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璇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低年級的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然而識字教學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番嘗試。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語文》(課標本)第一至四冊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任務比較重。而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掌握字形難度最大。為了讓孩子們能快樂地、有效的、盡快地記住生字,我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我在教學《荷葉圓圓》一課時,在記“翅”字時,有的孩子說一片羽毛飛到了支的大腿上。在記“籃”字時,林進說,我用熟字換偏旁的“籃”,藍天的“藍”草字頭換成竹字頭。這時,我出示了提前準備的小竹籃,補充說,瞧這籃子,它是用竹子做的。我想通過實物展示,孩子們對“籃”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在記“蹲”字時,丹丹說,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足”字加尊敬的“尊”,就是蹲了,我還會用動作來記,話剛說完,只見她走到課桌旁蹲了下去,其他的孩子一看都明白了。說到用動作來記難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記“舞”字,這個字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難字,可盧雨晨起立說,我會用動作來記“舞”,“舞”就像一個跳舞的人,最長的一橫像伸展的手臂,下面的橫撇像抬起的右腳,最后的一豎像站立的左腳。此時,嘩啦啦的掌聲回蕩在教室里。
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他們喜歡怎么記就怎么記,肯定不會對識字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會其樂無窮,從而大大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這也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發(fā)散思維。
二、讓孩子在游戲中識字
(一)猜字謎
猜字謎是一種文字游戲,對幫助孩子記住字形有很多作用。在識字教學中,如果原原本本把字擺出來讓他們認讀,學生沒有多大興趣,而采用猜字謎游戲就不一樣了。有時我會根據(jù)字形的特點,編成謎語或兒歌,在教學中以猜謎語的方法教學生字。如,“三人同日去郊游”(春)、“不低也不矮”(高),學生興致勃勃,很快就猜出來了。有時我會在當黑板上生字隨便打亂順序鞏固后,又讓學生進行“猜字游戲”。有時我在教學完生字后,布置孩子們回家編字謎或兒歌,然后在第二天的課前三分鐘展示。這樣,由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孩子們特別愿意參與,濃厚的參與興趣中不知不覺掌握了這些生字。此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出謎語讓對方猜,有時,當學生搜集字謎、自編字謎,在收集中和讀中識字,真正實現(xiàn)樂學。
(二)對口令
學習比較難寫的獨體字時嗎,組織學生進行師生、生生之間的“對口令”游戲,既有趣,有有效。游戲方法是:老師說出一個字,學生念出筆畫筆順;或是男生說字,女生說筆畫筆順;也可以在同桌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如“女”字的筆順很容易搞錯,在弄清了它的筆畫筆順之后,我與學生來個“對口令”:師:“女”字怎么寫?生:“女”字這樣寫——撇點、撇、橫。學生邊說邊比劃,在簡單的說一說,動一動中,對“女”字的筆畫、筆順有了更深的認識,省時而高效。
(三)“過紅綠燈”
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讓學生養(yǎng)成先學的好習慣,在檢查學生的先學情況中,我設置了“過紅綠燈”這個游戲。我讓每個學生制作工具“紅綠燈”:用紅色和綠色卡紙貼在一起,剪成手掌大小的圓形,這樣就成了一面是紅燈,一面是綠燈,再用一支小棍當把手。課中,我請能力較強的同學來擔任“交通警察”,他讀到的生字中,如果會讀的就舉綠燈,不會讀的就舉紅燈,老師將出現(xiàn)紅燈的字擺在黑板上重點教學。
(四)叫號出征
孩子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我要求他們在課文后面的生字表上給每個字編上號碼,我也將我的大字卡編上號碼,然后板貼在黑板上。游戲開始了,我們的口號是:“(師)叫號出征——(生)快!快!快!我問:幾號幾號什么字?孩子們回答幾號幾號是—。叫對了前進一步,叫錯了后退一步,比誰前進的快。在小組里也可以這樣玩,學生玩的樂極了。
三、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一)在生活上識字
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學生識字的“活書”。我來引導學生留心生活的環(huán)境,處處把字識。例如,假日和家長一同上街買東西,商店里,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告訴學生,留心觀察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名稱,認出自己學過的字,讀給家長聽。不認識的字,問一問身邊的家長。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漢字,認識更多的漢字,又可讓家長高興,一舉兩得。記得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識字(二)中的《自選商場》,我讓孩子們帶來了在超市里買東西的小票、事物的包裝袋等,在小組的交流匯報中,孩子們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小票和包裝袋,讓我眼前一亮,讓孩子們產(chǎn)生了成就感,也從中認識了更多的生字。
(二)在校園中識字
漢字存在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利用語文活動課。帶著學生在校園走走,認識校名,讀讀學校十字校風,看看名人名言、各類告示牌、大隊部黑板報等。學生在快樂的參觀活動中,既認識了不少漢字,了解了校園文化,也受到了一次文明禮儀教育,激發(fā)了愛校熱情。記住班里同學的姓名,也是讓學生在校園中識字的可行辦法。我讓全班五十多個小朋友,把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互相交換,互相認識。這幾十個姓名都認識了,一兩百個字也就認識了。
(三)在家里識字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一方樂土。學生最喜歡看電視了,如能積極引導,從電視熒屏上也能認識很多字。我告訴學生:看電視時,從字幕上認一認自己見過或?qū)W過的字。這樣既滿足了看電視的欲望,又加深對多學漢字的記憶,一箭雙雕;家人看報,你也湊一份熱鬧,在一旁讀一讀;逢年過節(jié),親人發(fā)短信了,也請大人讓你讀一讀。
生活處處都是“識字本”。學生有興趣了,就會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處處留神,使識字與生活同步。
總之,在教學時給孩子營造快樂識字的空間,孩子們在游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識字。在孩子們的心間——識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