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標
摘 要: 本文對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舉”,“四育健全”,“以美育代宗教”,以及“美育與人生”等美學思想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以期對當代美育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蔡元培 美育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民友,浙江紹興人,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美學家和教育家。他始終關心美學學科的建設,大力推廣美育,積極扶助藝術教育事業(yè),其美育思想歷久彌新,一直影響著今天的藝術教育事業(yè)。
一、從“五育并舉”到“四育健全”
1912年,蔡元培出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在《對于新教育之意見》一文中明確闡述了“五育并舉”的思想,“五育”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蔡元培指出,“五育”是“養(yǎng)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統(tǒng)一的整體所不可或缺的,但它們并不是平分秋色的,而是必須“以公民道德為中堅”,“世界觀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以道德為根本”①。蔡元培幼年接受的主要是傳統(tǒng)儒學教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熟悉。后來又留學德國,對康德、叔本華等美學思想也有深刻了解。這樣他在思考中國的教育問題時就能夠始終注意從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主要是儒家哲學中汲取營養(yǎng),并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來論證西方近代文化理論的合理性,進行比附。這就是他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舉,成為教育以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理論基礎。這里,他將道德教育放在中心位置,而美感教育則被明確定位在服務于德育,通過美育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認為“愛美之心因勢而利導之,小之可以怡性悅情,進德養(yǎng)身,大之可以治國平天下”②。而這種愛美之心正是通過美育培養(yǎng)的。
到了1920年,蔡元培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的演講中又提出“四育健全”的觀點,目的還是為了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因為普通教育的宗旨是“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和“發(fā)展共和的精神”,而“健全的人格,內分為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彼?,為了實現(xiàn)普通教育的宗旨,“這四育是一樣重要的,不可放松一項?!庇绕涫敲烙淘嘣谘菡f中特地對美育進行了強調:“從前將美育包在德育里的,為什么審查教育會要把它分出來呢?因為輓近人士,太把美育忽略了。按我國古時的禮樂二藝,有嚴肅優(yōu)美的好處。西洋教育,亦很注重美感的。為要特別警醒社會起見,所以把美育特提出來,與體智德并為四育”③。實際上,關于四育的提法,王國維先生也曾提到過,但沒有蔡元培闡述得這么明確。這樣,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更獨立和突出了。從“五育并舉”到“四育健全”,蔡元培的目的十分鮮明,就是為了改造社會、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但無論在“四育”還是“五育”,美育的目的仍然只是“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④。這是由于不論何種教育,肯定是必須將德育置于優(yōu)先地位。在蔡元培那里,只是美育的作用和價值更加突出,盡管最終目的還是為實現(xiàn)以德育為中心的全面教育服務。
我們現(xiàn)在提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教育方針,但是一直以來對美育的重視不夠。學校美育工作常常因為智育而被忽視,甚至被取代,而形同虛設。我們從蔡元培對美育的論述中應該得到啟發(fā),認識到美育在對個人的身心發(fā)展上是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的。
二、以美育代宗教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中影響最大的觀點之一。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宗教說——在北京神州學會演說詞》中直接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他從情感教育出發(fā),分析和比較了情感與美育、與宗教的關系,得出“鑒刺激感情之弊,而專尚陶養(yǎng)感情之術,則莫如舍宗教而易之純粹之美育”⑤的結論。在蔡元培看來,“蓋無論何等宗教,無不有擴張己教、攻擊異教之條件”,而“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復有人我之關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關系”,所以為了更好地陶養(yǎng)性靈,凈化精神,必須以美育代宗教。而在此后的不同地方,蔡元培又多次重申和完善這一觀點。如他在1921年《關于宗教問題的談話》中提到文學、美術可以替代宗教;1928年在《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在西湖國立藝術學院開學式演說詞》中說:“現(xiàn)在要以純粹的美來喚醒人的心,就是以藝術來代宗教”;而到了1930年,他在《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更系統(tǒng)地提出“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強制的;二,美育是進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⑥,更完善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這一觀點成為蔡元培先生最著名的觀點之一。
綜合來看,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是其自身思想發(fā)展的邏輯所致,也是面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情況的結果。
