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
摘 要: 作者通過具體研究國內外各所高校新生入學的教育成果,由此得出新生入學教育方面的結論,同時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個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 國內研究 國外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各高校新生教育工作開展的程度不盡相同,有些高校成效顯著,而有些高校輕視相關工作及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這些令人擔憂的情況近年逐漸增多。我國正處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初級階段,教育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對教育工作進行經(jīng)驗總結的層面,又或者僅僅探討新生入學教育中的某方面,因此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調查。
二、國內研究現(xiàn)狀
新生入學教育在我國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的規(guī)章制度,也沒有將新生教育工作作為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的舉措。筆者通過查閱國內新生教育研究的相關文獻,總結為以下方面。
(一)進行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者賈玉敏提出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對開展高校新生入學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這有助于大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因此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并有效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要實現(xiàn)這一點,首先要了解當今大學新生面臨的基本問題,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入學教育。除此之外,學者劉楷棟認為,對于大學生而言,新生入學教育非常重要,幫助學校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思想教育狀況,對于學校校風、班風、學風建設及培養(yǎng)優(yōu)秀學子目標的實現(xiàn)有重要的作用。
國內學者在針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的研究方面,做了比較具體詳細的論述說明。學者張慧將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大體分為如下四個方面:高校入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軍事訓練。學者黨竹青提出,新時期高校在進行新生入學教育時,首先要教育新生了解相關校史校情、遵守有關校紀校規(guī),同時對新生開展學業(yè)規(guī)劃、專業(yè)學習、誠信教育、環(huán)境適應、心理健康等諸多方面的教育。學者陳正學指出,高校要將“以人為本”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基礎,從心態(tài)調整、學會做人、人生規(guī)劃、掌握學習、協(xié)調發(fā)展和安全問題幾個方面出發(fā),將教育分為以下四個方面:心態(tài)適應教育、人生規(guī)劃教育、安全意識教育及發(fā)展成才教育。綜上所述,不同的學者從不同方面對進行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行探討,旨在為今后的教育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對新生入學教育做法的總結研究
通過對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入學期間新生教育工作開展調查,學者房三虎等人詳細分析了該校入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提出了應對策略,探索出了開展入學教育的基本途徑,在全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下對新生入學教育進行了深入反思。
學者張小菊以北京書一所高校為例,對其學生特點進行了相關分析,指出了此類學生自身所存在的特殊性,總結了相對應的一些新生入學教育的做法。學者程軼宏則指出,某些地方性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應結合當?shù)氐囊恍┨厣?,這樣有助于新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三)關于高校新生心理適應性的相關研究
學者黃希庭提出,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較弱及人際交往能力不強是目前大多數(shù)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解決這類問題,黃希庭提出高??梢远喽嚅_設相關的心理輔導課程,給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的服務和幫助。
學者楊艷玲詳細論述了高校新生融入大學生活的整個過程,指出了新生如果要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首先必須對自我有所改變,這其實是重新構建自我的第一個階段。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關于如何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教育建議。
學者呂素珍在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難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主要因為全日制中小學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和大學嚴重脫節(jié);大部分學生沒有清楚認識所學專業(yè)的要求和前景又或者是他們缺失正確的學習目標。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必須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增強大學生的適應能力。
(四)關于當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創(chuàng)新人才,學者李雪梅等人認為大學入學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進學生頭腦、進教材、進課堂三者相輔相成。學者洪富忠認為當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教育內容單一、師生交流不暢及教育時間不長。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提出將入學教育過程和內容課程化,專業(yè)化及系統(tǒng)化,加強入學教育主體的多元化,延長教育時間,對于提高入學教育實效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國外研究現(xiàn)狀
國外的很多高校早在上世紀就對新生入學教育十分重視。這被看做一種學生適應服務方案,也叫做新生教育定向輔導,目的是及時幫助大學新生盡快地融入新的大學生活,與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十九世紀初,美國一些高校對新生入學教育的構成進行了討論。澳大利亞各高等學校普遍重視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大部分學校設立了專門的機構才從事新生入學教育,例如新生入學教育中心、新生心理輔導中心等。二戰(zhàn)以后,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的高校開始注重在課程里加入入學教育的學業(yè)內容。經(jīng)過學者專家們半個多世紀的不斷實踐探索,新生入學教育模式逐漸成形。國內教育專家楊艷玲分類研究國外的新生教育,她將國外的教育分為三個主要的方面:促進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措施、新生融入大學生活的過程和影響大學新生入學適應程度的因素。
在實踐中,在很多美國高校中,新生入學教育已是學生事務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高校相關的管理者還專門制訂了新生第一年入學計劃。比如從1959年開始哈佛大學初次開設新生研討課,通過四年的嘗試,師生普遍認同這類新生研討課,然后1963年被列為正式課程進行授課。
國外高校多以實踐為基礎,概況總結出大量的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理論,主要包括“學生發(fā)展理論”、“學生參與理論”、“學生離境理論”等。由此可以得出,國外的高校新生教育工作己相對完善,最大限度地為大學新生提供幫助使其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四、結語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新生入學教育,某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新生入學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以后高校有效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一是研究沒有形成體系。某些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尚未形成具體的完整的理論思路,因此無法真正解決入學教育拖延且效率低的問題。除此之外,學校沒有明確新生入學教育的理念界定,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對高校之間溝通交流十分不利,同時對于指導高校開展新生入學教育不是長久之策。
二是研究成果流于表面。大部分的研究只是針對新生入學教育中出現(xiàn)的一些表面問題,并沒有從深層次挖掘內在的原因,比如高校、社會、家庭等相關因素。
三是教育研究沒有構建理論體系。某些新生入學教育研究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因此不利于指導實踐,新生入學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隨著各國高等教育趨勢的轉變,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新生入學教育必然成為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正確分析目前高校入學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并建立完善的新生入學教育體系十分重要,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高等教育具有多年辦學歷史,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二是伴隨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和社會的變遷,當代“90后”大學生入學后給學校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點。因此,高校必須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從而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正學.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黨竹青.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淺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
[3]房三虎,房文花,伍星.高等教育大眾化視野下新生入學教育思考——以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
[4]洪富忠.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世紀橋,2008.
[5]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賈玉敏.大學新生面臨的諸多問題及其入學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
[7]李雪梅,譚濤,張麗.大學入學教育創(chuàng)新與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益嘗試[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
[8]劉楷棟.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
[9]呂素珍,程斯輝.大學新生適應問題初探[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10]楊艷玲.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研究[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11]張慧.航海類專業(yè)大學生入學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
[12]張小菊,周綺云.北京市屬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師范學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重點項目,項目編號為2013SZ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