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松軒書錄》是趙鴻謙在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任職期間,為館內(nèi)古籍善本撰寫的一部提要目錄。該目錄無論是從收錄的書目,還是從撰寫的水平來說,都具有極高的版本目錄學價值。然而,該書卻一直為學界所忽視。本文通過對比說明該書目體例的完善,并舉例說明對于其他書目的訂補作用,對該書的版本目錄學價值進行闡釋,以期可以引起學界對這部公共圖書館善本書志足夠的重視。
關(guān)鍵詞 趙鴻謙 《松軒書錄》 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 版本目錄學
分類號 G252.1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17
Zhao Hongqian and Song Xuan Shu Lu
Yao Wenchang
Abstract Song Xuan Shu Lu i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written for the rare books in Jiangsu Provincial Sinology Library by Zhao Hongqian while he was in office. This catalogue honors a high value in textual bibliography in terms of the books included and the writting proficiency. However, this book has been ignor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erfection of its style by comparison,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of its effects in correcting other catalogues. Also, it explains the value of this bibliography in order to draw attentions of academic circles of this 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rare books of public library.
Keywords Zhao Hongqian. Song Xuan Shu Lu. Style. Jiangsu Provincial Sinology Library. Textual bibliography.
在二十世紀前半期,公共圖書館的善本書志可以說稀如星鳳,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趙鴻謙先生撰寫的長達20余萬字的《松軒書錄》,無論就其體例之完善、專業(yè)水平之高,還是篇幅之充實來看,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版本目錄學精品。這一重要成果,在版本目錄學界似乎被忽視了,不能不予以闡發(fā)表揚。
1 趙鴻謙的生平
趙鴻謙(1893—1977年),字吉士。江蘇丹徒人。近代著名圖書館學家、版本目錄學家、教育家。趙家為書香世家,鴻謙祖父彥偁、父森甫均篤于經(jīng)史百家,喜藏書,精于目錄版本之學。鴻謙幼年承其家學,用力于經(jīng)史文章。
民國改元后,趙鴻謙先入震旦大學中院,后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史地部,師從柳詒征、王伯沆、陶行知等。1919年,東游日本求學。同年秋回國,于天津扶輪中學任助教。1924年執(zhí)教南京第一中學。1927年,接受柳詒征聘請,出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主任。后陸續(xù)任教于江蘇省立銀行??茖W校、南充師范、重慶長沙大學等。1949年赴臺,任“國立編譯館”編纂。1955年受聘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1977年病逝于臺灣。
趙氏著有《貞元石齋讀書錄》《宋元本行格表》《松軒書錄》《陶風樓藏盧抱經(jīng)校本述要》等。
2 《松軒書錄》的編撰
趙鴻謙在出任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主任期間,在協(xié)助柳詒征主持館內(nèi)各項事務(wù)之余,還十分重視館內(nèi)古籍善本的整理和編目,先后親手編纂了《宋元本行格表》《松軒書錄》兩部館藏古籍目錄。
