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植物詞是生態(tài)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英漢民族地理、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植物詞卻有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主要介紹了英漢植物詞的文化差異,以及產(chǎn)生的原因和相關(guān)的翻譯方法。
關(guān)鍵詞:植物詞;文化差異;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
一、英漢植物詞匯文化對比
(一)文化內(nèi)涵相似的植物詞
1.百合與lily
百合在中國是一種吉祥之花、祝福之花。因其具有潔白無瑕的顏色和“百年好合”的聯(lián)想意義,因而得到了中國人民的普遍喜愛,另外,中醫(yī)認為,百合具有養(yǎng)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因此,百合也常被用作食材,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之中。
西方文化中,Lily通常象征著貞節(jié)、純真和純潔。例如,在“圣母領(lǐng)報節(jié)”的宗教圖畫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天使Gabriel手持百合花枝,奉告圣母瑪利亞耶穌即將誕生。
2.桂樹與laurel
中國文化中,桂樹象征著吉祥、美好、榮譽、驕傲。我國古代學(xué)子若是考中了狀元便稱“蟾宮折桂,獨占鰲頭”[1]。
西方文化中的laurel與中國文化中的桂樹具有基本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過去英美國家的人喜歡用桂枝編成花環(huán)戴在勇士的頭上,以象征榮譽和成功。
(二)文化內(nèi)涵不同的植物詞
1.紅豆與red bean
紅豆在漢語中又稱相思豆,通常象征著思念、愛情。這一方面與紅豆自身的特點有關(guān)。由于紅豆本身呈心形,且具有鮮艷如血的紅色,加上它那質(zhì)地堅硬的外殼,因而被人們視為堅貞不變的愛情的象征[2]。
英語中的red bean的文化內(nèi)涵受《圣經(jīng)》的影響頗深。《圣經(jīng)》中,Esau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了長子權(quán)。因此,紅豆在西方文化中象征著見利忘義、為了微小的眼前利益而違背原則、出賣他人。
2.荷花與lotus
中國文化中的荷花又名“芙蓉”,常被用來與女子的嬌美相比較。另外,由于荷花生于污泥之中而仍純潔無暇,因而有著“花中君子”的美譽。這也是荷花在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lotus象征著擺脫塵世痛苦的忘憂樹。傳說,人如果吃了他的果實,就會忘掉一切。因此,英語中的lotus有安逸、懶散、無憂慮的隱含意義。
(三)文化內(nèi)涵空缺的植物詞
1.僅在漢語中有意義的植物詞
桃花是中國一種較為常見的大眾之花。除了象征女子的美貌外還象征張揚、招惹是非。而在西方文化中peach并無特別的文化內(nèi)涵。
竹,喻指高風亮節(jié)、謙遜堅強。栗,喻指渺小的事物。蘭,喻指脫俗的高貴品格。而這些詞在西方文化中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2.僅在英語中有意義的植物詞
yew喻指不朽、哀思。很多西方國家的墓地上常種此樹。Apple喻指人和事。grape喻指和平、富饒。而在中國文化中這些詞也沒有太特別的含義。
二、中英植物詞文化內(nèi)涵差異的原因
(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
由于英漢兩個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 一種植物可能在這個國家常見, 而在另一個國家罕見。人們對于很少接觸的植物, 自然不會產(chǎn)生什么聯(lián)想意義[3]。
(二)聯(lián)想上的不同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觀的反映。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經(jīng)驗,共同感受,所以不同文化也有不少重合處。就如柳樹一詞,在中西方都有贊美女子的意思,但是在西方又象征失戀、哀傷、死亡。
三、英漢植物詞匯翻譯的方法
(一)保留形象直譯
當某種植物詞匯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文化內(nèi)涵相同或相似時,即可采取保留形象直譯的翻譯方法。例如:“Oak may bend but will not break.”可譯為“橡樹會彎不會斷?!?/p>
(二)轉(zhuǎn)換形象套譯
譯者在翻譯植物詞匯時必須注意其在兩種語言中的文化差異,并據(jù)此調(diào)整植物詞匯在譯入語中的表達方式,做到該詞語中喻體改變了, 而其聯(lián)想意義仍未改變, 從而適應(yīng)譯入語讀者的信息接受渠道。例如“As red as a rose.”譯成“艷若桃李”?!癝pring up like mushrooms.”譯成“雨后春筍”。
(三)舍棄形象意譯
當植物詞匯直譯過來很難被譯入語讀者所理解,而添加注釋不方便,轉(zhuǎn)換形象套譯又行不通時,譯者不妨舍棄原文中的植物形象進行意譯,即只譯出植物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4]。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s”譯成“掌上明珠”?!癏e is practically off his onion about her.”譯成“他對她簡直是神魂顛倒?!?/p>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漢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英漢語中都有大量的以植物為喻體的豐富詞匯,翻譯時必須根據(jù)民情風土,了解其修辭手法和喻義內(nèi)涵,并運用適當?shù)姆g技巧加以靈活處理。只有掌握了這些特點,在翻譯的時候才會做到準確、得體。
參考文獻:
[1]陳安定.英漢比較與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8(7).
[2]楊元剛,張安德.英漢植物詞文化聯(lián)想意義對比分析.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2002.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先詩.英語典故精選[M].北京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劉元萍(1990.09-),女,漢,山東科技大學(xué),英語筆譯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