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武
摘 要: 幼兒童話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主要藝術形式之一,也是幼兒教育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擬人和夸張是幼兒童話的靈魂,擬人讓童話生動,夸張使童話神奇,編寫幼兒童話必須對這兩種藝術手段運用自如,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編寫幼兒童話的步驟、方法和技巧,成為走上工作崗位必備的技能。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yè) 幼兒童話 編寫程序
幼兒童話是指符合幼兒想象方式,以擬人、夸張等為主要藝術表現(xiàn)手段,富有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童話對于幼兒來說,就像是與現(xiàn)實生活并行的一個游戲世界。怎樣編寫幼兒童話呢?
一、擬定童話題目
題目是幼兒童話的眼睛,縱觀幼兒童話的命名方式,大概可以發(fā)現(xiàn)有如下幾種:
1.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黃狗和花貓》、《小白兔》、《丑小鴨》、《小紅帽》)
2.以主人公的特征命名。(《勇敢的壁虎》、《善良的大象》、《戴眼鏡的小猴子》、《不愛衛(wèi)生的小貓》)
3.以文章的事件命名。(《小豬照鏡子》、《蛇穿褲子》、《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媽媽》)
二、確立寫作思路
創(chuàng)編幼兒童話大概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當時的環(huán)境如何?
2.在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小動物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
3.故事的結果怎樣?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要求:事情生動有趣,敘述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為了更直觀地確立寫作思路,可以用一個表格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
三、設計結構模式
幼兒童話的敘述方式基本定型,有固定的程式,可以歸納為三段式、層遞式、循環(huán)式、對照式、連環(huán)式、連續(xù)式、串聯(lián)式、包孕式、歸謬式、夢幻式、歷險式、奇遇式、尋寶式、漫游式、旅行式、雙軌式16種模式。
下面我們就以三段式、對照式和循環(huán)式為例,對幼兒童話的結構模式進行闡釋。
1.三段式
傳統(tǒng)童話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常常采用重復性的敘事結構,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段式。從角色設計的角度來看,三兄弟、三姐妹、三只熊、三只小豬等這樣的故事隨處可見,而從情節(jié)的展開過程來看,三段式也是被普遍使用的。如《灰姑娘》中灰姑娘三次從舞會逃離,《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皇后三次到森林加害公主等。
三段式的結構,強調(diào)的是反復的作用,它首先反映了民間文學口耳相傳的流傳特征,使讀者獲得一種經(jīng)驗上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與他們的心理期待相呼應,而情節(jié)在重復之中的系列變化使他們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如《去年的樹》鳥兒先后向樹根、大門和一個小姑娘三次打聽樹的下落,最后在煤油燈的火苗里尋到樹的影子。
2.對照式
傳統(tǒng)童話往往采用極端和對立的方式傳達抑惡揚善的鮮明主題,以此描繪出一個清晰而又純凈的童話世界。如貝洛的《仙女》借助形象和情節(jié)的前后對比來結構故事,故事中的仙女為一對姐妹準備不同的禮物:妹妹只要張口說話,口里就會吐出一朵花或一粒寶石,因為她善良、可愛、美麗;而姐姐每說一句話,就會從嘴里吐出一條蛇或一只癩蛤蟆,這是對她惡毒、粗野、傲慢的懲罰。
對照式的敘事結構能夠使童話表現(xiàn)出簡潔明快的敘述風格,只是現(xiàn)代幼兒童話作家所注重的不是二元對立的道德判斷,而是一種充滿趣味的講述風格,并且在差異中尋求融合,創(chuàng)設和諧、快樂的童話情境。如臺灣作家木子的《長腿七和短腿八》。
3.循環(huán)式
循環(huán)式是一種首尾呼應的童話敘事結構,往往能夠帶來令人驚異的閱讀效果。而且,這種結構在回環(huán)往復中所創(chuàng)造的敘事的韻律和節(jié)奏,特別符合年幼兒童的接受心理,充滿游戲感。如美國作家阿諾德·洛貝爾《青蛙和蟾蜍》系列中關于“講故事”的故事,就是運用了循環(huán)式的敘事結構,如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反復重復,造成循環(huán)式。又如《蘿卜回來了》,小白兔送出去的蘿卜轉了一圈最終回到了自己這里,終點似乎又回到了起點?!断氘斕柕男」贰罚」酚上氘斕?、烏云、大風、土堆、水牛、繩子,最后還要當小狗,回到本原,告訴我們做自己,接受自己,才會幸福。
四、注重語言技巧
童話對于幼兒來說就是一個游戲空間,欣賞童話就是參與一個游戲,幼兒自身的言語真誠、稚樸、情緒外露、邏輯性弱,不會拐彎抹角。對于幼兒來說,用語言敘述童話應該是新奇又簡單的,它不需要經(jīng)過艱深的理解和邏輯推理,因此,專門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童話往往語言簡潔、明快,直接而富有動感。要創(chuàng)編出生動形象的童話作品,還需要注重四種描寫。
