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文
【摘 要】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國中小學傳統(tǒng)課堂管理的優(yōu)勢和劣勢。隨后,又研究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傳統(tǒng)課堂管理的挑戰(zhàn)。雖然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管理更加符合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理想的回歸,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全盤否定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要用批判性思維看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管理。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空間環(huán)境;課堂紀律;師生關系
一、新課改前中小學傳統(tǒng)課堂管理
(一)傳統(tǒng)課堂管理的弊
教學和管理緊密相連,良好的課堂管理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課堂管理即教師協(xié)調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因素,以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韓愈所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是一種單向模式的管理,教師在課堂管理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空間環(huán)境。在中小學傳統(tǒng)的課堂上,學生的座位安排通常呈現(xiàn)出秧田形式,講臺置于正前方,這種設計模式阻礙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同時,由于學生眾多,老師不能及時關注,一些同學甚至會因此產生一些學業(yè)倦怠行為,比如睡覺,思想開小差等等。
(2)課堂紀律。在課堂紀律的管理上,一般是控制與服從,教師規(guī)定了刻板僵化的紀律準則,同時,他們并不會與學生共同商討這些準則,只要求學生絕對的遵守。而且這些準則一般都是帶有“不準”,“必須”等等字眼,這種頑固,自我,苛刻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本性的發(fā)展,使得學生更加安靜,沒有生氣。教師的管理方式只是讓學生在表面下聽從了安排,并不能真正起到控制學生的作用。
(3)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這與我們大力推崇的學生本位論背道而馳,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不關心學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按照教學進度表進行教學。同時,教師遏制那些有著天馬行空想法的學生的發(fā)展,讓其思想禁錮在搖籃里,要求學生按照固定答案記憶,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也讓師生關系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因為在課堂管理上,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不是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這也使得最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只能通過成績,并不能關注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健全狀況。
(二)傳統(tǒng)課堂管理的利
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有那么多的弊端,為什么還能存在那么久?為什么如今也有學校依然實行的是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并沒有推行新課程改革下的新型課堂管理模式?因為它也有它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是新型課堂管理所產生的效果無法代替的。
高考,多么神圣的一個詞匯,它是寒門弟子向上層階級流動唯一的機會,它是一場公開透明的考試,也正是因為它的公正性,高考學子更希望通過努力學習躍入龍門。大家努力學習,爭分奪秒,在這場戰(zhàn)役中,幫助他們最大的只有教師 。在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上,雖然它是有弊端的,但同時也正是這種傳統(tǒng)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自己所學傳授給學生,調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避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迂回前進。這難道不是高考學子想要的嗎?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課堂管理的要求
(一)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第八次課程改革(以下簡稱為新課改)更被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課改,新課改更加關注學生天性的發(fā)展,強調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由此,也對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新課改背景下課堂管理的挑戰(zhàn)
(1)空間環(huán)境。為了全面落實貫徹新課改的要求,一些學校的課堂座位設計呈現(xiàn)出馬蹄形,矩形,半圓形的排列方式。在這樣的座位設計下,有利于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教師和學生有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更好地交往,教師也不再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
(2)課堂紀律。教師不能像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那樣要求,當學生表現(xiàn)不好時,隨意懲罰。相反,在課堂紀律的管理上,教師可以采取正負強化相結合的方法,當然,強化一定要及時,否則就會失去強化的效果。如當學生在某個課堂上表現(xiàn)很好,課堂認真聽講,不說閑話的時候,教師對其的表揚一定要當場表揚,否則學生可能會忘記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從而不能使得這種好的行為得到強化。在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良好的課堂紀律不僅僅是學生的安靜,絕對服從,而是在課堂上,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同時也要求學生有極強的自控能力,因為這個時候的紀律不再是僅僅由老師的權威性來管理的,學生也需要有自制力。
(3)師生關系。在課堂管理上,師生關系恰好與傳統(tǒng)的相反。學生處于中心地位,課堂管理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這樣民主平等的關系,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優(yōu)勢互補,在課堂管理中可以發(fā)揮各自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又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三、理性看待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
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雖然有很多弊端,如消極的師生關系,刻板嚴苛的課堂紀律等。但卻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我國目前教育狀況的,甚至還有很多學校沿襲至今。作為一個理性人,我們不能一味的否定它,要肯定它在這個時期給我們帶來的成長。而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變革的本質是純粹的,它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為的是每一位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fā)展,它的課堂管理有著建設性的空間環(huán)境,溫和的課堂紀律,雙向民主的師生關系,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管理中的種種弊端。這種新型的課堂管理模式促進了課堂生長,師生共同發(fā)展。雖然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弊端很多,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借鑒意義的。在實施中,我們不妨以現(xiàn)代的課堂管理為主,讓傳統(tǒng)的課堂管理融合,滲透在其中。使我們新課改下的課堂管理走出自己獨特的現(xiàn)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