首先,“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對美的思想認識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他認為“美學觀念者,基本于快于不快之感”,與科學、道德都不同,“美感在于鑒賞,故美學之判斷,所以別美丑”⑦;美又有普遍性和超脫性兩種特性?;诖朔N認識,蔡元培對美育的定義是:“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雹嘁虼嗣烙鸵震B(yǎng)感情。而“美育之附麗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養(yǎng)之作用,而轉以刺激感情”,宗教又“無不有擴張己教、攻擊異教之條件”⑨,因此宗教無法滿足陶養(yǎng)感情的目標,故不得不以美育取宗教而代之??梢哉f這是蔡元培美學思想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其次,“以美育代宗教”也是社會發(fā)展和科學進步的歷史必然。辛亥革命之后,伴隨政治上的復辟倒退,思想界尊孔讀經(jīng)、宗教迷信猖獗。蔡元培為了推行美育,首先對宗教進行了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與美育的聯(lián)系,他認為“宗教家擇名勝的地方,建筑教堂,飾以雕刻圖畫,并參用音樂舞蹈,佐以雄辯與文學,使參與的人有超出塵世的感想,是美育”⑩。但蔡元培對宗教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現(xiàn)今各種宗教,都是拘泥著陳腐主義,用詭誕的儀式,引起無知識人的盲從的信仰,來維持傳教的人的生活。這完全是用外力侵入個人的精神界,可算是侵犯人權的?!彼运J為必須批判以至取代宗教,才能使人的精神獲得自由:“人之思想不縛于宗教,不牽于俗尚,而一以良心為準,此真自由也?!眥11}而這也與美育的陶冶人的感情的目的相吻合。由此可見,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也是他提倡科學民主,反對封建迷信的革命精神的表現(xiàn)。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是社會發(fā)展和科學進步的必然。
三、美育與人生
蔡元培在留學德國期間,對康德、叔本華等美學家的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自己的美學思想深受其影響。他認為“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xiàn)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之津梁”,這一看法就直接來自于康德??档碌摹杜袛嗔ε小芳词钦f明使判斷力在知解力與理性力之中起中介和橋梁作用。蔡元培的思想與康德這一觀點一脈相承。他認為“現(xiàn)象世界所以為實體世界之障礙者,不外二種意識:(一)人我之差別;(二)幸福之營求”{12}。這一障礙、差別的消除,必須借助于美感教育,即美育。因為在蔡元培看來,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之中,有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疲于奔命,是謂美學觀念惟一之價值”{13}。所以美學以及美育對一個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意義,其價值并不僅僅限于陶冶性情。
蔡元培指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是由于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薄而為厚,有待于陶養(yǎng)。陶養(yǎng)的工具,為美的對象,陶養(yǎng)的作用,叫做美育?!倍赖膶ο笥志哂袃煞N特性:“一是普遍性,二是超脫?!逼毡樾钥梢源蚱迫宋抑梢?,超脫性可以超越利害關系,從而通過美感教育就可以培養(yǎng)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達到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不狹隘地局限于個人幸福的營求和計劃人我的差別,而產(chǎn)生獻身精神、冒險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在關鍵時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甚至有‘殺身以成仁,而不求‘殺生以害仁的勇敢”。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完全不由于知識的計較,而由于感情的陶養(yǎng),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14}。蔡元培年輕時研究儒家學說時曾認真探究圣賢哲學中的道德真理,思想成熟之后則吸收了西方思想,奠定了其思想上的人道主義方向。所以蔡元培對美育與人生的問題,思考得很全面,也很人性。
注釋:
①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二卷第263頁.中華書局,1984.
②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六卷第449頁.中華書局,1984.
③此處引自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在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演說詞》.中華書局,1984.
④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六卷.中華書局,1988.
⑤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中華書局,1984.
⑥此處提到的各篇著作皆見于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中華書局,1984.
⑦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全集》第139頁.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⑧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五卷《美育》.中華書局,1984.
⑨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以美育代宗教說——在北京神州學會演說詞》.中華書局,1984.
⑩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五卷《以美育代宗教》.中華書局,1984.
{11}此兩處引文見《蔡元培選集》.中華書局,1959.
{12}此兩處引文見《蔡元培美學文選》第4-5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13}孫常煒,編.《蔡元培先生全集》第140頁.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14}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六卷《美育與人生》.中華書局,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