲染一種氣氛、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高唱一首歌、競猜一個謎、播放一段樂曲、表演一個小品、朗誦一首詩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教課文《春》,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導語: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fā),給人溫暖,給人希望。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唐代的杜甫寫下《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表n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边@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這樣以文章感情的發(fā)展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感情過程,逐步進入文章描繪的情境,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從而達到移情共鳴。
總而言之,無論從教育教學還是從語文學習等方面來考慮,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已經成為教育之本,教學之源。語文教師應堅持情感教學觀,把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各種情感資源,在充滿積極情感的環(huán)境中,教師帶著情感去教,學生帶著情感去學,讓學生隨時隨地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意志、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熏陶感染,才能把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做好,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