1928年春,趙氏開始對館內(nèi)甲庫善本進行整理編目,撰成《宋元本行格表》,發(fā)表于《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年第一年刊》,前有趙氏自述:“善本甲庫,丁氏善本書室舊藏也。戊辰歲春,制表檢查。越三月,成表四巨冊。茲仿江氏《宋元本書目行格表》例,專就宋元版本,記其行格、版心及頁數(shù)。更就瞿氏書影并各家書目校讀,之間加按語,閱者其有以校正焉。”
從1929年開始,趙氏投入到對館內(nèi)乙、丙二庫古籍善本的整理編目工作中,并將其成果撰成《松軒書錄》,陸續(xù)發(fā)表在1929年的《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第二年刊》、1930年的《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三年刊》、1931年的《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四年刊》上。趙氏在《松軒書錄》開篇對兩庫善本和“松軒”二字的由來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館中善本,分甲、乙、丙三庫。甲庫所貯,均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每書有丁松生丙手寫簽語,已刊入《善本書室藏書志》。乙、丙二庫,亦泰半為丁氏書。木樨皂①館范氏藏者,居十之二三。宋漁父遺書,亦間有之。與甲庫較,不啻天淵之別也。然檢閱所得,元本雖僅殘冊數(shù)種,而有明刊、明鈔、稿本、校本,以及四庫底本,且多為閣本所無者。檢錄若干種,曰《松軒書錄》。館有閱覽室二,閱覽善本者,牓曰‘松軒,追思松生先生也。室旁有巨松,已數(shù)百年,枝葉并茂,亦所以紀實也。己巳仲夏趙鴻謙識?!币?、丙兩庫的圖書則主要來源于丁丙八千卷樓、范志熙木樨香館和宋教仁所得張佩綸藏書等?!八绍帯倍钟凶匪级”狻O穹抡战瓨恕端卧緯啃懈癖怼返捏w例編目甲庫善本一樣,趙氏編目乙、丙兩庫善本形成的《松軒書錄》仿照的是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的體例,是一部提要目錄。
《松軒書錄》著錄書目多為明清時期的著作,且均為《善本書室藏書志》所未著錄者,故而與《宋元本行格表》《善本書室藏書志》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收藏目錄,一來展示出丁氏所藏古籍善本的整體面貌,二來可以借窺當時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的收錄情況。
3 《松軒書錄》體例的完善
《松軒書錄》全書計20余萬字。所收書目分為元刊本、明刊本、稿本、鈔本、鈔校本、校本、明鈔本、四庫藏本及發(fā)還底本八類,收書共1342部。該書的體例為分別著錄書籍的題名、存佚卷數(shù)、撰者、版本、版式、行款、簽識、節(jié)錄序跋、目次等信息。各書條目下多有趙氏按語。后附藏印。例如“元刊本”第一篇:
《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鑒詳節(jié)》一百二十卷。殘存六冊,為《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凡二十一卷。每半葉十四行,行二十三、二十四字不等。小字雙行。按《宋史藝文志補》著錄,題“陸唐老集百家注資治通鑒”,無“詳節(jié)”二字。是本附葉黏有丁氏丙手寫識語。惟《八千卷樓書目》(下簡稱“《丁目》”)漏載。錄識語于下:“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小游蘇城臥龍街,得《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鑒詳節(jié)》六冊,自七十二至九十二,凡二十一卷。原書凡百二十卷,此則殘損已極,以元槧值廉購之。同時見于吳市者,尚有圓妙觀前綠潤堂南宋刻《資治通鑒》全帙,山塘文光堂元刻《資治綱目》五十九卷之四十三卷,道前街淵海堂陳桱《通鑒續(xù)編》元刊本,皆古色古香,惜索值過貴而止。紀此竢他日書緣。錢唐丁丙記于胥門棗市?!?/p>
附藏?。簾o。(館藏印四,曰“江南圖書館藏”,曰“江南圖書館藏書記”,曰“兩江總督端方為江南圖書館購藏”,曰“江蘇省立第一圖書館藏書”。以下均省不錄。)[1]1
《松軒書錄》作為《善本書室藏書志》的“續(xù)編”,在著錄體例上體現(xiàn)出了對后者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舉出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一例,加以比較:
