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強
摘 要:一直以來,打造高效的課堂都是教師們努力的方向,文章從深刻挖掘教材,充分備課;利用現(xiàn)代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運用趣味語言,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多參與互動;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提倡民主平等;設置討論小組,拓展學生思維等六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課堂。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高效;打造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4-0290-015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場所,高中生物教師,要想使課堂教學取得高效,就必須做到:深刻挖掘教材,充分全面?zhèn)湔n;利用現(xiàn)代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運用趣味語言,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多參與互動;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提倡民主平;設置小組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等。
一、深刻挖掘教材,充分備課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前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備學法,只有課備充分了,才能上好課。對于教師來說,雖然教學已有多年,教材也沒有多少變化,但是,教學對象在不斷變化,教學環(huán)境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不能固步自封,也不允許有半點的馬虎和含糊,應具備較強的備課能力,即掌握和運用新課程標準的能力、靈活地駕馭教材的能力、與學生順暢溝通的能力、設計教學方法的能力、編寫教案和整合教材的能力。教師必須用發(fā)展的觀點來備課,在編寫教案時,要在教案的條理性、邏輯性上做足功夫,下足力氣,要花大量的時間做深入的分析。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記憶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內(nèi)容,而且教師在講授時會更深入、更全面,甚至能使學生做到當堂記住、當堂理解、當堂消化。
二、利用現(xiàn)代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口的上課手段,取而代之的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教材中較為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使那些靜止的內(nèi)容動態(tài)化,使教學場景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有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他們的參與熱情。
比如,在講述“減數(shù)分裂”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制做的課件或者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的課件,把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全部過程動態(tài)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每個時期染色體和DNA的變化特點這一重點內(nèi)容。再如,在教學中突破“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在絲分裂”的動畫,然后加以說明,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地理解并掌握這一難點。在生物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口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作為新時期的高中生物教師,我們一定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努力地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并根據(jù)生物學科的特點,拓寬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手段,讓生物課堂生動活潑,更加高效。
三、運用趣味語言,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生物教學更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熟練地運用形象、簡單、準確且富有趣味的語言(譬如幽默的語言、形象的比喻、熟知的俗語、生動的故事等)進行表述。
例如,在教學生物細胞時,教師可以將細胞比作工廠,那么,細胞核就是工廠的控制中心,細胞膜就是工廠的圍墻,而細胞器就是工廠的各個工作車間。通過生動的比喻,學生對細胞的各個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記憶也會非常深刻。再如,在教學中使用“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形容和說明“無性生殖關于營養(yǎng)生殖”;在教學ATP時,將ATP比作現(xiàn)金,將脂肪或糖類比作大面額支票,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通常使用的是現(xiàn)金交易,支票使用得較少,而細胞的主要功能是使用ATP,脂肪或糖類利用得就較少,如此教學,學生便能輕松且深刻地記憶三者的功能與區(qū)別。
實踐證明,運用富有趣味的語言,不但能夠將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形象,使原本呆板的知識變得生動活潑,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打造高中生物高效課堂。
四、開展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參與互動活動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不管在形式、數(shù)量,還是在內(nèi)容上,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實驗較過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必須高質(zhì)量地完成實驗教學,將繁雜的實驗簡單化,使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較難的實驗。
例如,臨時裝片的制作,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操作過程,教師應該讓學生多進行那些基礎技能的操作培訓。大多生物學科的教師都知道,實驗教學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化不明顯的現(xiàn)象為明顯,變以往不能做的實驗為能做,而要做到這一點,生物教師需要做深入而細致的探索與研究。
五、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提倡民主平等
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而互動的成效如何,需要看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教學活動能夠在輕松而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就比較好。試想在沉悶、壓抑的氣氛中學習,學生只能是懨懨欲睡、無精打采,這種情形下的教學能取得高效是不太可能的。所以,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想方設法為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出一種和諧的氛圍,保證課堂教學活動高效進行。
在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維護學生的自尊,要和學生平等交流,讓傳統(tǒng)的教學變成師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做到了這一點,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
六、設置討論小組,拓展學生思維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內(nèi)容是以探究的形式讓學生去學習,如果我們能合理劃分討論小組,讓學生在這個小組中通過互相交流和探討去解決這些問題,就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開展小組討論時特別要注意的幾點是:討論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必須嚴格地控制時間;必須要設置好反饋形式。
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能打破傳統(tǒng)課堂“一言堂”的模式,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開動腦筋,拓展思維,激發(fā)他們學習生物的強烈欲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只要能夠結合學生的特征,真正將新課程的理念落到實處,那么,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朱正威.辯證地應對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新情況[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9).
[2] 張海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評價理念和原則[J].生物學通報,2005(3).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