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必金
摘要:研究表明,一名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除了具備先天良好的乒乓球素養(yǎng)以外,后天還應有系統(tǒng)科學的比賽和訓練計劃,文章從培養(yǎng)和提高優(yōu)秀人才的乒乓球意識入手,闡述了提高這種意識的方法,另外結合本人在基礎訓練中的經驗,闡述了在基礎訓練中提高競技水平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挖掘潛力。
關鍵詞:比賽;練習;競技水平;乒乓球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86-2
乒乓球運動集健身、競技、娛樂為一體,具有球體小、速度快、變化多、設備簡單、趣味性強、不受參與人群年齡和性別限制的特點,經常練習能有效調節(jié)和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發(fā)展靈敏、協(xié)調、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培養(yǎng)機智、沉著、勇于拼搏的良好的心理品質。所以,乒乓球運動深受我國廣大群眾的喜愛,且成為開展最為廣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被國人稱為“國球”。
一、訓練中要注重培養(yǎng)提高優(yōu)秀人才的乒乓球意識
1.乒乓球意識
何謂乒乓球意識,是指運動員在乒乓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的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乒乓球意識的最顯著特點是它的能動性。
2.提高乒乓球意識的方法
要樹立科學意識。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欲打好,則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地總結自己和他人的訓練和比賽經驗,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采用時代可能提供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手段),不斷地探求乒乓球運動的規(guī)律,并用這些規(guī)律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要強化意識訓練,力爭積極主動建立搶先進攻的意識。20世紀50年代與80、90年代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對優(yōu)秀運動員的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培養(yǎng)苦練與巧練相結合的意識。沒有一名優(yōu)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是不苦練的,但卻不是所有苦練者都能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只有當人們的行動符合其規(guī)律時,才能獲得成功。探索規(guī)律,并用此來指導自己,這就是巧。所以,誰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須苦練與巧練相結合。沒有巧練的苦練,是傻練,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白練;沒有苦練基礎上的巧練,也稱不上是巧,因為它違反了訓練的最基本規(guī)律。
要樹立立志意識。志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產生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推動人們的實踐活動。少兒學打乒乓球,一般多從興趣開始,而教練員則應隨其進步不斷地培養(yǎng)他們立志的意識。否則,就會如同古人所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p>
要樹立全面訓練的意識。運動員應明確決定其競技能力的諸因素(形態(tài)、機能、素質、技術、戰(zhàn)術、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覺地提高。
二、在基礎訓練中發(fā)掘競技水平提高的潛力
1.正確引導,強化基礎訓練
在開始訓練的階段,教練員要激發(fā)孩子訓練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要多做一些打球的示范,穿插一些技術表演,更好地刺激孩子的感官,增加他們對乒乓球的認識,從最開始的基礎訓練中,教練員可以靈活地變化訓練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手感是最直接的方式。少兒基礎訓練的內容相對比較固定,強化基本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當掌握了一個單項技術,他們的心中就會有成就感,作為教練要及時地鼓勵他們,肯定他們的訓練成果。
2.抓好訓練要點,培養(yǎng)孩子打球意識
早期專項化訓練要根據孩子的技術水平來制定,由于中國分級體制,少兒乒乓球競爭非常激烈,這就要求孩子早早地接觸到技戰(zhàn)術的組合訓練,從實戰(zhàn)出發(fā),孩子可以先進行一些最簡單的套路訓練,比如發(fā)下旋長球后搶攻,提高單板球的質量,注意落點變化等等,作為套路訓練必須循序漸進,這樣才能讓孩子穩(wěn)步提高。跑動意識也要從小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3.培養(yǎng)主動訓練和獨立的意識
