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麒麟
摘 要: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智慧型語文課堂不僅要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還要充分展現(xiàn)“智慧”。那么,開啟智慧型語文課堂教學就要從教學機智、因勢利導、知行合一這三方面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終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
關鍵詞:智慧;教學機智;因勢利導;知行合一
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堂要摒棄“填鴨式”“一言堂”“滿堂灌”等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展現(xiàn)充滿智慧的課堂。那么,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如何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呢?
這讓我想起葉圣陶先生所說的一段話:“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在這段話中,葉老提出的“相機誘導”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等教學理念是一致的,而“相機”兩字又告訴我們有關教師的“誘導”一定要找對時機,即要求教師能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契機教育。所以,我們在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把它當作教學原則,一方面又可以把它視為教學策略。那么,現(xiàn)在就以中國愛情教育首創(chuàng)人曾宏燕寫的《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一文為例說開去。
此文是一篇記敘文,可謂是一堂成功的“愛情教育”課。其實,學生、教師、教室,本來很平常,但當注入“情人節(jié)”和“紅玫瑰”的元素以后,卻演繹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在情人節(jié)這個并不屬于學生的節(jié)日里,年輕的學子們幼稚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當曾老師發(fā)現(xiàn)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搖曳在學生的課桌上時,她沒有指責學生,避免了其他教師看到此情此景時的“腥風血雨”,而是坦然地面對學生們給教師“精心”準備的禮物。曾老師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從“情人節(jié)的來歷”開始,與學生們進行了愛的對話。這其中沒有刻意的說教,但是愛情教育的理念卻已滲透了學生的心靈,整堂課充滿了智慧。事實證明,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達到此效果,離不開三個步驟:
第一,教學機智。課堂教學機智,《教育大辭典》定義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景,能迅速、準確、敏捷、靈活地做出判斷、處理,并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比如:在處理事前難以預料而又必須特殊對待的問題時,或者對待處于一時激情狀態(tài)的學生時,教師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1]教學機智雖然是教師面對緊急突發(fā)事件時,瞬間做出的判斷和決定,但這是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富有靈感的“智慧之筆”和“點睛之筆”。
在《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一文中,當學生給曾老師出了一個教育上的難題時,曾老師并沒有大發(fā)雷霆,責難學生,而是笑呵呵地說:“哦,你們用這么美麗的玫瑰花來裝點這節(jié)語文課,我真有點受寵若驚了。”于是,她一邊欣賞著手中的玫瑰,一邊贊嘆著“好漂亮的紅玫瑰呀!”只這一句話,一個動作,就顯出了曾老師的大智大慧。她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特殊問題時,能機智地面對,沒有批評、傷害學生,而是為課堂教學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找到了契機,充滿了智慧。
第二,因勢利導。出自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薄耙颉笔琼樦?、按照;“勢”是趨勢;“導”是引導。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要順著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規(guī)律來很好地加以引導。[2]無論何時何地,做教師的都應該因勢利導,充分挖掘?qū)W生身上的潛力,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并對學生加強認知策略的訓練與培養(yǎng),以便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中由于曾老師出人意料的反應,教室里本來緊張的氣氛一下子輕松了許多。于是,老師娓娓道來紅玫瑰的來歷以及《希臘的神話與傳說》,又由紅玫瑰的來歷講到中國的紅梅、鳳仙、紅蓮、紅牡丹等象征愛情的花朵,還由西方的情人節(jié)講到了我們中國的情人節(jié)……曾老師因勢利導,把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環(huán)又一環(huán)的知識點在恰當?shù)臅r間、恰當?shù)牡攸c講給了學生,這樣的安排不是有意而為之,但是卻比刻意安排來得更有力,學習得更妙!這恐怕就是大家常說的占據(jù)天時、地利、人和的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第三,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 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它是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 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xiàn)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tǒng)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3]所以, 教師如果能一面把書本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一面又能讓學生把學得的知識綜合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這才能稱得上好。
在《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一文中,有了教學機智、因勢利導這兩個步驟打下的基礎,要做到知行合一也非難事。曾老師在講授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不忘記教授學生屬于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當曾老師從學生們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們的心悅誠服,意味深長地說了句:“玫瑰花很美,不過,玫瑰的枝條上有刺,拿的時候要小心喔!”話音剛落,學生們會意地笑了。作為語文老師和愛情教育專家,她再一次不失時機地把這堂并不在教學計劃內(nèi)的課改成了口頭作文課,要求學生以玫瑰為話題,文體不限,就這樣又“還”給學生一份意外的“禮物”。在此,這樣的“禮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上了一堂愛情教育課,使學生受益匪淺,收到了意想不料的效果!
“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雖然是課堂上偶然發(fā)生的一件事,但是要開啟智慧課堂,作為教師就要有駕馭課堂和解決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曾老師做到了。她的這節(jié)課是充滿智慧的一節(jié)課,一方面通過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出了青春期的困惑,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的品格、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因勢利導、相機教育,而不是粗暴阻止與干涉,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自由的教育天地,激發(fā)學生的縷縷情思,無盡遐想……
但是,“相機”兩字告訴我們教師的“誘導”要抓住時機。如果教師過早誘導,學生尚未思考,無異于全盤授予;反之學生已度過興奮期,失去了學習興趣,這樣也會事倍功半。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如在學生迷茫彷徨、回答錯誤、意見相左、有所期待、情緒激動的時候,也就是當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最濃烈之時進行適當點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相機教育效果最好。
所以,語文教學不但有承擔指導學生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行藝術鑒賞的責任,有學習、掌握其語言藝術的義務,還要有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的美好和崇高,懂得其真諦和責任的智慧。最終實現(xiàn)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秦曉麗.我的課堂教學——淺析課堂教學機智[J].才智,2014,(3).
[2]孫子吳起列傳[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54.htm,2015-11-23.
[3]李 敏.如何引導學生做一個知行合一者[J].考試周刊,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