《資治通鑒綱目集說》五十九卷《前編》二卷。明嘉靖刊本。明扶安原輯,晏宏補校。安字世寧,別號靜安。馬平人。卒于嘉靖乙酉,賜葬,祭祠額曰“昭義”。宏字約之,號束齋。明世宗時宦者,嘉靖時鎮(zhèn)守陜西。是書首列朱子《序例》,次朱子《與趙師淵論綱目書》,次元汪克寬《考異序》、徐昭文《考證序》、宋王幼學《集覽序》、明陳濟《正誤序》、馮智舒《質(zhì)實序》、尹起莘《發(fā)明序》、元揭徯斯《書法序》,次《歷代先儒姓氏》,次晏宏識語,次朱子《綱目凡例》、《綱目目錄》,次戶部尙書致仕關(guān)中劉璣序云:“《通鑒綱目》,朱子本司馬溫公《資治通鑒》而修此,又今鎮(zhèn)守陜西束齋晏先生以音注,謚法正統(tǒng),《地理綱目》所未載者,則集胡三省、呂東萊《少微通鑒》、《大明一統(tǒng)志》、丘瓊臺《世史正綱》諸家之說合而為一者也。其書法雖本綱目,然中間亦有應(yīng)書‘主而書‘帝,應(yīng)書‘死而書‘卒,悉考正之。且《集覽》《質(zhì)實》《正誤》多在逐段之末,則移之于各句之下,及字有難識一字數(shù)音而義各不同者,則遍考《洪武正韻》《玉篇》《五音集韻》《篇?!贰俄嵏分T書?!苯癜喘^序作于嘉靖己丑,適當嘉靖八年,其猶稱晏宏為鎮(zhèn)守,則為宦官無疑矣。按《群書集事淵海》為內(nèi)官賈某所刊,吏部尚書洛陽劉健序稱“賈公雅好文事,日以傳達帝命至內(nèi)閣”,今且稱扶晏為先生,可以見當日風氣云[2]483。
通過比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的共同點是:一、兩書目均著錄了書名、卷數(shù)、作者、目次等信息。二、兩書目均引用了前人的文字進行說明。三、兩書目都有作者的按語。二者的不同點在于:《藏書志》過錄原書序跋較多,更多地介紹了書籍的內(nèi)容,而《松軒書錄》則在兼顧內(nèi)容的同時,更傾向于過錄藏書者的簽識,并且附有藏書印。也就是說,較《藏書志》而言,《松軒書錄》寫作的功能意圖更加明顯,版本目錄學方面的價值更加突出。
同時,作為一部公共圖書館的藏書目錄,《松軒書錄》比此前的藏書目錄體例更為完善,更體現(xiàn)在各部分內(nèi)容安排的合理性。之前的公共藏書館藏書目錄可以以繆荃孫編纂的《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為代表。下面舉《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一例:
《資治通鑒綱目集覽》四十九卷。宋王幼學撰。明刊本。每半葉十行,行大十六字,小二十四字。高六寸四分,廣四寸五分,黑口雙邊,旁有小耳,紀年號。至正辛巳鮑爾序有“晉府圖書”。此本系集覽。本書他本刻《綱目》原書于前,系集覽于后,皆后刻本?!端膸臁肺词?。存一之十四,十五之五十九。(雙行牌記)“洪武戊辰孟夏梅溪書院重刊”。又元王幼學《集覽》。元刊本.每半葉十二行,行十九字,大、小字同。高六寸九分,廣四寸四分,黑口雙邊。首行“資治綱目”,第一次行即本文,“集覽”二字加墨線雙衛(wèi)。泰定元年王幼學序。《四庫》未收。(雙行牌記)“歲在上章敦牂孟夏魏氏紅實書堂新刊”。存一之四,八之五十九[3]31。
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學部目》與《松軒書錄》的共同點在于:兩書目都著錄了書名、卷數(shù)、作者、版式等信息。不同點是:《松軒書錄》在著錄書籍形式的同時,對于書的基本內(nèi)容和收藏情況也多有關(guān)注。所錄的序跋、簽識中多有著書之典和藏書之典,使得全書有了較強的可讀性?!秾W部目》對書籍版式、行款、牌記等信息的介紹更為詳盡,對于書籍的內(nèi)容等幾乎不做記述,使得全書的工具性極強,而可讀性極低,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缺憾。
4 《松軒書錄》內(nèi)容的精審
由于趙鴻謙深厚的目錄版本學造詣,《松軒書錄》不僅體例完善,內(nèi)容也頗為精審。今從杜澤遜師編撰《清人著述總目》,通過利用《松軒書錄》,訂正各家書目訛誤之處頗多,舉例如下。
(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海波小志》一卷,清徐逢吉撰。補一卷,清陳景鐘撰。清抄本。清羅以智校?!盵4]978
“海波小志”當作“清波小志”。查檢《善目》,館藏著錄為“南京圖書館”。《松軒書錄》著錄:“《清波小志》二卷,補一卷。清錢唐徐逢吉撰,陳景鐘補。羅以智朱筆校。末有‘咸豐元年辛亥六月二十三日校閱一過。鏡泉羅以智識一行?!盵1]66由上可知,兩者著錄為同一部書。核《八千卷樓書目》著錄:“《清波小志》二卷,補一卷,國朝徐逢吉撰,陳景鐘補。羅氏鈔本、讀畫齋本、《昭代叢書》一卷本、《武故叢編》本、刊本?!盵5]466
(2)《歷代婦女著述考》著錄:“《四史疑年錄》七卷,清劉文如輯。昆山胡氏書目著錄。文如,字書之,號靜香居士,江蘇儀征人,阮元妾。”[6]712