1.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是幼兒童話刻畫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童話人物的動作是其思想和性格的外在表現(xiàn),通過細致描寫人物的動作,就會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和思想品格,成功的動作描寫還可以推動童話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想當太陽的小狗》中“格尼尼依舊干勁十足,用盡全力吹啊吹,吹得海上波濤翻滾,地上樹斷草折,吹散了想要擋住它的一切。它這樣高高興興地刮了好多天的大風”,把小狗格尼尼變成大風的激動和喜悅的勁頭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中“魔法師聽了這個消息,一下子撲向阿拉丁,摟著他的脖子,邊吻他,邊揮淚,一副悲痛憐惜的樣子”,這一組動作描寫把魔法師的陰險和奸詐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
2.神態(tài)描寫
神態(tài)描寫是指對幼兒童話中人物的神態(tài)和表情的刻畫。如《丑小鴨》中“受盡欺負的丑小鴨傷心地來到河邊,眼巴巴地望著天上自由自在飛翔的美麗的白天鵝,不由得驚呆了”和《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中“不過小牧羊女雙眼望著她最心愛的瓷制的掃煙囪的人兒,哭起來了”,這種描寫讓人物更加鮮活和傳神。
3.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獨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重要手段。對話可以是兩個人的對話,也可以是幾個人的相互交談。描寫人物的語言,不但要求做到個性化,而且要體現(xiàn)出人物說話的藝術性。如《打火匣》
“你要這打火匣有什么用呢?”兵士問。
“這與你沒有什么相干,”巫婆反駁他說,“你已經(jīng)得到錢——你只消把打火匣交給我好了?!?/p>
“廢話!”兵士說?!澳阋惺裁从茫埬泷R上告訴我。不然我就抽出劍來,把你的頭砍掉?!?/p>
“我可不能告訴你!”巫婆說。
這一段語言描繪的是把士兵和巫婆兩人為了各自利益產(chǎn)生了爭執(zhí),一個舊打火匣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4.心理活動描寫
心理描寫是指在幼兒童話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面貌和內(nèi)心活動進行的描寫。最常用的是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寫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聲,說出他的歡樂和悲傷、矛盾和愁郁、憂慮和希望,使讀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突出童話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質(zhì)和情感。如《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他仔細地盯著阿拉丁,細心觀察、研究阿拉丁。最后他暗自忖道:“哦,他就是我所需要的那個孩子?!北憩F(xiàn)了魔法師的陰謀詭計?!栋⒗锇桶团c四十大盜》:此刻,他暗自想,我要試驗一下這句咒語的作用,看我能否也將這個洞門打開。于是他大聲喊道:“芝麻,開門吧!”他的喊聲剛落,洞門立刻打開了,表現(xiàn)了阿里巴巴的疑惑和好奇。
幼兒童話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明確的主題,幼兒童話以情節(jié)吸引人,以形象感染人,以道理啟迪人。編寫幼兒童話要大膽想象,充分運用擬人和夸張等表現(xiàn)手法。編寫幼兒童話可以從片段寫作開始,逐步積累,做到人物描繪形神兼?zhèn)?。要不斷吸取?yōu)秀幼兒童話的寫作技巧,多注意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特性,同時要深入研究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習性,達到物性和人性統(tǒng)一,趣味性和教育性交融。
參考文獻:
[1]蘇敏,趙國平.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童話”的教學設計[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職業(yè)教育,2011(11):3-5.
[2]賈靜.讓幼兒園的童話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的成長[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4(3).
[3]張國秀.淺談如何提高幼兒童話教學質(zhì)量[J].新課程:小學,2015(8):5-5.
[4]蔣鄉(xiāng)慧,丁景輝.安徒生童話中教育資源的現(xiàn)象學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9):122-123.
[5]張鳳英.如何指導幼兒閱讀童話故事書[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29):17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