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天軍
摘 要: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整體,也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教師應該通過恰當?shù)慕虒W手段,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合理把握時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努力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讓課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效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它既是師生間交互作用和影響的方式和過程,又是師生間互動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使學生得以健康發(fā)展。課堂教學中如果缺少互動就缺少了生命的氣息和生命的靈動,而構建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課堂教學能有根本性的變化,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師尊重教育的風采,學生尊重學習的良好品質,對培養(yǎng)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有著重要意義。
一、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前提。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币虼耍瑤熒P系是否融洽、和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實踐證明,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激活學生的腦細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開發(fā)他們的思維潛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接受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盡自己所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好基礎。尤其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故事、游戲、謎語、音視頻資料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一開始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眼神、動作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tài)、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不經(jīng)意間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chǎn)生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起他們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勇氣,增強他們的自信?!跋嘈抛约?,你一定能行”、“別緊張,放心說”、“棒極了”這些句子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以飽滿的熱情和健康的心態(tài),積極參與到師生互動中來。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課堂亂成一團糟,似乎覺得“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才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提到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礎。
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shù)默F(xiàn)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改中強調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看的條件,給學生想的時間,給學生說的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的空間,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學生能夠讀懂的就不再講,學生能夠領悟的就不再分析,培養(yǎng)學生動腦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其次,教師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抓住契機,適時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就是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一切人的合作,通過多項互動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發(fā)表看法,又養(yǎng)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再次,教師要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課堂學習中借助課文情景創(chuàng)設主動、互動的學習局面,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fā)展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探索問題的意識。只有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動起來。
三、把握恰當?shù)臅r機,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保障。
師生互動作為調節(jié)課堂氣氛,增強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無疑受到了每位教師的青睞,有時一節(jié)課還要設計幾次互動活動,該互動的時候互動,不該互動的時候也互動,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是熱熱鬧鬧,事實上,只是為了互動而互動,不是為了教學而互動。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shù)拇螖?shù)設計互動活動。首先,要“動”在教學重難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常具有明確的目的,它往往借助知識的傳授,通過有效的媒介,如語言、文字、行為、態(tài)度,或肢體語言完成某個教學任務。這就意味著進行師生互動時應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為只有當學生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chǎn)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合作與交流,才可能將學生的潛力在互動活動中激發(fā)出來,學生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其次,“動”在情感需要處。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語文教學不僅僅強調知識的傳授,更重視情感的體驗,新課改也強調“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置與實現(xiàn)。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合理利用觸及學生情緒、感情、意志、精神的內容設計互動活動。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如七年級上冊,就設計了“童年夢痕”“秋日擷英”“親情歌吟”“生命禮贊”等內容,教學時,就可以設計相應的互動活動,因為都與自身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自然就有話可說。這樣,課堂就從“一言堂”變成了“眾言堂”,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動關系。再次,“動”在師生合作處。新課改強調,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時不能做看客,無事可做,而要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疑惑、困難的時候,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的環(huán)境,傾聽討論點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關注每一個學生,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必要條件。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處于中心的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角,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整個課堂就是教師在講,好學生在回答問題,絕大多數(shù)同學在記筆記,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學在開小差,游離于課堂之外。師生互動根本無從談起,更別說有效性。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關注全體的同時,還應關注每一個個體。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收集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從日常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教學內容產(chǎn)生感情共鳴。尤其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內分工要明確,讓每一個同學都有事可做,參與到學習、互動中。還要引導學生平等交流,要讓優(yōu)等生擯棄看不起學困生的思想,明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牡览?,學會傾聽。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同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提問、多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參與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感受到互動學習的快樂,這樣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不要讓師生間的互動變成教師與個別學生的互動。
師生互動作為課堂教學一種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要真正體現(xiàn)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平等對話,構建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共同體”,讓課堂動起來,充滿生機活力,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高效”。
參考文獻:
[1]周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策略.新課程導學,2013(9).
[2]李文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性之我見.教育教學論壇,2010(15).
[3]于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初探.中學語文,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