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瓊 王健
摘 要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關系的認識與評價。自我意識發(fā)展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同時又是最容易出現(xiàn)困惑的時期。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征以及存在的自我意識偏差進行解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矯正的方法,這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統(tǒng)一的自我意識,建立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 自我意識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76
Abstract Self-consciousness is one's own knowledge,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and social relation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elf-consciousness directly affects mental health. College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elf-awareness, but it is also the most prone to confusing peri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lf awareness and self-consciousness exists deviation pars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ction method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form a correct unified self-awareness, establish sound personality.
Key words self-consciousnes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包括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關系的認識與評價。自我意識是個性心理的重要結(jié)構之一,主要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diào)節(jié)三種形式。自我認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包括對自己外在形象、生理特征、人際關系以及能力的認識。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在自我認識基礎上產(chǎn)生的、自我滿意或不滿意的情緒體驗,自我調(diào)節(jié)是在自我認識和自我調(diào)節(jié)基礎上,為達到理想狀態(tài)的我而付出的努力。自我意識的成熟是人格成熟的標志。發(fā)展心理學家認為從青春發(fā)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加速期。在這期間,自我意識經(jīng)歷三個階段并逐漸走向成熟。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分化、矛盾和統(tǒng)一。自我統(tǒng)一是心理健康的最佳狀態(tài)。而如果自我不能統(tǒng)一,則會產(chǎn)生諸多心理問題,如過分自卑、自負,嚴重的情況下可能產(chǎn)生精神問題。研究表明諸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與自我意識有密切關系??梢娮晕乙庾R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1 大學生自我意識特征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這一特殊年齡階段,是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和趨于完善的關鍵時期。他們喜歡接觸新事物,善于思考,對自我的變化有著強烈的關注,他們對自我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意識方面的變化比較敏感。這個時期的個體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但還尚未成熟,容易出現(xiàn)自我認識偏差,自我認識不良,因此大學生容易產(chǎn)生自我意識方面的困惑。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學強烈關注自我形象。大學生性心理發(fā)展趨于成熟,需要與異性建立親密關系,很關注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此外,大學生對他人評價也很在意?!扮R中自我”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我們會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包括自己的外貌、行為、性格、人際關系等。通過“鏡中自我”形象的提高,可以增強自信。隨著大學生畢業(yè)人數(shù)的增多,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自我形象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與女性大學生都比較在自己的形象,并且女性更多的表現(xiàn)在外顯行為上,而男性表現(xiàn)在內(nèi)隱行為上。
(2)大學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體驗。大學生內(nèi)心體驗豐富,包括自我滿意、自我不滿意、緊張或輕松、敏感和遲鈍。大學生的自我體驗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特征與其自我意識發(fā)展不成熟有密切相關。自我認識不清楚,那么自我體驗也容易不穩(wěn)定。例如,大學生可能因為他人的正性評價而肯定自我,也很容易因為負性評價而否定自我。
(3)大學生在自我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隨著知識的積累、生活閱歷的增加,大學生對待事情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并且能夠根據(jù)結(jié)果反饋及時反省和調(diào)整行為,以達到現(xiàn)實目標。此外,大學生有了獨立意識,他們已經(jīng)不再像中學生那樣依賴和聽從父母和老師,而是一個有自己思想和獨立見解的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成人感。他們強烈要求獨立和自治,希望擺脫父母和老師的依賴和管束。
2 大學生自我意識偏差
2.1 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不統(tǒng)一
理想自我主要是指想要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現(xiàn)實自我指的是自己是怎樣的人。當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存在差距時,這種差距可以很好地轉(zhuǎn)化為行為的動力。但是如果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差距過大,即使通過努力奮斗也不能實現(xiàn)時,這種差距就會造成負面影響,產(chǎn)生自我意識的矛盾。為了擺脫這種矛盾,個體需要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即自我再統(tǒng)一。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一個“分化- 統(tǒng)一-再分化”的動態(tài)過程。當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差距過大,就會產(chǎn)生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擴張,即完全否定自己或者盲目相信自己。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恰當?shù)睦硐胱晕遥㈨樌麑崿F(xiàn)自我再統(tǒng)一是高校心理咨詢的重要工作。