對孩子實行新的培養(yǎng)模式要求教練員從教學方式上要有很多的改變,要想讓孩子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內擁有較高的競技水平,還要在技戰(zhàn)術訓練方面開闊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勤奮的精神和科學訓練的素養(yǎng)。
訓練中,要讓孩子真正獨立起來,孩子的依賴性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他們的訓練不光在體校里,在家里同樣可以訓練,作為家長,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這些能力,要想讓孩子能夠全面的提高,家長首先要了解乒乓球,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訓練中還要區(qū)別對待,大部分時間練特長,部分時間彌補缺點,多安排個人計劃,做到不僅有特長,而且技術比較全面。作為運動員要靠努力,教練員平常要多加引導和啟發(fā)。
4.要特別重視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
乒乓界有識之士說,體育是和平時期的戰(zhàn)爭,競爭激烈,體現(xiàn)奧運會更快、更高、更強。體育的性質決定了要體現(xiàn)頑強拼搏的精神、過硬的心理素質,作為國球,直到現(xiàn)在大家都很關心,要求很高,拿第二也不滿意。我們不僅要抓技術,還要抓精神素質,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不服、不怕、不認輸,培養(yǎng)敢打、敢拼的精神,這是運動員必備的素質,著名運動員鄧亞萍個子一米五,誰也不能斷言奧運會拿兩塊金牌,因為她掌握了比較高的技術水平,又克服了身體形態(tài)等不利條件,更主要的是她有一股勁,有敢打敢拼的精神。
5.關于身體訓練潛力問題
(1)身體訓練要注意的問題:
乒乓球的身體訓練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圍繞力量、速度、靈敏來進行。訓練要有利于提高素質,以項目容易掌握、不易受傷為原則。另外身體訓練比較枯燥,為了更大限度地調動積極性,要適當與興趣相結合并且適當增加一些競賽性訓練內容。
(2)目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從最近幾年全國比賽來看,我認為訓練總體上存在幾個難題:一是部分運動員沒有積極主動的意識;二是步法移動較慢;三是攻球力量小,沒有殺傷力。
現(xiàn)在到了新的時代,那么完全按幾句話來要求訓練,就可能對我們有束縛和限制,因此,我曾在訓練中建議,咱們的正手攻球能不能從中遠臺開始練;其二,把回合與發(fā)力相結合,要在一定時間練回合,一定時間練發(fā)力;其三,要讓運動員明確動作要領;第四點,充分認識落點的重要性?,F(xiàn)在大部分的球都打到中間半臺,打在邊角上的很少,平時訓練忽視了這個問題,落點好也是乒乓球技術質量高的標志,像老運動員郭躍華的落點就打得好,原國手馮哲是全面有余,特長不夠,與韓國運動員金擇洙一比就看出來了,高水平的球只要差一厘米,就會影響到主動與被動。落點和其他要素組成了乒乓球相互的辯證關系。所以,對運動員要在訓練中提出具體的落點要求。
三、正確處理賽練關系,提高競技水平
1.堅持訓練與比賽相結合的原則
在訓練與實踐中,正確堅持訓練與比賽相結合的原則,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訓練的初級階段、少年兒童的初學階段或訓練水平較低時,一般應以基本技術訓練為主,不宜多安排比賽(或用比賽訓練法)。比賽法既是教學的方法,又是檢查教學的手段。在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比賽按其內容可分為專門性的技、戰(zhàn)術比賽(如正手對攻比賽、發(fā)球搶攻比賽)與實戰(zhàn)性比賽;按比賽的規(guī)模與氣氛又可分為內部比賽與公開比賽;按比賽的分數(shù)還可分為規(guī)則規(guī)定的比賽(如每局11分的比賽或6分的比賽)與特定比分賽(如六平以及讓分比賽等)。運用比賽法時可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比賽方法,另外還應特別注意在整個乒乓球教學計劃比賽所占的比例。
2.訓練與比賽相結合的方法和思路
我們在實踐中,應把二者結合起來,具體有以下三點:
(1)安排比賽的次數(shù)要適度:比賽次數(shù)過少,對運動員的刺激小,往往會影響他們訓練的積極性;比賽次數(shù)過多,又容易使運動員對比賽失去興趣,有時還會影響到某些技、戰(zhàn)術的掌握與提高。這里,適度最重要。
(2)對初學者,不宜多安排比賽;隨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應增加參加比賽的機會;對優(yōu)秀選手來說,我認為,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賽代練”。
(3)一般在訓練期的前段,多以提高技術或彌補缺點為主;在訓練期后段或賽前訓練,應不斷增加戰(zhàn)術訓練的比例,并增加比賽的次數(shù)。
[參考文獻]
[1]徐寅生,梁焯輝等.現(xiàn)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2]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蘇丕仁.乒乓球教學與訓練.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