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水環(huán)
摘 要:書法教學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具有培養(yǎng)人的品格和提升多方面能力素質的作用。針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不愛學習、不會學習的現(xiàn)象以及行為習慣差、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意志品質不強等現(xiàn)狀,在中職學校開展書法教學,充分挖掘和發(fā)揮書法的教育教學功能,將書法教學與道德品質教育融會貫通,努力提高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使中職學生接受人格的培養(yǎng)和意志的鍛煉,為他們發(fā)展適應社會和企業(yè)需求的良好職業(yè)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書法教學;素質教育;中職
21世紀,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學校藝術教育得到進一步重視。盡管如此,藝術教育仍然是學校普遍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尤其在中職學校,學生文化素質低,行為習慣差,加上單一的專業(yè)教育中往往忽視了人文精神教育,忽視了“修養(yǎng)”的教育、“靈魂”的教育以及“做人”的教育,這直接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不高,難以滿足企業(yè)的需求。
古人曾說:“書雖小技,其精者也通于道焉?!边@個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與變化;小的方面則是指人類的品行、素養(yǎng)。書法蘊含許多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我們絕不能簡單地把書法等同于用毛筆蘸墨書寫漢字。在我國古代,書法早被儒家列為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才能之一,進行書法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在提到有關干部的文化素質問題時,就特別指出文化水平與書寫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書法在亞洲地區(qū)也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日本把中國書法稱為“書道”,他們認識到書法教育關系著國民素質的內涵;將書法稱為“書藝”的韓國人則視書法學習為有修養(yǎng)的人士塑造人格、陶冶性情的必修課。毫無疑義,書法教育對提高人多方面的素質具有特殊的、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在中職學校如果能夠充分發(fā)揮書法教學多重的育人功效,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投入足夠的學習和關注,將有助于多方位提高中職生的素質。
一、書法教學有利于提高中職生的文化素質
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象征,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與書法關系較大的學科有:
(1)文字學。書法以漢字為表現(xiàn)對象,漢字以線條為基本組成部分,其線條組合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為書法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表現(xiàn)空間。然而,學習書法,無論是寫何種書體,都必須掌握漢字的筆順、結構法則,必須認識字體和相關書體的關系,必須了解文字發(fā)展的歷史演變等。系統(tǒng)、正規(guī)的書法學習,能夠增長學生的文字學知識,提高他們正確認識和使用漢字的能力。
(2)文學??v觀古今優(yōu)秀的書法藝術作品,無論是甲骨文、詩詞歌賦還是格言警句、詩歌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唯美,正可謂是百花齊放,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令人心曠神怡。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是一件流芳千古的書法杰作,同時也是一篇文辭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學生在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時,不僅會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也能深受其文學內容的啟發(fā)和感染。學生通過書法臨習中的詩文抄錄,接觸了更多的名言名篇,既開闊了視野,又能更好地掌握文學常識。
(3)歷史。幾千年來,中華歷史文化不斷發(fā)展、演進,對人類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書法是中華歷史文化發(fā)展演進的特殊符號,悠久的中國歷史因書法藝術而燦爛輝煌。從古代到現(xiàn)代,中國書法藝術和中國文化同步相應,一起延綿發(fā)展,為推動民族進步,弘揚民族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因此,書法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二、書法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中職生的品德素質
(1)書法教學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格品行教育內容。字是人的第一面孔,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就是說書法是人的修養(yǎng)、風度、才情的對象化。不少中職學生寫字東倒西歪、潦潦草草、錯字連篇,除了說明寫字不認真外,還反映出他們邋遢、輕浮、浮躁的個性。早在20世紀50年代,郭沫若就十分強調學生要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習慣。我國傳統(tǒng)的書法教育強調“心正筆正”,把用筆的習慣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養(yǎng)聯(lián)結起來,要求“欲正其書者,先正其筆,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要以修身養(yǎng)性為上,做到排除雜念、澄懷靜思、虛空淡泊。在書法課上,通過書法鑒賞、書家介紹,多讓學生欣賞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愛國詩人、學者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深刻感受書法家的偉大人格,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寬容大度,以誠待人,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作風??梢姡瑫軌蚨苏说乃枷胄袨?,對學生的“潛移默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德行。