2.2 獨立性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大學生自我意識有了高度發(fā)展,對待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這一時期,大學生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也很多,隨著心理的成熟,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在工作和學習中,他們希望自己做主,有著擺脫父母和老師的約束和管教的強烈愿望,希望自己能獨立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但是雖然大學生心理不斷成熟,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大學生活比較單純,社會經(jīng)驗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難時,還是需要向父母和老師求助。而且在經(jīng)濟上,沒有收入,仍然需要父母支持。所以大學生存在獨立意愿和依賴心理的沖突。
2.3 交往需要和自我封閉的矛盾
大學生內(nèi)心情感世界豐富,具有愛與被愛的需求,他們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與尊重,渴望被接納,被認可。大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這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新鮮感和好奇感,也讓他們的人際交往更加豐富。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社會支持,獲得幫助。但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對自己認識的進一步加深,他們會有自我保護意識。而且這時期的大學生自尊心敏感,在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不愿意向人傾訴,擔心別人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傷害到自尊。因此,與人交往時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反過來,自我認識的不正確,又會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產(chǎn)生負面影響。在人際交往中,自我意識障礙往往是導致人際關系問題的核心因素。自我意識障礙可能導致對自己和他人行為舉止的錯誤理解和判斷,嚴重破壞了人際溝通的基本原則。如過于自負的人,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在人際交往中看不起其他人,從而導致自我封閉,產(chǎn)生嚴重的人際交往障礙。
2.4 自我認知方面,容易出現(xiàn)片面和極端,缺乏客觀全面的自我評價
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容易出現(xiàn)偏差,缺乏客觀全面的自我評價。自我認知方面的偏差,主要有高估和低估兩種類型。高估自己是指看到自己的全是長處,看到別人的都是短處,覺得自己總是高于別人。即使犯了錯誤也傾向于將原因歸于外部環(huán)境,不會反省自己的過失。低估自己是指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夸大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表現(xiàn)為嚴重自卑。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抑郁,甚至自我毀滅或攻擊他人。
3 大學生自我意識偏差的矯正方法
3.1 正確地認識自我
大學生一直處于校園生活里,生活比較單純,而且大學生受到較高的社會期望。因此,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容易過高。同時社會經(jīng)驗缺乏,挫折容忍力較差,在遇到挫折時容易否定自己,從而導致過度自卑。所以矯正大學生認知偏差的首要因素就是矯正自我認識的偏差。首先可以通過與他人客觀的比較來正確認識自己。我們生活在社會集體中,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等特點也是在社會集體這個標準中才能比較出來。他人的評價對于我們認識自我也有重要作用。在社會環(huán)境中,他人的評價猶如一面鏡子,我們可以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即鏡中自我。通過他人的評價我們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的盲區(qū)。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講學中,可以理論和實際相結(jié)合。一方面以教師講課為主,另一方面可以結(jié)合課堂活動,如讓學生回答有關我的十個問題,包括“我的優(yōu)缺點”等問題,讓學生更好地審視自己。
3.2 積極地悅納自我
積極悅納自我是指不僅接受自己的優(yōu)點,而且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缺點。有效地控制自己,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情感體驗?!敖馃o赤金,人無完人”,每個人都存在缺點,大學生不僅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而且能接受自己的缺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生消極對待自己的缺點。而應該通過積極努力,變不利為有利,多參加自己擅長的工作,揚長避短。
3.3 學會自省,不斷調(diào)整和控制自我
《論語》里有句經(jīng)典名言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復習?”不斷的自我反省,有助于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為人處世的優(yōu)缺點,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楚,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大學生應該建立合適的理想自我。根據(j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潛能。 大學生應該有積極樂觀的認知態(tài)度,接納自己及所在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對當前的學習工作投入熱情,全力以赴,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綜上所述,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發(fā)育成熟的關鍵時期,大學生自我意識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高校教師及心理咨詢工作者應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自我意識,加深大學生對自我的了解,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diào)整和控制能力,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安徽建筑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5yx04
參考文獻
[1] 陳理.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研究綜述.大眾科技,2011.3:106-108.
[2] Hur, J.W. Kwon, J.S, Lee, T.Y, Park, S. The crisis of minimal self-awareness in schizophrenia: a meta-ana lytic review.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4.152(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