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摘 要:由于山區(qū)地區(qū)水土資源較為匱乏,加上很多山區(qū)地區(qū)干旱少雨,使得造林的成活率非常低。因此本篇文章就是通過在植樹坑中加入保水劑,在種植樹苗時使用抗旱劑的試驗,對植樹坑中的土壤水分結構、物理形狀變化的影響、樹苗生態(tài)的變化以及成活率進行觀察和分析,進一步研究保水劑和抗旱劑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的作用與應用技術,從而提出山區(qū)植樹造林提高樹苗成活率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對山區(qū)植樹造林提供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植物化學;抗旱劑;保水劑;山區(qū);植樹造林
中圖分類號: S7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9-80-2
0 引言
由于山區(qū)地區(qū)地形較為陡峭、土層很薄,加上很多地區(qū)的灌溉條件有限,主要都是依賴于雨后造林,而大量的降水導致了徑流損失很大,土壤中的水分蒸發(fā)極快,土層越來越干燥,樹苗成活率極低,最終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對于山區(qū)植樹造林的這種現狀,我們要盡量防止山區(qū)造林水、土緊張的問題,尋求既可以留住土壤水分,降低植物坑水分的蒸發(fā)與消耗,又可以增強樹木生長的能力的方法。在經過多次驗證與分析,我們提出了化學植樹造林的技術研究,從研究的結果可知,化學手段對于增強植樹造林效果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1 試驗地區(qū)概況簡述
我們選擇了某省林木基地的試驗區(qū),該片試驗地區(qū)是在山坡上,面積60畝,地面坡度在15°到25°之間,且地形較為復雜,山體裸露的面積達到了45%,另外土質主要為沙質土壤,厚度在16到62厘米,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很差。該試驗區(qū)用來種植柏樹,通過爆破的方式造林,挖坑回填來栽種樹木。該地區(qū)的每年平均降水量為810mm,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500mm,這是該片試驗區(qū)域的基本自然條件。
2 試驗所需材料及采取的試驗手段
2.1 試驗所需材料
試驗中所需的材料為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用長勢基本一致的側柏樹苗,其中基本都為兩年樹齡的樹苗,平均高35cm,平均地徑為0.8cm。且每公頃樹苗量為4500株。
①抗旱劑。抗旱劑主要是由黃腐植酸組成的,并且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多樣營養(yǎng)元素、十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生物活性基團。將化學抗旱劑噴射在植物的葉表面,能夠更好地控制葉片氣孔的開張,最大程度地降低植物水分的流失,進一步促使樹苗根系的生長,活化根系。②保水劑。實質上保水劑是一種高分子吸水樹脂,對于水有著強大的親和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無離子水分,即使在外力作用下,水分也難以脫出。因此在開展山區(qū)植樹造林的時候,將保水劑噴射在根部或者土壤中,便能夠將大量的水分鎖在土壤里,等到土壤變得干燥時,又能夠緩慢地釋放出來,從而為樹苗生長所需。
2.2 采取的試驗手段
為了深入探析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對山區(qū)植樹造林產生的影響,可以進行以下四個試驗。
①將保水劑施加到指數坑內的土壤中,即在每個植樹坑中加入25克的保水劑,種植側柏。②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加入一定濃度的抗旱劑,即將抗旱劑溶液蘸樹苗根部,進行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③在不加任何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混合一定的保水劑(25克),且用一定濃度的抗旱劑溶液來蘸根栽植,一個星期后,使用開始時濃度的一半來噴灑樹木的葉表面,每隔半個月噴灑一次,一次連噴兩回。④在不加入化學材料的植樹坑中直接種植柏樹。
按照上面四個試驗操作完畢后,需在每個坑中一次性澆水25kg,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能夠保持飽和的狀態(tài)。需注意的是,在四個試驗過程中,需要分別對各個實驗植樹坑內的土壤含水量、容量、樹苗長勢、成活數量、干枯時間等多個因素進行同時觀察,其中每個試驗中的樹木數為200顆。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狀影響
從試驗的結果可以看到,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能夠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狀況。植樹坑內在加入保水劑之后,土壤的容量小于不加保水劑的,訂單式在一年之后,加入保水劑的坑內土壤容量卻比剛開始加入保水劑的土壤容量有所提高,這就反映了加入保水劑的一部分化學材料已經開始講解,不過總的土壤容量是小于不施加保水劑的土壤容量,因此保水劑通過吸水、釋水的過程促使了土壤內部的毛細孔隙增加,進一步改善了土壤中的水、氣、還有熱狀況。在植樹坑中加入化學保水劑后,土壤的含水量明顯增加,加上保水劑有保持水分的功效,其含水量的減少也比不施加保水劑的低得多。因此從中可知,加入化學保水劑后能夠很好地鎖住植樹坑中的土壤水分,當在降雨時,能夠將降水進行吸收,使得植樹坑中能夠最大程度地吸收雨水,并且保持在土壤當中。相比之下,沒有施加保水劑植樹坑中土壤由于保水的能力較差,使得很大一部分降水來不及吸收便徑流掉或者滲漏掉,導致植樹坑中土壤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使用化學抗旱劑后也具有一定的保水效用,植樹坑內的土壤含水率降低的梯度低于未加入抗旱劑的,這是因為化學抗旱劑能夠降低樹苗的無效蒸發(fā),從而減少了坑內土壤的水分消耗,進一步起到了保水的功效。
