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芳
摘 要: 培養(yǎng)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fā)現和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從同樣的生活素材中,挖掘出能引人入勝、令人耳目一新的情節(jié),使作文散發(fā)出生活的清香和韻味。
關鍵詞: 融入生活 觀察生活 感悟生活 汲取營養(yǎng)
作為一名工作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發(fā)現學生的作文在選材上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選材嚴重脫離生活實際,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融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特別是學會從生活中汲取寫作營養(yǎng)。
生活的外延等于語文的外延,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城市的生活絢爛多姿,如社區(qū)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各種國際國內活動的志愿者工作等。農村生活更是豐富多彩,農忙時可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業(yè)勞動,體會田間勞動的甘苦,過年請神,送神,三十或大年初一早晨挨家挨戶拜年,清明節(jié)上墳,等等。如果學生學會就地取材,寫出來的作文則一定生動活潑,韻味十足。
“關注社會,熱愛生活”[1]是課程標準對語文,特別是寫作方面的要求。生活是一個多棱鏡,折射出世間百態(tài),生活是一串珍珠,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生活是一杯濃茶,苦澀中夾雜著醇香。生活中不僅有驚天動地的壯闊,更有“潤物細無聲”的平靜。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如果學生能將目光投向社會,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激情,則在作文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也是可能的。
那么從哪些方面汲取生活的營養(yǎng)呢?
一、做生活的細心人,發(fā)現生活的靈動
現實生活是豐富而鮮活的,將這有滋味的生活在作文中生動展現給讀者,是作者用一雙慧眼細致觀察的結果。在寫作中,不妨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手法,細致描寫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寫出精彩片段。如“記得一次回家,因數學考試沒有考好,我回到家中一句話也不說,垂頭坐在沙發(fā)上,整體感覺就是兩個字——悲哀。這時,我們家的寶——老媽向我急速飛撲而來,又‘嗵的一聲坐在我身邊,把我的臉往上一抬,然后面帶能融化冰雪的笑容看著我,讓我不得不開口說話:‘媽,這次考試我沒又沒考好,我不想活了——,我用很夸張的語氣向老媽傾吐出了心中的苦悶,本以為老媽會安慰我一番的,想不到老媽不僅沒有安慰我,還用很嘲諷的語氣對我說:‘這就想死啊,好好好,去吧去吧,要不要我?guī)湍阏腋趵K???真沒用!沒考好就沒考好唄,干嘛搞得不想活了?你要想你老爹老娘老了以后去要飯嗎?聽了這番話,我的臉上一陣火辣辣的燙,心里羞得慌。在老媽的這番勸導下,我猛然醒悟,并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家中一寶》)這段文字語言口語化,透露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通過老媽的語言動作,寫出了老媽的幽默,表現了老媽深切的愛女之心,讀來耳目一新。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發(fā)現生活的波瀾
如果說具體生動的描寫能吸引人的話,那么波瀾起伏、搖曳多姿的事件則更能激發(fā)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就當曲折有致,波折疊起,一波一個新內容,一折一個新畫面,一波一折都能扣人心弦。例如佳作《難忘的一課》:“‘這節(jié)課就到這,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不清楚?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在下課鈴響起的前三分鐘結束了,王老師像往常一樣利用這幾分鐘解答同學們自由提出的問題?!蠋煛晃粚W習成績一般的同學舉起了右手,他提的問題很獨特,又與剛講完的課文有關,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王老師,等著他給我們答案。但是王老師似乎并不輕松,他低下了頭,緊鎖眉頭,思索著……
‘丁零……下課鈴響了,王老師看著我們,很不自在的樣子,終于吐出幾個字:‘這個……我不知道。全班同學一下怔住了,他可是授課老師中最優(yōu)秀的一個,同學們都很崇拜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隨便敷衍幾句,我們也一點不會懷疑,他也不會這么丟面子。教室里鴉雀無聲,王老師紅著臉說:‘對不起,同學們,我回去再查一查,明天給大家答案。提問題的同學紅著臉站起來,尷尬地說:‘老師,我是瞎問的,說不準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王老師微微一笑,緊接著嚴肅地說:‘不,你問得很好。這個問題是我應該注意而沒注意到的。你不要顧及老師的面子而說謊,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學到準確的知識,所以作為老師,必須誠實。下課!”這篇文章初讀稍覺平淡,細思令人贊嘆。作者很懂得講故事的技巧,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老師為難”,再到“承認缺陷”,而后“學生解圍”,最后“老師勇敢面對”,可謂一波三折。在曲折動人的故事中,鮮明的主題樹立了。此外,文章材料詳略安排得當?!皩W生提出問題”是個引子,所以文中略寫,“老師回答問題”才是體現老師性格的地方,所以精描細畫,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三、做生活的用心人,發(fā)現生活的內涵
