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成本與收益視角下的著作權合理使用效益研究

      2016-05-14 05:15:08李錦蘭
      現(xiàn)代情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合理使用著作權收益

      李錦蘭

      〔摘 要〕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研究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出著作權的合理使用不僅可以提高著作權人收益,而且也可以擴大作品的宣傳,增加社會公眾對著作權作品的接觸與利用,有利于社會公共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符合帕累托標準。為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制度的修訂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成本;收益;著作權;圖書館;合理使用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6-0056-04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ts and benefits,this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copyright,it pointed out fair use of copyright could not only increase earnings of copyright owners,but also expand works publicity,increased the publics contact and use of copyright works,thus it was conductive to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e,in line with Pareto Criterion.This research could b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vision of copyright fair use system.

      〔Key words〕cost;benefits;copyright;library;copyright fair use

      合理使用制度是指在特定的條件下,法律允許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權而不必征得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情形[1]。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現(xiàn)代通訊、計算機技術、云計算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人們獲取、利用、處理信息的方式方法發(fā)生了改變,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了空前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著作權法中合理使用制度所構建的作者、出版者、傳播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格局受到了沖擊。

      在微觀經(jīng)濟學中,著作權合理使用可視為是某種經(jīng)濟行為,因而可以置入成本、收益經(jīng)濟學中加以考察。綜觀國內外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的研究,多從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上進行理論探討,也有對國內外合理使用制度進行比較研究。特別是國內學者多從立法角度去研究合理使用制度的實用性與合理性,很少從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角度去分析、權衡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本文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探討合理使用給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帶來的效益。

      1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

      著作權是無形資產(chǎn),任何單位或個人可以通過直接購買、入股、分紅等方式獲得其著作權的使用權,無論是以何種方式獲得使用權,著作權的定價須以開發(fā)成本為依據(jù)。合理使用不僅可以保護著作權人收益,同時又可以有效使用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對著作權作品的需求,實現(xiàn)促進文化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優(yōu)效益。

      在微觀經(jīng)濟學中,總收益是產(chǎn)品實現(xiàn)銷售后取得的全部收入。在著作權中保留公共領域也即是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在經(jīng)濟學上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如果強制執(zhí)行著作權的成本與其價值不成比例,或者如果占用他人有價值的產(chǎn)品除了要受到法律制裁外還是成本非常高昂的,那么,該著作權的社會價值將是極小,甚至是負的,此時其收益也為負。

      1.1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給作者帶來的效益

      著作權的成本是多重的,它包括以下3種成本:①轉讓著作權的成本即交易成本。如果著作權交易成本過高,那么著作權就可能阻止對價值的變化做出最優(yōu)調整;②純利潤。超過為創(chuàng)作產(chǎn)品所付出成本的一種回報——經(jīng)濟租,又叫尋租成本。知識產(chǎn)品是有待于被發(fā)現(xiàn)的,因而著作權保護越多,則會引起尋租成本的增加,也就是由尋租所造成的浪費,從而增加了著作權的固定成本;③保護成本。知識產(chǎn)品具有公共產(chǎn)品特點,在沒有特別法律保護下,難以阻止他人的不法使用,也就是發(fā)現(xiàn)其未經(jīng)許可使用的難度加大。因而其保護成本比普通財產(chǎn)權的保護成品要高。

      1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以降低作者的創(chuàng)作成本

      著作權作品的總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變成本(VC),著作權中合理使用使得著作權人創(chuàng)作作品時,可用社會資源增加,從而減少了其固定成本(FC),當FC減少時,TC也就降低了,TC的降低則著作權人的收益就提高了。此外,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原始作品的價值,因而著作權人也能間接地獲取復制件的部分價值。如合理使用制度規(guī)定圖書館可進行少量的,非營利性的復制,這種行為通??墒乖甲髌返闹鳈嗳双@取相當高的價格,從而完全可以抵消因所出售作品復制件數(shù)量所造成的收入損失。因為如果讀者可在圖書館復制對其創(chuàng)作新作品特別有價值的章節(jié)內容,該原始作品就具有更大的價值。如禁止任何未經(jīng)授權的復制,復制現(xiàn)象仍然會存在,其復制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①復制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作者可用社會資源減少;②通過付費獲得復制權,作者的新作品的固定成本(FC)則會提高,作者創(chuàng)作新作品的總成本(TC)也就提高了。

