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要
自20世紀60年代歐美掀起“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運動以來,教學有效性問題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我國,人們對怎樣提高教學有效性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中小學等基礎教育領域。關于高職高專各專業(yè)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并不多見。而深入高職高專各專業(yè)教學實際,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活動經驗,提出針對于高職護理專業(yè)《內科護理學》課程課堂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內科護理學;課堂有效性
1 預設知識的有效性
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師應該首先設定《內科護理學》每一次課的教學目標,對一堂課要讓學生掌握什么知識、學會什么技能以及讓學生有什么情感價值體驗的目標都非常明確。教師在課前的預設中應有目的地留給學生盡可能大的參與空間,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參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學會知識,提高技能,得到體驗。許多內科疾病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如肺炎、尿路感染、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授課時可從學生自身經歷或周圍病例入手,啟發(fā)學生思考,誘導學生討論、評價等。課前還要充分預見到課堂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2 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有效性
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影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效率使師生之間的心理得到有效的互動,而課堂心理是由教師和學生學的心理環(huán)境這兩個關鍵的方面組成的。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能夠有效的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那么,我們建立相對高效、和諧、積極的課堂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在《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藝術使學生的課堂心理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能夠科學的抑制和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心態(tài),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自己在臨床實踐中經歷的典型內科案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將知識要點融會貫通于案例中,讓學生在易于理解掌握的同時增強了臨床實踐分析能力。
3 課堂的有效性
扎實、有效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教師應明確好課的一些基本特征,切實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內科護理學》應具備以下特征。
3.1 好課有德
這里的“有德”是指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策略的應用和選擇上,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內心產生的心情、看待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喜歡,從而達到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友好的交流,使學習不斷的進步。
3.2 好課有效
課前與課后學生對于學習發(fā)生的變化,對于變化的情況,這能夠有效的對“好課”的重要情況進行衡量。好課需要為學生提供能夠“讓學生得到實惠”的課,這樣的課題能夠幫助學生逐步的發(fā)展,擴寬學生在課堂上的怡情廣識,起到受益匪淺的作用。一堂課對于接受課程的學生來說意義多少,是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有效依據。
3.3 好課民主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與我們的預設是有差距的,有時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問題和點子,這就要求我們拋開預設教案,從學生的動態(tài)變化中去動態(tài)生成我們的課堂教學。但是,民主不是學生說到哪里,教師就教到哪里。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有課堂教學目標,而課堂上學生之間可能由于認識發(fā)生分歧而產生爭論,有些學生的發(fā)現(xiàn)甚至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有時學生的發(fā)言還漫無邊際,遇到這些情況我們怎么辦?此時就應智慧地處理,既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肯定他們有價值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又要以目標為導向,對學習過程中不理想的,甚至錯誤的信息進行匡正。我們在尊重學生、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同時,一定要有目標意識,即知道學習什么、怎么學習以及怎樣指導學生,當學生認識發(fā)生偏差時怎樣匡正。
4 問題的有效性
課堂的提問過程屬于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通過科學的提問能夠使課堂變得活躍,幫助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對于及時的反饋學生學習信息也是有幫助的,能夠凸顯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高課題教學效果。但是,如果教師對于提出的問題沒有恰到好處,會使學生情緒受抑,思維受阻,造成課堂“冷場”。因此,我們需要對課堂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所以,在提出問題時,教師需要認識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情況,在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與認知水平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心臟的血液循環(huán),講解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原發(fā)性心肌損害或心臟負荷包括容量負荷及壓力負荷過重引起,并提出問題:冠心病導致的心力衰竭屬于哪種病因?高血壓病導致的心力衰竭屬于哪種病因?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最終促成他們主動、深入地學習。
5 課后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師在課后要對課堂教學及時反思,反思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持懷疑、批判的態(tài)度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才能不斷超越自我。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屬于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我們對于好的課題教學方式要逐步的引進到課題教學中,這樣必將引起教育者的深入思考與投入。針對目前高職專業(y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實際問題我們需要理性的進行研究分析,我們需要從教學的整體實際觀念出發(fā),廣泛的吸收現(xiàn)在的理論并研究出可行的方法,然后在結合自身教學的實踐經驗,提出實踐操作方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彭小虎.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