(2)書法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自立堅強的意志。學習書法更多的時間是在臨摹著名書法家的碑帖與墨跡。書法較之于繪畫沒有豐富的色彩和造型變化,單一的墨色、重復的練習容易令學習者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正是這樣的方式才使書法學習更需要意志力做支撐和依托。書法是周期較長的一個訓練項目,只有不驕不躁、堅持不懈,才能成就成才之路。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歷史上許多書法家鐘情于書藝,刻苦自勵、勤奮好學、精于筆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漢代張芝不擇紙筆,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成為了一代“草圣”;唐太宗朝夕臨摹《蘭亭序》,獲得了很高的書法造詣;智永習書“登樓不下,四十余年”,后人遍求其墨跡,踏破門檻;懷素則種蕉學書,留下了不少書法珍品。書法是集藝術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必須反復練習、持之以恒,否則難登大雅之堂。書法練習可以使學生的意志力得到更加充分的磨煉,所以學習書法能夠培養(yǎng)中職生吃苦耐勞的職業(yè)品質。
(3)書法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許多中職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做事太馬虎,不認真,不專心。中職生學習落后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學習、生活、思維習慣不佳,而糾正不良習慣,是建設中職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一大關鍵。字隨隨便便寫,很多事也會隨隨便便做,寫字的意義不在寫字本身,它關系到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由于書寫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必須端正姿勢,平心靜氣,凝神貫注,它可以改變學生的浮躁習慣;書寫需要精益求精,有助于改變學生的馬虎習慣;書寫需要持之以恒,有助于改變學生缺乏恒心的習慣……每一個不良習慣的改變,都可以重塑更健康向上的內心世界,完善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些素養(yǎng)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工作作風,使學生終身獲益匪淺。
三、書法教學有利于提高中職生的審美素質
書法是一種獨特的審美藝術,被譽為“有情的圖畫,無聲的音樂”,非常適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書法教育本身是一種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臨摹名家名作,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透過點畫、線條、結體、章法等表象的藝術美,領略其技巧、氣韻、風格、情感等所產生的內蘊美;通過比較逐步感受和領悟書法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精神層面的美。好的書法作品能使學生產生美的享受,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受到美的教育,從而形成美好的心靈。
四、書法教學有利于培育中職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中職生大多為中考落第者,他們是基礎教育中的弱勢群體,世俗的偏見,社會的歧視,使不少職校生妄自菲薄,自卑心理嚴重,內心苦悶,情緒浮躁,因此學生中發(fā)生不團結甚至吵架、打架現(xiàn)象屢見不鮮。凝神固本,靜心養(yǎng)氣是書法教育的自然追求,寫字必須專心致志,否則容易寫錯。在書法課堂上,教師利用幾分鐘播放輕柔的音樂以營造寧靜的氛圍,使學生靜下心來,進而開始引導學生練習書法,當他們凝神靜慮、心無旁騖地進入書寫狀態(tài)時,不知不覺就會進入一種無聲的時空境界,這種境界使人精神飽滿、心情舒暢??梢?,書法是一門靜修的藝術,通過靜心練字可以調節(jié)情緒,宣泄或淡化某種情感,從而達到心靈充分的自由和解放。在書法教學中讓中職生養(yǎng)成堅持練字的習慣,將有助于他們改掉浮躁習氣,從而變得沉穩(wěn),形成遇事冷靜的心理素質。
五、書法教學有助于提高中職生的能力素質
(1)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書法學習對訓練人的觀察力有其獨到之處。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學習書法者要臨摹名家碑帖就得專心讀帖,細心觀察字的整體布局和點畫結構,觀察書法家的運筆特征和方法,觀察不同字體中筆法和字法的變化,觀察各類碑帖墨跡總體的類型及神韻,從而理解和感悟每個字的內在書寫因素。在書寫過程中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就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書法“挫萬物于筆端,不拘常理常形”,它反映的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抽象的線條造型,因此,書法教學中十分重視思維的訓練,它貫穿于整個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學中思、思中學,不斷培養(yǎng)歸納能力、聯(lián)想能力和內化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其實就是運用辯證法,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在對立中求統(tǒng)一的過程。因此,學習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辯證地觀察世間萬物,客觀地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3)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書法教育中創(chuàng)作訓練是書法藝術的最終目標。書法教學從臨帖入手,學生通過完整、準確地臨摹古人碑帖,在奠定扎實穩(wěn)固的書學功底的基礎上,廣泛涉獵,兼收并蓄,汲取古人作品中的精華,允許學有選擇,學有所長,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的藝術特點和風格。這不僅是書法教學要堅持的原則,也與創(chuàng)造教育要求學生開拓思路、發(fā)展個性、有獨創(chuàng)見解的宗旨是一致的,也是研究學問有所建樹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在職校書法課堂上,發(fā)揮書法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等多重育人功效,寓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德育于書法教學之中,對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的耐性,陶冶學生的精神品格,提高中職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整體素質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并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中職生適應社會和企業(yè)需求的良好職業(yè)品質,理應成為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應該是職業(yè)中專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周鵬程.書法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生成與發(fā)展的需要[J].青少年書法(少年版),2010,(3).
[2]龐英華.淺談師范院校的書法素質教育[J].科技信息,2009,(36).
[3]蔣 勛.漢字書法之美[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