      從根本上來說,合理使用能夠在實際上有利于著作權人,因為如果圖書館不可以向其讀者提供其館藏的復制品,則不僅減少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價值,同時也不可能為著作權人提供任何補償性收入。這樣則不符合帕累托標準,即效益的提高必須是對各方都有益。基于合理使用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并未取代原作品,對他人作品的利用既對自己有利,且對他人無損[2]。另外對他人作品的利用實際上是一種財產(chǎn)權的使用,圖書館在購買電子資源時,資源提供商往往是根據(jù)其讀者人數(shù)來確定購置價格的,圖書館如果能夠為其讀者提供復制館藏資源中部分對讀者有用內容的服務,不僅不會給圖書館增加購置成本,而且還可降低著作權人的創(chuàng)作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1.1.2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以給作者獲取超過邊際成本的價格

      邊際成本是多生產(chǎn)1單位產(chǎn)品所增加的成本(或總成本的增加額)或少生產(chǎn)1單位產(chǎn)品總成本的減少額[3]。設邊際成本為MC,TC為作品產(chǎn)量為(Q)時的總成本函數(shù),則邊際成本(MC)=TC(Q+△Q)-TC(Q),TC(Q)=FC+VC·Q,設FC=A(固定成本),總產(chǎn)量為Q,單位產(chǎn)量為△Q,單位變動成本a,則MC=TC(Q+△Q)-TC=[A+a(Q+△Q)]-(A+aQ)。如果著作權人不能收回其沉沒成本(指已經(jīng)付出的,不會因現(xiàn)在的行為而改變的成本),則作者創(chuàng)作新作品就可能受到遏制。如果用戶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時,要收取額外費用就必然減少社會公眾對它的接觸,從而使得該作品變成稀缺產(chǎn)品,這樣表面上是可以增加最先創(chuàng)造作品的激勵,但是社會收益則會隨之減少,這樣是不符合帕累托標準的。

      另一方面,從著作權人和復制者創(chuàng)作成本來看,合理使用制度有利于著作權人。設定除了罰款外,著作權人和復制者的邊際成本是相同,且X=對侵犯著作權的非法復制的罰款。則X=0,著作權人與復制者的邊際成本相同,著作權人對復制件所收取的價格就下降至其邊際成本。著作權人AC(Q)(平均成本函數(shù))=AFC(Q)(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在合理使用情況,著作權人的AFC(Q)成本減少,則AC(Q)就降低。復制者的平均成本函數(shù)為AC(Q)(平均成本函數(shù))=AFC(Q)(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X,在違反著作權情況下,則X>0,則復制者的AC(Q)(大于)著作權人AC(Q),也就是復制者比著作權人的邊際成本曲線要高,合理使用制度規(guī)定限量復制不涉及侵權,但是若違反著作權法的復制越來越廣泛,則X會增大,則復制者的邊際成本曲線將向上傾斜,這將限制復制者的競爭力,則著作權人仍能夠收取一種超過邊際成本的價格。

      1.2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給出版者帶來的效益

      出版者生產(chǎn)著作權作品的成本分為二部分:①創(chuàng)作成本,即出版者為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所花的時間精力而支付的報酬;②開發(fā)成本,即出版商生產(chǎn)著作權作品的生產(chǎn)成本,含印刷、圖書配送、廣告宣傳等費用。著作權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增加了著作權產(chǎn)品的使用人數(shù),而不會對原有的使用者帶來任何附加成本。