3.2 樹苗成活率及生態(tài)影響
由于加入了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得植樹坑中的土壤含水量得到提高,進一步改善了樹苗周邊的水汽熱狀況,而且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能夠激發(fā)根系的活力,使得根系生長的功能得到提高,樹苗發(fā)根的時間都比不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長,而且加入了化學抗旱劑后,樹苗發(fā)根的時間也得到了提前。另外從長勢上看,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的使用使樹木長勢更加旺盛,那些不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對的苗木顏色呈現淡綠色或者黃綠色。
要知道樹苗成活的關鍵時期是在種植后的1-2個月,而這個時期我國的降水量確實全面最低的,天氣干旱使得樹苗容易死亡,若樹苗能夠安全度過這個時期,進入到雨季,那么其成活率也得到提升。因此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對于保住指數坑內的土壤水分、激發(fā)樹苗根系的生長,提高樹苗生長的能力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4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分析
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用于山區(qū)植樹造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樹苗的成活率,降低了補植、毀造現象的發(fā)生率。根據上述試驗的結果,在不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時,樹苗的成活率僅僅為39%,只使用化學抗旱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0%,只使用化學保水劑的樹苗成活率為69%,若兩種化學材料都使用的樹苗成活率高達89%,根據這種成活率的情況,相關的部分可以設置不同處理方式下的植樹造林成本。
由此可見,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使用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樹造林帶來的損失,而且效果很顯著,效益更加突出。而且這些化學材料無毒、無害、無副作用,并且能夠在土壤中隨時間降解為有機肥料,如果能夠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進行大范圍的應用,那么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
5 試驗結論
通過試驗的結果可知,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的應用價值極高。一方面化學抗旱劑具有降低水分蒸騰、保持土壤水分的效用,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活化樹苗根系的發(fā)育,強化光合作用,使得樹苗的抗旱能力和生長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樹苗的生長量,與傳統(tǒng)的植樹造林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0%。另一方面保水劑具有重復吸水、保水的功能,能夠促進樹苗根系的生長,在與土壤混合之后,還能夠改善土壤內部的物理性狀及根系周邊條件,從而有利于提高樹苗的成活率,與傳統(tǒng)植樹造林的方式相比,成活率提高了29%。若兩種化學材料進行混合使用,能夠充分發(fā)揮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兩種材料保水、抗旱的效用,極大地提高了植樹造林的成活率,與傳統(tǒng)植樹造林方式相比,樹苗成活率提高了50%。
6 結束語
總的來說,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單獨應用于植樹造林,能夠顯著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如果兩種化學材料結合運用,便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兩種材料保水作用,效果達到極佳,因此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應用于山區(qū)植樹造林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和社會生態(tài)意義,需要科學、合理地將化學抗旱劑和保水劑使用到山區(qū)植樹造林中。
參 考 文 獻
[1] 呂寧江,張茂國,朱心迎,張西杰.植物化學抗旱劑與保水劑在山區(qū)植樹造林中的應用研究[J].地下水,2003,04:254-256.
[2] 杜太生.保水劑在節(jié)水灌溉中的應用及其對作物生長和水分利用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
[3] 李楊.保水劑與肥料及土壤的互作機理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