“靜香居士”當作“靜春居士”?!端绍帟洝分洠骸啊端氖芬赡赇洝菲呔恚鍍x征靜春居士阮劉文如撰?!盵1]50《晚晴簃詩話》“劉文如”條載:“劉文如,字書之,阮文達公側(cè)室。詩話:阮文達集中屢有示書之詩,其藏書有‘靜春居士‘阮劉如之二印。書之與經(jīng)樓、月莊、古霞夏日聯(lián)句,有云‘暮庭不凝梧桐影,體會入微。兼工繪事,不多作?!盵7]1398-1399《江蘇藝文志·揚州卷》[8]507《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9]834《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10]256《中國婦女名人辭典》[11]129等工具書及《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12]252《閨海吟:中國古代八千才女及其代表作》[13]563等婦女文學專著均著錄“劉文如”號“靜香居士”,或徑直因襲,或輾轉(zhuǎn)相抄,其訛誤源頭當皆在《歷代婦女著作考》。
(3)《八千卷樓書目》著錄:“《后妃紀略》二十卷,國朝汪沆撰。抄本。”[5]214
“汪沆”當作“汪沅”?!端绍帟洝分洠骸啊稓v代后妃紀略》十二卷,清檇李汪沅撰。卷面有題字三行:‘《后妃紀略》十二卷。四本‘國朝汪沅撰‘鑒水齋插架……后附藏?。骸饲Ь順恰X唐丁氏正修堂藏書‘辛卯刧后所‘兩湖三竺萬壑千巖?!盵1]43知與《八千卷樓書目》著錄為同一部書。遼寧省圖書館亦藏有殘本:“《歷代后妃紀略》十二卷,(清)汪沅編。清抄本。遼寧○×”[14]602
(4)《八千卷樓書目》著錄:“《琴趣軒泉譜》一卷,國朝黃灼撰。拓本?!盵15]72
“黃灼”當作“黃杓”。《松軒書錄》著錄:“《琴趣軒泉譜》,不分卷。題‘黃杓星橋拓本,和甫藏。杓字星橋,號玉繩。清乾隆間仁和人。著《畫載》二卷,見《武林藏書錄》?!讲赜。骸佑瘛摇獭X唐丁氏正修堂藏書?!盵16]92二者著錄為同一部書。杓:指北斗柄部的三顆星,又稱斗柄。由黃氏字“星橋”知作“杓”是?!赌暇﹫D書館珍本圖錄》收錄該書題名頁書影作“杓”[17]95。
(5)(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史部》著錄:“《歷代紀年匯考正編》,不分卷,四冊。綠格手稿本。清羅永符編。永符字子信,歙人。乾隆進士,選庶吉士?!嫘南路綍纳阶现ゲ輳]。上欄錄作者補充語。卷端首行頂格題‘歷代紀年匯考正編,次行低九格題‘古歙羅永符撰錄。本書紀年起帝堯甲辰迄崇禎末年甲申。書末另題‘古歙羅永符草稿。書中鈐有‘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半槎馬曰璐鑒藏法書名畫印朱文長方印?!盵18]143
羅永符為“乾隆進士”,誤。此說當出自《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五:“子信,名永符。乾隆辛未進士,選庶吉士。善讀書,通經(jīng)史,工詩、古文,時推疏俊奇士?!盵19]1083羅永符為“嘉慶十六年辛未進士”。(道光)《歙縣志》卷七之二“(嘉慶)十二年丁卯鄉(xiāng)試”條下著錄:“羅尹孚,邑城人。辛未進士。編修。嘉興知府?!盵20]《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嘉慶十六年辛未科”下第二甲第四十四名即是羅永符,備注“改名羅尹孚”[21]2768。
《松軒書錄》著錄:“《歷代紀年匯考正編》,不分卷。清錢唐羅以智撰。批改涂乙,均羅先生手跡也。綠絲欄。版心下有‘文山紫芷草廬六字。冊面題“歷代紀年匯考正編。四冊。錢唐羅以智撰”二行,為八千卷樓主人所題。凡分三皇紀,至《明紀》止。每紀前有序。附藏?。骸饲Ь順遣貢洝!壁w鴻謙定該書為羅以智所撰稿本,有以下幾點根據(jù):1.據(jù)楊廷福、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著錄,以智系錢塘人,原籍新城,字子養(yǎng),別字鏡泉,其室名有應(yīng)潛齋、恬養(yǎng)齋、吉祥室、文山紫芷草廬諸種[9]971??芍寮垶榱_以智專用。2.《松軒書錄》于該書條目后另著錄:“《文廟從祀賢儒表》,八卷。清錢唐羅以智撰。此亦羅氏手稿本也。所用綠格紙,與上書同。凡分《四配》《十二哲》《兩廡從祀先賢》《兩廡從祀先儒》《崇圣祠配祀賢儒》五類。附藏?。骸X唐丁氏正修堂藏書?!薄段膹R從祀賢儒表》為羅以智撰,世無異議。所用綠格稿紙與上書同,為羅以智專用,且同為稿本,趙鴻謙稱該書“亦羅氏手稿本”,則與《歷代紀年匯考正編》為一人筆跡無疑,可知《歷代紀年匯考正編》亦羅以智手跡。3.趙鴻謙據(jù)“批改涂乙”定為稿本而非鈔本,較為可信。4.冊面兩行字為八千卷樓主人所寫,丁氏與羅以智生活年代較近,同樣值得信任。
《初稿·史部》所錄《歷代紀年匯考正編》與趙氏所錄當為一書,所用稿紙亦同,則“文山紫芝草廬”當作“文山紫芷草廬”。兩部均為羅以智稿本。至于以智書何以題為永符撰,其原因不得而知。
《初稿·史部》著錄所鈐“半槎馬曰璐鑒藏法書名畫印”朱文長方印亦多半為假。關(guān)于馬曰璐的卒年,眾說紛紜,有乾隆二十六年[22]17、乾隆三十四年[23]160-182、乾隆四十年[24]10-15、乾隆四十一年[25]109-110等。羅以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卒于咸豐十年。馬曰璐卒年羅以智尚未出生,馬氏不可能讀到羅氏之書,遑論鈐印收藏。