      1.2.1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給出版者帶來了新利潤

      出版者出版著作權人作品的成本是由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所組成。出版者出版自己原始作品的同時,也在出版由合理使用或出版許可(進入公有領域)由其他出版者所出版的原始作品的復制件,這樣合理使用或出版許可都會給出版者帶來新的利潤。因為著作權作品的總成本(TC)=固定成本(FC)+可變成本(VC),設其他可變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當出版者出版復制件(重印或再版)時,可變成本中的編校費、排版費、稿酬等比第一版時要少,這時其出版成本TC就減少了,TC的減少部分就帶來了出版者的新利潤。如浙江文藝出版社于1991年10月出版了《魯迅作品全編》(小說卷)后,分別在1995年6月、2000年再次重印[4]。圖書重印和再版是圖書出版界十分重視和關心的問題。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計劃,都要考慮重印和再版書在出版總量中的比例,凡重印和再版圖書比例高的出版社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就好,據(jù)統(tǒng)計,2013年全國重印再版圖書品種同比增長9.6%,增速較上一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5]。事實上出版者本身是合理使用制度的受益者,因為著作權中進入公共領域的范圍越大,出版者可合理使用或許可出版的作品數(shù)量就越多,而此時其需支付的版稅則為零,也就是創(chuàng)作成本為零,這時出版者將會生產(chǎn)該作品的復制件,直到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的那一點為止。據(jù)經(jīng)濟學中的最大利潤原則可知R'(Q)=[S(Q)-TC(Q)]'=S'(Q)-TC'(Q)=MS(Q)-MC(Q)=0,即MS(Q)=MC(Q)即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利潤函數(shù)取得極大值[6]。上式中MS(Q)為邊際收益函數(shù),R'(Q)為利潤函數(shù),S(Q)為收益函數(shù),TC(Q)為總成本函數(shù)。為此出版者生產(chǎn)復制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價格與邊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即是出版者的新利潤。

      1.2.2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降低出版者的出版成本

      出版物的出版成本構成由生產(chǎn)成本(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與期間費用兩部分組成。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計入某一出版物的生產(chǎn)成本,它由稿費和校訂費、各種生產(chǎn)材料費、印刷加工費和出版損失等費用組成。間接成本是指某些雖與出版物的生產(chǎn)有關,但難以明確計入某一品種而只能按一定方法分攤的成本,如編錄、營銷等費用[7]。出版者在出版作品時對作品的定價是依據(jù)創(chuàng)作成本、出版成本、營銷成本來計算的,圖書定價一般以出版物的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預期收益,且圖書定價都是在出版發(fā)行之前就做完了的,圖書的策劃到圖書的印刷,其出版成本的80%已經(jīng)產(chǎn)生[8],因而作品的價格里已包含了對不可避免失敗的風險補償即出版損失費。著作權合理使用限制了復制者復制作品時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只能是于學習或研究為目的,因而合理使用下的復制不僅不影響作者收益,而且能對原始作品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刺激潛在需求者購買該作品,增加圖書的銷售量。這樣合理使用降低了圖書的銷售成本,必然也給出版者帶來了銷售收入。如果沒有合理使用,出版者則為了保護其原始作品被復制而采取加密手段,這樣不僅使得出版者的出版成本提高,而且還減少了使用作品的人數(shù),從而降低了出版者的收益。合理使用讓出版者獲得重印、再版以往作品的權利,重印、再版圖書的制版費為零,因而其出版成本也比首次印刷時減少了。一個出版者就因為在其圖書價格中包含著一個較高比例的固定表達成本而不可能獲得補償,但是,只要該價格包含了他的邊際成本,并對其固定成本的回收做出了某種分配,那么,出版者銷售的復制件數(shù)量越多,其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也就越多[9]。

