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強大的助教助學功能被廣泛使用,優(yōu)化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追求呈現(xiàn)出過度的熱情,具體的操作上也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本文針對多媒體教學在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就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上提出了幾點做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誤區(qū);做法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正以令人驚喜的速度走進職業(yè)學校的語文課堂。應該承認,這種新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以其生動活潑的形式、聲情并茂的效果讓人耳目一新,給傳統(tǒng)語文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亦為沉寂的語文教學帶來“清新的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確有明顯的優(yōu)勢,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
然而,近年來在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中,人們對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呈現(xiàn)出過度的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我認為,語文多媒體教學要避免一些誤區(qū),必須從語文教學的特點出發(fā),注意以下幾點做法,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一、強調多媒體的技術性,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只取所需,適可而止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根本屬性是教學性。但目前,無論是商業(yè)開發(fā)機構還是自制課件者制作的課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過分追求藝術性和體現(xiàn)技術性而忽視教學性的誤區(qū)。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①過多的圖形、圖像,剝奪了學生的想象空間;②界面過于華麗,主次不分,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語文是一門講究形象思維的學科,文學藝術注重形象可感。一個完整的語文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參與缺一不可。在一些語文課上,老師為了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課文內容,選取許多圖形圖像制作課件。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一塘的荷花放映出來;教豐子愷的《楊柳》時,放映各種各樣的柳樹的圖片。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語文不是因圖像而形象,老師要做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理解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帶來的美的愉悅,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描述,激發(fā)自身的形象思維——想象,在大腦中呈現(xiàn)出相關的具體圖景。這個圖景可以因人而異。老師用現(xiàn)成的圖形圖像給學生以形象直觀感受,客觀上忽視了個體差異,制約甚至剝奪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再如《再別康橋》,同樣描寫對康河邊美好生活的懷念,第二節(jié)著眼于“深情”,第三節(jié)著眼于“溫柔”,第四節(jié)著眼于“沉醉”,第五節(jié)著眼于“歡欣”,這樣細膩曲折的感情變化,豈是確定的圖片所能表現(xiàn)的。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直觀性有時反而限制學生的個體情感體驗和想象力。
因此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時,圖形圖像資料的應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適可而止的原則,不要過于注重課件外觀的精美而添加圖形圖像,以避免喧賓奪主,也可以減少課件的容量,便于攜帶和運行。對于學生比較陌生或缺少相關生活畫面但又與理解課文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加以呈現(xiàn)。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現(xiàn)有關圖景。例如詩歌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和體會詩歌的意境,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生動畫面,并把它們畫下來,再用實物投影儀等設備展示出來。這樣,既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感受,又保護了他們的想象力,還使他們得到美的熏陶。
二、注意多媒體的輔助性,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除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通常有語言手勢、肌體動作以及神態(tài)表情等等,有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性的手勢,給學生的激勵遠比教師的口頭表揚要強得多,給學生留下的回味比教師教給他的任何知識要深遠得多,這正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而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在師生的交流中,如果處理不當,還真算得是“第三者”插足。因為缺乏了教師的熱情參與,既不利于學生閱讀,又增加了學生視覺上的負擔。人性化的師生人際關系被冷冰冰的“人機交往”所取代,它嚴重障礙了師生課堂情感的互動,教師也便將課堂拱手讓給了多媒體。
因此,在多媒體的使用上,要突出教師 “教”的主導地位,而不能以“機”取而代之。語文教師要在課件運行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易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文段,可以展現(xiàn)特定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各種情感體驗,使學生與教材、作者、教師產(chǎn)生共鳴。如:在教授《不能沒有音樂》第三自然段時,可以播放《廣陵散》,讓學生透過激昂、慷慨的琴聲,去體會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在教授第五自然段時,可以播放《義勇軍進行曲》、《保衛(wèi)黃河》、《大刀進行曲》等曲目,老師和學生一起合唱,在高亢激昂的音樂中感受民族危亡時代中國人民的不屈斗志。
三、努力尋求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語文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多媒體已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但從多媒體應用于教學的課例看,其教學設計令人極為擔憂。請看以下幾個教例:
例一:在某?!半娊淘隆毖杏懻n上《鴻門宴》的執(zhí)教者除了講幾句導語,讓學生讀一遍課文,舉行一個對人物形象分析的小辯論外,一半以上的時間讓學生觀看《鴻門宴》電影。
例二:在某地區(qū)優(yōu)質課競賽中,《庖丁解牛》的執(zhí)教者精心制作了殺牛過程的三維動畫,并把全文掃描于計算機中,學生不必拿書翻看。教師只字不寫,只需一點鼠標,大屏幕上即會顯示出預定的“電子板書”。
時下,以上列舉的現(xiàn)象并非鮮見。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教師的職責在于引導學生“識字”、“讀書”,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認同感和文字的親近感,而不是反“文本”,弄成五花八門的新玩意去投學生追求感官愉悅之所好。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還要不要花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去讀?答案應該是不容置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全面發(fā)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語文教學。很多非語文學科的老師在聽了語文課之后都會說,現(xiàn)在的語文課已經(jīng)越來越不像語文課。這應該是給那些只注重多媒體課件而缺少了朗讀這一最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特點的教師最中肯的評價。
歸根到底,職業(yè)學校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目的是采用多媒體手段和方法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尋求它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fā)揮其現(xiàn)代性特點,這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不是考慮怎樣過多地運用媒體,而是考慮怎樣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學整體效益。如:在講授詩歌時,可以用現(xiàn)成的錄音資料來給學生示范朗讀,但它絕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朗讀??梢杂靡恍﹫D片來對詩句進行解釋,但不能所有的詩句都用圖片來解釋,詩的意境需學生自己用心去體悟,用語言去描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提高欣賞水平,并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
參考文獻:
[1][美國]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著.學習的革命.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年12月
[2]語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個誤區(qū)
[3]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4]占紅英.多媒體應用于閱讀教學中的“病癥”與“療方”.中小學電教.2003年01期
[5]斐送所.語文教學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六要則.中小學電教.2000年第8期
[6]周立夏.使用多媒體授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探討.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4年第1期