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英
書籍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余秋雨曾說:“讓閱讀開發(fā)自己的生命,知識和智慧能指引我們識別美與丑、善與惡,使我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滌蕩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心靈變得遼闊而寬廣、堅韌而頑強;同時,讀書也使我們獲得一個溫煦寧靜的內心世界,以消解塵世的喧嘩與浮躁。早一天閱讀,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笔堑?,閱讀,能讓我們豐富學識,深邃思想,凈化靈魂,擺脫平庸。所以,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閱讀的作用怎么說都不為過!
“一個不重視讀書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從小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是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圣職責。書籍應當成為學生閱讀興趣的第一發(fā)源地。教師應該怎樣把學生引向這一發(fā)源地呢?
一、教師的榜樣示范,引發(fā)閱讀興趣
耳聞不如目見,兒童的舉止大多是通過模仿得來,沒有任何方法“能像榜樣這么溫和而又深刻地打進人們的心里”。教師的主體人格是榜樣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依靠自身的魅力,用智慧來吸引學生,用高尚的情操來感化學生,用身親躬行做學生的榜樣,方能使自己的教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師自身的閱讀修養(yǎng)。一個熱愛讀書的老師舉手投足間所散發(fā)的書香氣息無時無刻不熏染著孩子的心靈。老師書桌上的經典書籍成為孩子的向往;老師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的表達成了孩子真誠的崇拜;老師捧書閱讀,沉醉書海的倩影成了孩子們模仿的典范。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產生性格”。
2、教師的示范閱讀。教師有意識的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繪本故事、笑話、經典美文等讀給孩子們聽,引著他們去感受,去沉思,去討論,去理解,去發(fā)問。老師一開始就讓閱讀活動以一種愉悅,充滿趣味,富有吸引力的姿態(tài)走近學生,不僅交給閱讀的方法,更在體驗閱讀所帶來的思維和快感。
3、教師的暗含期待。每個孩子都有被認可和肯定的需要,教師利用自己在孩子心中的特殊地位和形象,通過各種有意無意的暗示和表揚,流露出對孩子的閱讀充滿欣喜和期待。老師真誠的情感和特殊方式將觸動孩子的心靈,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更能激發(fā)其在閱讀方面的潛在興趣。微笑著接受孩子們的謎語考問,耐心地傾聽、分享孩子閱讀的故事,真誠地接受孩子們推薦的他們喜歡的書籍,都會給孩子愉悅的啟示:老師喜歡我讀書,老師喜歡我讀的書。
二、家庭的陶冶教育,延展閱讀興趣
1、營造書香之陋室。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請一定為孩子準備一個書架,一張書桌,一定為孩子購買上一本心儀的好書,一定為孩子留下一方寧靜的閱讀空間,給足孩子自由閱讀的時間。讓孩子有書可讀,有空間靜讀,有時間暢讀,這便是讀書之“陋室”。
2、家長努力讓自己成為“陋室”中的“鴻儒”。父母榜樣示范的力量不可小覷:對月吟詩誦賦,睡前默讀靜思,喝酒聊天引經據典,都將潛移默化的點燃孩子閱讀的熱情。正所謂書香門弟自帶其“香”。
3、讓閱讀成為維系家庭情感的紐帶,增添情感交流的話題。家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親密性和長期性能使他們能較為真實地了解孩子的個性、意趣、愛好特長、思維動向。這樣可以讓家長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因勢利導,掌握孩子的閱讀近況,和孩子共同談論閱讀心得,讓孩子的閱讀有了用武之地,能時時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課外讀物的科學選擇,鞏固閱讀興趣
教師,家長既要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也要了解兒童的“當念”,為孩子找到個人閱讀的多個落點和支點,巧妙選書。
1、豐富選書類別。對初學閱讀的孩子來說,文字閱讀比較抽象,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教師家長應根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豐富選書類別。一是首選無字之書。圖畫,實物,音像類書籍能沖擊孩子的視覺、聽覺、思維,調動全身的感官系統(tǒng)進入學習,讓孩子帶著問題進入情景,在生動的情節(jié)中跌宕情緒,激發(fā)思維活力。
2、利用課堂閱讀,有意延伸。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課本選文往往只掀起閱讀的冰山一角,這就需要教師為孩子鏈接一個文本的閱讀群。在教學原著節(jié)選類文章是,鼓勵去讀整本作品如:《三國演義》《西游記》《金波詩集》等;教學類別抽選例文時,鼓勵其舉一反三,類比連讀,如:《格林童話》《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 讀不同作者的同類作品,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讓閱讀與課堂學習緊密相連,互補余濟。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的閱讀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指示。閱讀活動將作為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特色認真地落實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中。課外閱讀更是我們人類的一個全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和趨勢。我們的語文教育要追趕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躍馬平川”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然而對課外閱讀教學的探求也應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不斷地深入,不斷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