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躍軍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物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使學生獲得高分,而是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物理思維能力,如何在我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能力才是我們現在初中物理教師的職責。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物理能力;培養(yǎng)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主要有四個方面: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一、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1、課堂觀察演示實驗。觀察實驗,不僅是為了學好物理知識而且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識;觀察實驗,可使學生了解物理世界、豐富感性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物理現象的條件,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觀察的興趣和習慣。然而,初中學生觀察能力往往比較弱,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他們的注意力常常會被各式各樣的儀器設備所吸引,不知道該觀察什么,因此,教師必須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掌握觀察要領,明確觀察對象,或全面觀察,或重點觀察,或對比觀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分析觀察的物理現象,判斷出本質特征,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并總結出物理現象的本質規(guī)律。
2、課外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注重培養(yǎng)觀察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平時善于多觀察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習慣。結合課堂所學的知識,適時地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課后去觀察和思考,啟發(fā)他們練習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如學完“電功率”一節(jié)后,讓學生回家注意觀察兩個額定電壓都是220V而額定功率不同的燈泡,為什么額定功率較大的燈泡的鎢絲較粗?為什么燈絲被燒斷通常是在開燈的瞬間?為什么燒斷的燈絲重新搭接后燈泡會比原來更亮?可見,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和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打交道,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就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yǎng)觀察能力。
二、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對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對物理知識的鞏固和運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相當多學生只會看書考試,而不會動手做實驗,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學生分組實驗以及課堂上的師生隨堂實驗去做。如在“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的實驗教學中,待學生用天平稱量了木塊、鐵塊、鋁塊、墨水瓶的質量后,提出這樣一個實驗課題:“如何稱出一顆大頭針的質量”,并同時要求實驗后按照①實驗原理②實驗器材③實驗步驟④實驗記錄與結果⑤討論產生誤差的原因寫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這樣不但使學生充分地練習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而且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知道學物理必須在物理實驗中學,去仔細觀察,認真操作,真實記錄,科學分析,從而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三、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物理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確切含義和物理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對同一概念和規(guī)律的各種表達形式有清楚的認識,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guī)律的各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認識相關知識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初中物理概念是進行物理思維和運用物理方法的基礎,是在物理事實的基礎上的抽象、概括。對于初中物理概念,要著重理解其定義、物理意義、定義式、單位等基礎知識。課本中有許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可以借助物理實驗幫助他們理解,如在“電流的磁場”一節(jié)中由于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學生難以接受,因此,在做奧斯特實驗時,邊做邊提出下列問題:(1)導線上未通電前導線旁的小磁針北極指向什么方向?(2)導線通電后,小磁針北極指向什么方向?(3)斷電后小磁針北極指向如何轉動?(4)改變導線的電流方向,小磁針北極指向是否改變?然后引導學生將電流的磁場與磁體周圍的磁場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分析,從而使學生理解并建立起電流的磁場概念。
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語言是思維的表象。對學生進行物理語言訓練,培養(yǎng)口頭表達能力,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說理表達能力,在教學中必須從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這兩方面著手,加強練習,在練習時特別注意方法的指導,首先是教育學生努力學好物理基礎知識,如概念、規(guī)律等,以掌握說理的根據;其次是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細心體會,深入分析思考,能使他們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從課本學會說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三是在課堂中充分利用課本中各章節(jié)前新課導入的故事、現象或實驗提出的問題,每節(jié)后面的“想想議議”,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如:“冬天手冷的時候,為什么兩手互相搓搓就暖和了”?“從滑梯上滑下,為什么臀部會有灼熱的感覺”?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盡量讓學生多看、多做、多想、多說,養(yǎng)成良好的“四多”學習習慣,最終達到會看、會做、會想、會說之目的,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實驗、理解、表達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