通過以上5條例證,我們不難看出《松軒書錄》所錄書目題名、撰者、版本、版式等信息的價值所在。其實,《松軒書錄》更多的價值體現(xiàn)在它所過錄的簽識、序跋、目次、按語之中。下面再舉幾例:
(1)2015年,中華書局出版俞國林先生所編的《呂留良全集》。書前有清鈔本《呂子六書評選》書影一頁,《全集》未曾收錄該書。通過杜澤遜師向俞先生詢問原因,知該書有偽造之嫌,故未收錄。該書丁氏得于光緒十七年[26]63,現(xiàn)藏南京圖書館。《全集》前《呂子六書評選》書影內(nèi)容為《楚辭·離騷》篇片段,讓人不禁追問對于所謂的“六書”是什么。《八千卷樓書目》僅著錄“《六書評選》六卷,國朝呂留良撰。鈔本”[15]160,無法解決疑惑。最終查檢《松軒書錄》始得一窺《評選》大概:“《呂子六書評選》十六卷。題‘呂留良選,以墨涂去。總目題‘呂子六書評選,‘呂字亦涂去。文字獄興,藏者藉以掩人耳目。凡分《楚辭》《楚辭后》《考工記》《檀弓》《中說》《荀子》六種。朱筆圈點。旁加音釋。附藏印:‘小方壺‘龔氏藏書之印‘錢唐丁氏藏書‘嘉惠堂藏閱書‘光緒辛卯嘉惠堂丁氏所得書?!盵16]107
(2)《松軒書錄》著錄:“《江西省大志》八卷。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萬歷丁酉夏良心重刻序,云:‘大中承陸公填撫豫章之三年,取故司空王公長臬時所為《大志》,覆校定之……按臬司王公為王宗沐?!睹魇贰に囄闹尽份d王宗沐《江西大志》八卷是也。陸公為陸萬垓。此即萬歷間陸公重訂王本也?!端膸臁肺词??!抖∧俊氛`載為‘明夏良正撰,‘正又‘心字之訛?!盵1]27趙鴻謙徑直糾正《八千卷樓書目》著錄錯誤。
(3)《松軒書錄》著錄:“《武夷山志》十八卷。題‘東魯衷仲孺訂修,或題‘溫嶺衷仲孺編訂。內(nèi)書簽有‘秀振堂藏版五字。前有禎崇①辛巳徐■、癸未孫朝讓、張肯堂序三篇。按《四庫存目》載:‘《武夷山志》,十九卷。題明裘仲孺撰?!短嵋吩疲骸偃孀址a生。崇安人。洪武初薦授平遠縣知縣。其書凡十一篇……末一卷為《祠②訂》,則詩文之續(xù)得者也……此帙闕末卷,余目同。據(jù)清乾隆間董天工重修《武夷山志·凡例》云:‘《武夷山志》今得見者,惟衷樨③生、徐德望、王適庵、王草堂四種,然衷樨④生志版回祿。是穉生為衷仲孺字?!端膸炷俊纷鳌弥偃?,‘裘字誤。又按本書徐、孫、張三序均云與穉生同時,《四庫目》云‘洪武初亦誤。末卷無《詞訂》,《庫目》附存之本,殆在此本之后也。附藏?。骸鹃叵沭^范氏藏書?!倍艥蛇d師在《四庫存目標注》中利用《江蘇采輯遺書目錄》《兩江第一次書目》著錄《四庫》底本,進一步確定了《總目》“裘仲孺”“裘”字之誤[27]1116-1117。陳乃乾先生同樣在《讀<四庫全書總目>條記》中指出了《四庫》所載授官時間的錯誤[28]490。
5 《松軒書錄》的瑕疵之處
當然,金無足赤,《松軒書錄》也存在著些許瑕疵之處。通過上文的幾處“筆者按”不難看出,書中出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少的訛誤之處,這些問題多是由排版不慎所致,當然也不排除個別為趙氏手誤的可能性。此外,還有一些訛文、倒文、衍文的情況,不易為讀者察覺。例如,“《痢疾論》”條“孔毓禮”訛為“孔毓里”[16]102,可據(jù)該書《自序》所署“乾隆十六年辛卯仲春新城賢溪孔毓禮以立序”[29]67訂正;“《酉山詩鈔》”條“貫一”倒為“一貫”[16]98,可據(jù)《江蘇藝文志·揚州卷》[8]507《清人別集總目》[30]93乙正;“《弟子職注》”條“孫同元”倒為“孫元同”[16]132;可據(jù)《八千卷樓書目》[5]583《中國古籍善本書目》[31]139乙正;“《國朝詩人小傳》”條“宗景藩”衍為“宗室景藩”[1]50,可據(jù)條目內(nèi)“得宗芥颿先生手輯能詩小傳”及《八千卷樓書目》[5]289刪正,等等。
盡管如此,《松軒書錄》版本目錄學上的價值仍然是不容置疑的?!端绍帟洝敷w例完善、著錄詳盡,得益于作者趙鴻謙精深的版本目錄學造詣?!端绍帟洝纷鳛橼w鴻謙的代表作之一,是二十世紀公共圖書館古籍善本書志的上乘之作,值得充分重視。
參考文獻:
[ 1 ] 趙鴻謙.松軒書錄[M].南京: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刊,1929.
[ 2 ]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七)[M].//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九.北京:中華書局,2006.