      1.2.3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降低出版者的出版風險

      出版風險是指出版社在圖書出版全過程中發(fā)生某種不利事件或損失的各種可能性情況之和[10]?,F(xiàn)代技術也降低了出版者的生產(chǎn)成本。計算機、通訊設備的普及與應用不僅降低了其保存原始作品的庫存成本,而且也提高了其生產(chǎn)復制件收益。出版者完全可以在原始作品出版后一段時間,根據(jù)市場對其原始作品的需求情況來決定其是否重印,重印數(shù)是根據(jù)圖書銷售走勢,讀者需求調查等來決定,重印時還可采用靈活機動、按需印刷、數(shù)碼印刷等方式,這樣出版者在重印時大大降低了產(chǎn)品的市場風險,使其生產(chǎn)的圖書能適應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樣不僅可降低出版風險,而且還可以快速更新原始作品,從而淘汰其原始版本的盜版復制件。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出版者出版成本的下降以及新的傳播方法,這些方面結合在一起,極大地增強了出版者從其復制件的銷售中獲取收入的能力。出版者可將眾籌引入出版行業(yè),利用網(wǎng)絡社交平臺牽引讀者,促進出版過程的進展,規(guī)避出版風險。通過眾籌以網(wǎng)絡社交的形式,及時了解其作品在讀者中的反響,編輯在做下一個作品的選題策劃、書稿組織時,能根據(jù)讀者需求進行決策,從而能降低作品策劃風險。圖書選題是成本形成的源頭,決策是圖書出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做好了選題決策,才能降低出版者的出版風險。

      2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產(chǎn)生的社會效益

      2.1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擴大著作權人作品的宣傳

      著作權人特別是學術性作者與學術性專著出版者,更喜歡其作品被宣傳、推廣,以至于在他人的作品中被引用,其作品被引次數(shù)越多,其學術成就也越大,從而為著作權人帶來的效益也越大。而知識產(chǎn)權中的合理使用可以加大著作權人作品的宣傳與利用,因為著作權是要被發(fā)現(xiàn)的,如果沒有合理使用,其知識財產(chǎn)權要被發(fā)現(xiàn)的機率就大大降低,更談不上被他人引用。

      2.2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可提高著作權人學術聲望

      學術型作者的科學研究一般都有基金資助,其學術作品即是科學研究成果。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或出版的專著是其科學研究成果之一。而其出版專著或發(fā)表學術論文不是為了獲得稿費,而更多的是科學研究工作的需要,即獲取學術聲譽,提高其學術地位,或是為了將其科學研究成果向社會公眾發(fā)布,并向社會公開發(fā)表及宣傳其科學研究成果。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術型作者還需向出版者交納一定的版面費,用于補償出版者因出版學術型作品而減少的收益,因此學術型作者是更喜歡擴大知識產(chǎn)權中合理使用范圍的,讓社會公眾比較容易地接觸其作品,從而提高其學術聲望。如隨著作者學術聲譽的提高,邀請其演講的機會就越大,其演講的收入就越多。另外,學術地位提高對其職位、職稱升遷都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出版者而言,其出版作品被引次數(shù)越高,則說明其出版作品質量越高。期刊論文的被引總頻次是評價期刊重要指標之一,是計算期刊影響因子的關鍵指標,期刊影響因子越大,期刊的學術水平越高,其影響力越大。通過圖書的被引不僅可以了解到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和學術價值的圖書,還可以窺探出各學科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學者關注的問題[11]。圖書作為科學研究中的一種學術成果,通過被引量化分析可體現(xiàn)著者的科研成果被他人認可、利用的程度及效果,反映著該書籍的學術價值及著者的學術影響力[12]。在我國的科研專家選拔、人才評定、重大項目立項或評獎等工作中,相關人員的論文及科技圖書的被引情況確實正在成為一項重要的評判指標[13]??傊瑹o論是期刊的影響因子,還是圖書的影響力與學術價值都會給出版者帶來學術地位的提高。