寫文章需要材料,好的材料,是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這樣的材料,往往不是在日常生活之外,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并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更多的是能以小見大、于普通中蘊涵不普通的生活小事。而且切入點小,就能寫得具體生動,易出佳作。構思時宜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取日常之材,明深刻哲理,見不尋常思想。例如佳作《勒著青藤成長》:漫步在幽靜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風徐徐從耳邊拂過,碧綠的瓜葉也隨之輕輕跳躍,隱約露出身下肥嫩水靈的黃瓜。突然間,我驚詫于如此肥碩的瓜果,何以能懸于如此纖弱的藤蔓之上,還茁壯成長。走過去,我看到了盤結在瓜身上的堅韌的青藤,還有瓜身上一道道的被勒出的傷痕。在感嘆瓜果如此虧待自己的同時,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的撥開青藤,當最后一根青藤離開瓜身時,我聽到的卻是瓜墜入土中的一聲悶響。我愣住了:原以為青藤是瓜們成長的束縛,卻不知它是生命的支柱;原以為那是瓜們無知的自虐,卻不料那才是對自己的善待……瓜果尚且知道為了成長寧愿被青藤勒住,那我們這些自命有超凡智慧的人類又該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簡單地拋卻原則,而應適當地堅持原則,尋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長的“青藤”,這些“青藤”能讓我們在面臨種種不良誘惑時及時懸崖勒馬;能讓我們在風雨飄搖中,堅定理想信念;能讓我們在茫然無措時,仍然擁有強大的精神支柱……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處世原則,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這篇作文抓住夏天青藤勒著黃瓜成長這一常人不經意的自然生活現象,聯想到人的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如青藤一樣的規(guī)矩、原則。這些規(guī)矩原則是不能任性違背和舍棄的,否則,成長就會出現麻煩。善待自己,就要遵循這些規(guī)矩和原則,要讓自己“勒著青藤成長”。平凡處見真情,常見的自然生活現象一經作者哲理化的點染,會立刻熠熠生輝。
四、做生活的多心人,發(fā)現生活的真情
情感是人的內心體現,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每個人的心靈需求。學生天真無邪,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真情所在。只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多心人,用細膩的心靈捕捉、去感悟,就會發(fā)現真情無處不在。寫下來就是一篇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深度的好文章。
例如,我們組織學生秋游大沽河“世界體育休閑公園”,并讓學生以此為題材寫一篇游記。如果學生單純寫游記,無非就是寫公園景色多么美,同學們玩得多么快樂。為了讓學生的游記寫出情感、寫出血肉,在秋游之前就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并在游玩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公園設計中體現的人文情感,觀察自然景物生長中顯現的情感,游玩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人與大自然的情感……
有了對生活的觀察,有了親身感受,學生寫出的作文不再是流水賬,也不再是干巴巴的敘事,作文內容充實了,有了靈性,情感豐滿多了。有的從公園設計布局中看出設計者的匠心,看出景中有情,看出景中有愛;有的從公園的紅花綠樹、草木生長看出大自然的相生相依,“挺拔的大樹枝枝相連,如同地球村的人們手挽手,挽出心的圖形,牽出愛的贊歌”。有的寫出:“秋天的信使緊緊拽著夏姑娘的衣袂,快馬加鞭趕來給我們送來賞秋的邀請函,請我們與秋共舞。”寫出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五、做生活的恒心人,發(fā)現生活的精彩
生活是無止境的,其中的精彩是無限的,只要我們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再加上一顆熱愛生活的恒心,就會發(fā)現其實世間萬物皆文章:一棵草一片葉里有詩,一條路一道轍有故事,一片云一縷煙里有畫。只要你用心感悟,你就會發(fā)現即使一片樹葉,在春天的暖風里有詩意,在夏天的驕陽下有韻律,在秋天的清爽里有節(jié)奏,在冬天的冰雪里有內涵。同樣寫父愛,朱自清是在車站送別父親拖著不靈便的身軀買橘子里的情節(jié)表現的:“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3]寫出了父親細膩周到的愛。而林海音的父愛則是在父親嚴厲的責罰中表現的:“那天早上,起床時就已經不早了。因為我害怕上學會遲到,所以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但爸爸不同意,在我的抗拒下,最終挨了打,還是花錢坐洋車上了學。爸爸擔心我親自來學??次遥砹宋业幕▕A襖,還給了我?guī)讉€銅板,這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父愛,并再也沒遲到過?!盵4]寫出了父親嚴在其外,愛在其中。在學生習作中生活中的父愛則是溫柔的、寬容的:“我走出教室,只見爸爸微笑著,手里拿著一件棉襖,說‘來,穿上吧。我穿上棉襖,身上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說:‘以后要注意啊。我笑著使勁地點了點頭?;氐郊依?,媽媽聽說我上學少穿了一件棉襖,狠狠地訓斥了我一頓,正要打我,爸爸笑著走過來,說:‘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鄙钪芯薀o處不在,只要善于持之以恒地觀察和用心感悟,就一定會有收獲。
當代著名兒童作家楊紅櫻說:“只要你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有一顆能感悟的心,就一定會寫出好的文章來?!盵5]眼睛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心感悟生活中的理,作文才不會脫離生活實際。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三),2011.
[2]紅樓夢.
[3]朱自清.背影.
[4]林海音.城南舊事.
[5]震痛的薔薇花.大學語文作文寫作要點分析.20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