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珍
【摘 要】語文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礎課,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課。說到底,學語文其實就是學語言,其中,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學生對各科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點,閱讀教學的根本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使學生通過閱讀不斷吸收人類先進的思想,豐富自己的情感,獲得自學能力,學會終身學習。學生正是通過閱讀各種資料收集信息,接收知識,培養(yǎng)自己。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最容易體現效果的是語文課,至于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本人從十幾年的教學經歷中深感到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如果我們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在追求的過程中形成愛好,養(yǎng)成習慣。毋庸置疑,興趣的魅力是神奇的,也是無窮的,它能發(fā)掘學生內在的潛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關鍵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一)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隨著社會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我們教師可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學生在細細地聽、看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也會被教師美的情感、語調和生動的畫面所吸引。孩子們其實是很善于模仿的,教師的范讀無形中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他們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試讀。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培養(yǎng)了閱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和體現的思想內涵卻是無限的。只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從“有盡”的“言” 中領悟到“無窮”之“意”,讓學生有所得、有所獲。
(三)組織課堂游戲,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初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因此,對于故事性質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來排演課本劇,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又能使學生有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培養(yǎng)廣泛閱讀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但就目前來看,由于受網絡文化、“讀書無用論”等思想的沖擊,許多學生都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就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面狹窄、閱讀興致低落等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來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習慣: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必須要精選語言質樸生動,內容引人入勝,讓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的讀物。同時必須遵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難易適當,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
(二)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平時,我們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涉獵內容豐富、故事性強的、各類有益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軼事、科普常識、文化習俗、人文歷史、新聞報道、廣告說明等。有條件的還可以讀些原文版的簡易讀本、報紙雜志等。
三、培養(yǎng)科學閱讀的方法
要求大家從文體、文題、層次、中心、寫法及現實社會意義諸多角度去考查閱讀文章。
首先,要讀懂一篇文章,就要先審文題。文章題目在讀懂文章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或者是一條線索等等。明白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如《濟南的冬天》題目就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題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其次,閱讀文章要把握文章中心。讀一篇文章總要明白文章說了些什么,哪些是對文章內容的精練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筆閱讀,能產生認識上的飛躍。主筆一般是主旨的體現,抓住主筆,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濟南的冬天》一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多種自然景象:有靜臥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綠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紅黃藍白黑,色彩斑駁;山木水草天,多態(tài)多姿,都一一寫了進去,真是曲盡散文那個“散”字的妙處。但是它神不散,如許錯綜復雜的描寫都環(huán)繞一個主旨,即冬天的濟南那溫晴的天氣?!皽厍纭倍挚傤I全文,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作者從三個角度具體寫出濟南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一是從地理環(huán)境方面直接說明(“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二是從人們的表現、感覺、幻想去描寫(“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襯托濟南冬天的暖和安適。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北疚募床捎么朔?。冬天之精神寫不出,以人、日、山、水寫之。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睛”“溫晴”,突出了“暖和安適”的主旨,下面便重點寫了濟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氣、美景村其“暖和”,再以兩個“臥”字襯其“安適”。接下來寫水,“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真綠”“垂柳照影”,襯出暖和安道之氣氛。最后,“藍水晶”中包著“紅屋頂、黃草山……”這一整體美集中襯出“暖和安適”這一“精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我們要關注學生,就應從關注他們的閱讀開始。對學生來說,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是一種心靈的滋養(yǎng)與人格的感召,而閱讀更是一種靈魂與人格的不斷提升。讓我們的孩子去品嘗閱讀的快樂,博覽群書,感受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