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偉
試題:電源電壓恒定為220V,燈的銘牌“220V100W”,若用很長的導線連接使燈遠離電源,此時燈的實際功率為64W,則線路上損失的電功率為 瓦?
這是就讀重點中學高二年的侄女向我請教的一道電學題。這道題目在她班級學生中的得分率約20%,而此類型題在初中物理電學中也曾出現(xiàn)過,為什么在高二年得分率還是不高呢?這引起我的思考。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們常常反映物理難學,尤其是解題難。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等因素外,筆者還認為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有很大的關系。本文通過對本試題教育功能的挖掘,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方法提出的幾點看法。
1、物理習題教學要重視物理模型的構建。
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有利于學生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問題更直觀、具體,有利于物理問題的解決。物理試題是根據(jù)物理模型編制出來的,所以解題時必須先正確還原“物理模型”,并且清晰地認識物理模型的本質(zhì)特征。
本試題關鍵在于要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提取關鍵信息并進行分析推理,建立物理模型。試題目中的“長導線”,說明導線電阻的存在,導線的電阻在實際問題中不能忽略不計;“燈的實際電功率為64W”和燈的額定功率100 W對比,發(fā)現(xiàn)燈的實際電功率變小,而燈絲的電阻不變,說明燈此時兩端的實際電壓小于220V,而電源電壓恒為220V,由此推理得出:燈兩端減少的電壓是被導線的電阻分去的。從而概括出其物理模型,即燈與電阻串聯(lián)后接到220V的電源上。建立起的物理模型將“難題”轉(zhuǎn)化為常規(guī)電學題,再選擇相關的計算公式和運用電路規(guī)律“難題”就迎刃而解。
2、物理習題教學要重視物理方法的教育。
掌握物理學方法是學好物理的保證。由于年齡關系,初中學生一般只重視物理知識的學習,并不注意物理方法的學習,這就影響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方法是溝通思想、知識和能力的橋梁,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研究物理的方法有很多,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變量控制法、發(fā)散思維法、抽象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等。
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運用物理方法,運用物理方法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物理方法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解題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試題通過比較法、分析法來構建物理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綜合法、分析法就可進行解題。
在物理教學中應將知識教學和方法教育兩個教學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在知識教學中挖掘物理方法教育的因素,有意識地貫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3、物理習題教學要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主動性、獨特性的思維方式,它能突破習慣性思維方式的束縛,使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善于提出具有新意的觀點、方法。
要想培養(yǎng)出真正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首先要有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把自己對物理問題的獨特而有效的見解和方法傳遞給學生,才能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漸進的、長期的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思維環(huán)境和條件,使學生有機會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真理的全過程,從而逐漸養(yǎng)成其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習慣,加強其創(chuàng)造性意識的培養(yǎng)。
在物理教學中,一題多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之一。通過鼓勵學生多想、善思,引導學生在比較、分析中增強探索性思考力,開拓解題思路,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本試題在構建物理模型和畫出電路圖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電功率公式P = U I 進行分析求解,也可以從能量的走向進行分析,即導線上損耗的電功率P = P - P ,還可以結合電路特點采用比值的方法( = = )進行求解。
4、物理習題教學要重視與生產(chǎn)生活的聯(lián)系。
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物理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物理。
我們要從生活中找一些學生接觸多、有親身感受的實際問題來編寫習題,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同時把枯燥的物理問題附以生活背景,使其具有生命力,這也是一種教學藝術,用這種教學藝術,把學生吸引進入物理知識的殿堂。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更加投入地去完成物理學習。
5、物理習題教學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教”是為了“不必教”,學生的“學”應該是“學習如何學習”,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主觀努力去獲取新知識和增強學習能力的一種行為變化過程。教師要著重教給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不斷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從“以老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轉(zhuǎn)變,物理教師作為教學開展的組織者,需要提供學習的素材并進行科學的引導,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需要解決的知識點和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加以解決。
本試題可以進行以下拓展:
①、在輸電的過程中導線會損耗電能,是以 形式的能量損耗。
②、遠距離輸電時是如何減少導線損失的電能?采用 輸電形式。
③、遠距離輸電通過變壓器來提升電壓,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閱有關變壓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它在高壓輸電電路中的作用。
通過試題拓展,讓學生更深體會到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的物理情景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去獲取新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知識、方法、思維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試題的教育價值,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引領學生掌握學好物理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