      2.3 著作權中合理使用有利于繼承與創(chuàng)新社會公共文化任何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都是依靠前人積累的知識作為勞動資料的,以抽象知識產(chǎn)品作為勞動對象的精神生產(chǎn)勞動,創(chuàng)作是繼承前人知識的人類認識的深化過程,作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既是作者個人的精神財富,同時又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任何一個新作品都涉及對過去已發(fā)表的一系列作品材料的吸收與借鑒,實質上是舊作品的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往往文學經(jīng)典來自于幾代人的積累。任何創(chuàng)作人時時刻刻都是在閱讀前人已發(fā)表的作品,正是因為有了著作權中合理使用,才能使得著作權人更能無需許可即從以往的作品中進行借用,而不侵犯著作權,擁有更多的可讀作品,才能在其創(chuàng)造新作品時可以合理使用以往已發(fā)表的作品,因而才可以不斷出現(xiàn)莫言等“大師”級人物,同時也才有《豐乳肥臀》等杰作的產(chǎn)生。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利用其前任作者的作品而取得“收益”,而其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又將為后任作者提供了合理使用的材料而“支出”,每一作者在合理使用中都有“收益”,同時又有“支出”,就人類創(chuàng)作活動而言,在合理使用基本規(guī)則下各方都取得效益,并不存在損害某一作者利益而增加另一作者利益的情形,因而符合帕累托標準。

      3 結 語

      從微觀經(jīng)濟學的成本、效益角度來看,著作權中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著作權人的收益,而從社會效益方面分析,可以擴大知識產(chǎn)權作品的宣傳,提高作者的學術聲譽,增加社會公眾對著作權作品的接觸與利用,有利于社會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傊侠硎褂贸浞值刈裱私灰壮杀咀畹团c社會成本最低化的法律經(jīng)濟學成本與效益原則[2],合理使用既有利于信息、知識的廣泛傳播,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2]肖勇.信息資源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法律經(jīng)濟學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4,(10):38-44.

      [3](美)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微觀經(jīng)濟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4]詹學偉.對經(jīng)典圖書再版的思考——以《魯迅小說全編》的出版狀況為例[J].出版廠商,2012,(2):28-31.

      [5]2014年中國圖書出版發(fā)行行業(yè)年度研究報告[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EcnkYfqsmmgTmW7zHcy5rI821Vmg 87xOpQOlOVb8F9EijZ8Phzs6qdXTXOZWM8YfiJqCJSG8IJCHjCDStG46 k82XKFNnM9fyWcnxo1LCkra###,2016-01-27.

      [6]李定安.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2.

      [7]翟星.出版物營銷實務[M].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10.

      [8]余海燕,出版社應建構有效的出版成本管理體系[J].編輯之友,2005,(4):28-29.

      [9](美)威廉.M.蘭德斯,理查德.A.波斯納,金海軍.知識產(chǎn)權法的經(jīng)濟結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0]王子奇.出版風險與編輯室主任[J].編輯之友,2000,(4):8-10.

      [11]蘇新寧.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被引概況分析——基于CSSCI數(shù)據(jù)庫[J].東岳論叢,2009,(7):5-13.

      [12]楊思洛,王皓,文庭孝.基于引文分析的圖書影響力研究——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0,(1):89-92.

      [13]杜娟,胡天天,潘杏梅.國內科技圖書被引查證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3):117-120.

      猜你喜歡
      合理使用著作權收益
      螃蟹爬上“網(wǎng)” 收益落進兜
      淺析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政治教學
      南北橋(2016年10期)2016-11-10 17:24:59
      數(shù)字出版的著作權保護問題研究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圖片拍攝
      信息時代圖書館數(shù)字化服務中的著作權問題探析
      從谷歌案析數(shù)字圖書館對作品的使用行為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3:30
      美味也有“著作權”
      特別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5:40:17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20:08
      2015年理財“6宗最”誰能給你穩(wěn)穩(wěn)的收益
      金色年華(2016年1期)2016-02-28 01:38:19
      彭泽县| 潜山县| 海原县| 尚志市| 钟祥市| 建水县| 田东县| 文水县| 行唐县| 安平县| 渑池县| 屏东县| 大同市| 梨树县| 龙泉市| 菏泽市| 青神县| 秭归县| 九龙坡区| 怀远县| 托克托县| 涿州市| 灵武市| 遵义县| 虞城县| 沅陵县| 佛山市| 百色市| 织金县| 泗水县| 衡阳市| 元氏县| 青冈县| 霍林郭勒市| 大同市| 巴林左旗| 嵩明县| 宜都市| 遵化市| 历史|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