[ 3 ] 繆荃孫.清學部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二[M]//叢書集成續(xù)編:第6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 4 ]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 5 ] 丁立中.八千卷樓書目: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 6 ] 胡文楷,張宏生.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7 ] 徐世昌.晚晴簃詩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 8 ] 南京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江蘇藝文志:揚州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 9 ] 楊廷福,楊同甫.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 陳玉堂.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5.
[11] 袁韶瑩,楊瑰珍.中國婦女名人辭典[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9.
[12]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M].北京: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13] 嶙峋.閨海吟:中國古代八千才女及其代表作[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2.
[14] 遼寧省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東北地區(qū)古籍線裝書聯(lián)合目錄[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3.
[15] 丁立中.八千卷樓書目:中[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16] 趙鴻謙.松軒書錄[M].南京: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第四年刊,1931.
[17] 南京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珍本圖錄[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18]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
史部[M].“國家圖書館”,1998.
[19]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M].長沙:岳麓書社,2008.
[20] 歙縣志[M].刻本.1828(清道光八年).
[21] 朱保烱,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2]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3] 方盛良.馬曰琯、馬曰璐年譜[J].徽學,2004:160-182.
[24] 蔡錦芳.清代揚州風雅鹽商馬曰璐生卒年考[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1):10-15.
[25] 王穎.馬曰璐卒年新證[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5):109-110.
[26] 石祥.杭州八千卷樓書事新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7] 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8] 陳乃乾著.陳乃乾文集[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
[29] 孔毓禮.痢疾論[M]//續(xù)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00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0] 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1]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纂委員會.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姚文昌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山東濟南,250199。
(收稿日期:2016-06-01 編校: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