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高中生物是重要的自然學科之一,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對生物知識不感興趣,因此積極性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太過古板,缺少創(chuàng)新.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關注的主要問題.假如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能夠優(yōu)化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課巧妙地穿插文字或者其他資料圖片,還可通過視頻與PPT課件來創(chuàng)設情境,甚至可將課堂實驗以動畫的形式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如此便可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學習“細胞有絲分裂”時,因為知識點非常抽象,單憑教師口述,學生很難理解.此時教師就可將與細胞分裂相關的動態(tài)過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由此讓學生體會到細胞分裂的真實情景.另外,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還可向學生提出與細胞分裂有關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究情境,加深對細胞周期與著絲分裂等概念的理解,了解染色體、染色單體與DNA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怎樣變化的,變化中存在哪些關系等,從而合理地構建生物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
二、通過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實施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關鍵途徑就是生物實驗,實驗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等.高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實驗基礎與技能,因此教師應當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施探究性學習.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按照教材給出的實驗主題,用多種思路與方法來設計實驗,準備充足后開展實驗.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夠順利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與過程,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以“檢驗酶活性”的實驗為主題,教師在介紹酶的基礎知識時,就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都有什么?”隨后引導學生總結出影響酶活性的因素,“pH與溫度”.接著就可借助單因素變量法來設計實驗方法,如在特定的溫度環(huán)境下,改變pH,接著在pH一定的環(huán)境下,改變溫度,讓學生針對實驗的現象與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最終得出科學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實驗會出現哪些現象,最終產生哪些結果,都是未知的,這樣就能在實驗時體會到探究的樂趣.而在進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就可在掌握滲透原理的基礎知識條件下,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讓學生觀察洋蔥鮮葉片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由此得出實驗結果,得出植物細胞吸水與失水的特點.如此便可使學生順利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資料進行分析,對實驗進行設計,學生不僅掌握了生物知識,還學習到了科學的實驗探究方法,進一步掌握了生物知識,一舉多得.
三、注重生活化教育,提高教學效率
知識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引入與生活相關的案例,不僅能夠改善課堂氛圍,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還需結合生活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學習“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時,教師就可結合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如“為什么有些學生是雙眼皮,有些學生卻是單眼皮?有些學生的家長都是雙眼皮,但是她為什么是單眼皮?有些學生是雙眼皮,但是她的姐妹卻是單眼皮?”運用此種探究性情境提問,就能顧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由此提高教學效果.
而在學習“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時,教師就可引入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案例,如可以“喝牛奶前需要先吃幾口面包,還是吃面包前先喝幾口牛奶?”結合新陳代謝幾類營養(yǎng)物質的轉化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此便可提高教學效率.而當學生掌握了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知識后,教師可結合人們在樹林中晨練的現象,設計探究式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清晨在樹林中晨練是不是真的有好處?”學生思考與討論后,就可得出結論:在夜晚,植物不僅無法無法制造氧氣,反而還要經過細胞呼吸消耗掉大量的氧氣,經過一個晚上的呼吸,會使樹林中的氧氣含量下降,假如在清晨就到樹林中鍛煉身體,對健康不利.通過此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就能夠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生物知識的作用,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生物產生好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投入.
四、更新教學觀念,重視師資培訓
作為高中生物教師首先應該突破傳統(tǒng)教育教學思想的束縛,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探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讓課堂成為一場探究之旅.為了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探究性教學,教師要對教材全面研討,吃透精髓,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和理念,并深化學生認同,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對教學方法進行精心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知識,對其良好的思維能力加以培養(yǎng).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水平,具有精湛的業(yè)務能力,這和學校對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關系,學校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強化師資建設,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必要的保障.
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法,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還能夠引導學生順利掌握生物知識與實驗方法,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地位,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由此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